應急管理部深圳市人民政府
共建國家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院
(簡稱“國家城安院”)
揭牌儀式在深圳舉行
應急管理部
黨委委員、副部長(正部長級)尚勇
深圳市
市委副書記、市長覃偉中
簽署合作協議
并與廣東省應急管理廳
黨委書記、廳長王中丙
中國工程院院士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
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岳清瑞
共同為國家城安院揭牌
部市共建國家城安院
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
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
對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國家城安院持重而來
更將乘勢而上
這是蓄勢奮蹄、倚馬可待的難得時刻
這是胸懷廣闊、欣欣向榮的創業熱土
這是人文薈萃、鐘靈毓秀的科技家園
新機遇、新挑戰、新發展
虛位以待
“職”等你來!
2020年11月,應急管理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提出依托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城安院”),推動部市共建國家城安院,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和組建,國家城安院正式成立。作為部市合作共建平臺,國家城安院將充分整合國家與地方、政府與社會資源,聚焦國家安全和發展重大戰略需求,深度應用深圳城安院在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基礎研究與技術支撐上的實戰成果,融合前沿科技、匯聚高端人才,促進城市安全領域“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城市安全基礎理論與前沿科技創新引領和應用示范,努力打造立足深圳、扎根灣區、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級城市安全發展科技研究機構,支撐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國家城市安全發展先行示范。
院士引領
岳清瑞院士
現任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首席科學家。201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城市安全、工程診治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標準編制、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工作。將進一步聚集整合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優質資源、前沿技術和高端人才,攻堅突破國家、行業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推動“資源匯聚、科研攻關、安全支撐”三位一體、齊頭并進。
科研平臺
圍繞城市安全科學理論、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等領域謀劃創新平臺布局,形成覆蓋國家級、省部級、市級三大領域科研創新與研發基地,為提升創新能力提供平臺基礎。
▲全國首個全要素、全鏈條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研發平臺
▲華南唯一獲批創建的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
▲廣東唯一一家致力于城市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標準、
高風險行業領域風險治理關鍵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示范的研究中心
此外,我們推動建設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城市安全空間技術部、城市災害數字孿生深圳市重點實驗室(籌建啟動)等創新載體,牽頭申報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參與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同時積極實施多元化合作,與北科大等業內頂尖科研院所及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聯合共建城市建筑與基礎設施研究中心數等十個成果孵化與應用平臺,強化科技研發和課題攻關能力。
人才培養
我們持續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高端智庫,薈聚天下英才、強化智力支撐,努力成為大安全領域的人才高地、智庫平臺和支撐力量,助力開創城市安全發展新局面。
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累計培養博士后23名
市屬國企中
規模最大、專業最多、發展最快
碩士、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與12所國內一流高校共建校企合作機制
拓展技術交流渠道、夯實人才培養基礎
全力推動產學研一體化
優厚待遇
個人薪酬:具備市場競爭力的薪酬,高標準繳納六險二金(含補充醫療險+企業年金)。
職業發展:健全公平的晉升機制,可深耕專業領域,也可轉向管理序列。
福利保障:人才落戶、檔案接收、國家級/地方級項目及人才獎勵、免費自助餐廳、人才公租房、節日/生日福利、帶薪年假、年度體檢、年度心檢、24小時心理咨詢服務......
優渥環境
我們的辦公地點在福田區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地處深圳CBD,毗鄰會展中心、市民中心、大型商場及多個公園,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工作、休閑均能兼顧。
院士科研團隊現有若干全職科研崗位,面向全球高層次人才招聘,其中領軍人才可一事一議。
科研領軍人才 |
稅前年薪80-100萬起 |
科研核心骨干 |
稅前年薪50-75萬 |
科研骨干 |
稅前年薪30-50萬 |
聯合培養博士后 |
稅前綜合年薪32-38萬 |
我們堅持探索實踐多元化用工模式,秉持“人才不唯我所有,但能為我所用”的引才觀念,現已初步形成掛職雙聘、項目兼職、專家特聘等多種用工機制,誠邀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交流合作。同時,我們也向業內一流科研機構/團隊發出邀請,多形式開展科研項目合作。
具體研究領域
方向一:城市安全表征圖譜
職位鏈接:https://szsti.zhiye.com/search?r=&p=1^13&c=&d=&k=#jlt
1.研究城市安全的概念與內涵,研究城市各類災害事故風險表征方法與指標體系,研究城市安全風險表征體系統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路徑,開展城市安全發展理念與策略研究;
2.研究城市內復雜承災體的承災特征,研究物理、信息、社會等多維度條件下承災體的承災機理、受災特征和表征方式,研究承災體向致災體的轉變路徑和級聯效應,研究城市(含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表征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城市抗災能力表征方法,研究韌性城市的抗災模型和韌性特征;
3.研究城市安全風險的綜合表征理論及方法,研究時空分布特征條件下隱患風險和災害情景表征方式,研究致災承災等復雜條件下災害的關聯耦合特性及表征模型,研究災情決策、控制和反饋的表征理論與作用模型。
方向二:“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預警
職位鏈接:https://szsti.zhiye.com/search?r=&p=1^12&c=&d=&k=#jlt
1.研究城市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點、線、面”三維一體化安全風險動態評估方法。針對城市公共空間(高層建筑、地下商業空間、城市綜合體等)、城市生命線(地下軌道交通、道路、橋梁、水、電、燃氣)、城市社會空間(城中村社區、工業園區、建筑工地等)等高風險單元,建立高風險單元常態和非常態下的城市安全風險動態評估指標體系;
2.研發“天-空-地”一體化感知技術與裝備。研究復雜環境下基于北斗、雷達遙感、激光雷達等的城市安全風險感知技術;研究基于無人機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的遠程智能感知技術;研究基于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感知的地面物聯網及檢/監測技術;
3.研究城市大尺度多災種分析評估預警技術與平臺。開展多源異構數據融合技術、數據驅動的數理統計分析技術、模型驅動的混合試驗和模擬技術等研究,集成研發全域全時全息的“一體化監測、智能化預警、多信息融合、整體式管控”的城市安全監測與預警綜合管控平臺。
方向三:城市災害數字孿生與輔助決策
職位鏈接:https://szsti.zhiye.com/search?r=&p=1^11&c=&d=&k=#jlt
1.開展城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及其次生衍生事件鏈的數字孿生技術研究,包括多模態異構數據融合技術、災害鏈智能構建和推理技術、數值模擬CAE+AI機器學習代理模型構建技術、數字孿生可視化及交互技術等,實現城市災害全要素數字化表達;
2.開展基于認知智能的城市災害輔助決策技術研究,包括災害應對知識本體管理、實體抽取、關系抽取、知識融合、知識映射、知識推理等技術研究,實現城市災害應對知識的關系分析、智能問答、推薦和搜索;
3.開展場外核應急指揮系統智能優化提升研究,探索基于復雜系統耦合機制的場外核應急事件風險傳遞和級聯突變機理,開發演化協同情景推演和智能預測分析算法,研究基于人因因素的應急群體疏散能力評估體系,構建面向核應急資源需求特征的動態智能保障模型,搭建融合社會、生產、交通等多維度數據的核應急資源全流程協同調度指揮平臺。
方向四:城市安全智能體
職位鏈接:https://szsti.zhiye.com/search?r=&p=1^10&c=&d=&k=#jlt
1.開展城市安全智能體架構研究,面向城市安全應用場景,結合新一代通信、信息技術,開展城市安全智能體智能中樞各類平臺架構、功能、軟硬件設計研究;
2.開展城市安全相關智能算法模型研發,包括視頻檢測模型、數據挖掘和建模;
3.開展城市安全大數據技術研究,包括多源異構數據清洗、融合相關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研發。
具體崗位信息可進入移動端或電腦端網申頁面查閱
申請人可通過以下渠道(三選一即可)將您的個人簡歷提交至我單位。簡歷應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學習經歷、工作經歷、職務職稱、成果情況(含論文、專利、項目、獎勵等)等,學歷、學位、獲獎證書掃描件等。
(一)移動端網申渠道
點擊【關于我們】選擇【人才招聘】進入招聘微官網,進入【社會招聘】在線投遞簡歷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公眾號)
(二)PC端網申渠道
登錄城安院官網https://www.szsti.org/#/,點擊【加入我們】馬上投遞簡歷。
(三)郵箱網申渠道
可將個人簡歷發送至城安院招聘郵箱:huangxh@szsti.org,郵件標題請按照“研究領域序號-姓名-畢業學校-專業-最高學歷-高校人才網”命名。【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申請/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網申操作指引(掃碼查看)
(移動端網申指引)
(PC端網申指引)
聯系部門:人力資源部(黨委辦公室)
聯系人:黃女士
聯系電話:0755-88127103
通信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一路一號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10、11層
注意事項
1.申請不受時間限制,本招聘啟事長期有效。
2.申請材料我們將嚴格保密,不因任何理由對外透露。
3.申請材料一經收悉即進入評估程序,若初審合格,我們會主動聯系您并邀請參加面試。
唯才是舉思賢若渴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我們希望
成長的路上
國家城安院
能讓您一展抱負
互相成就
我們期待
發展的征途
國家城安院
能與您一路相隨
共同提升
未來
讓我們攜手共進
為國家城市安全發展
為人民幸福安康
持續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