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參加高校人才網聯合[名校名企]精準引才直薦活動,歡迎海內外優秀人才報名投遞,您的簡歷將直薦至瀘州職業技術學院。
1.活動詳情
此次引才活動全程免費!直薦單位涵蓋全國八大地區,目前共有80+優質單位參與引才直薦活動,現誠摯邀請海內外應往屆碩士/博士畢業生、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社會在職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員、中高級職稱人才等高層次人才報名參與簡歷直薦。
2.報名通道
請有意向報名的人才點擊以下鏈接進入填寫報名信息:http://gaoxiaojob.com/a/1679456833?fromType=1
注意事項:本報名表涉及內容較多,建議您準備好個人簡歷后通過PC端填寫;如您在移動端填寫建議您提前保存簡歷截圖或簡歷文件,讓您快速上傳個人簡歷
3.活動咨詢
如您想及時了解最新參與直薦的優質單位信息
以及更多單位的直推代投活動
請您添加高才小助手-小博微信:gzgxrcw05
備注:姓名+學歷+專業+畢業院校+引才直薦
小博將為您推薦更多優質名校名企崗位
一、學校簡介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的綜合性公辦普通高等學校。以全日制高職專科學歷教育為主,兼顧成人學歷教育、中外合作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質和聘請外教專家資格。
學校的前身是川南經緯學堂,成立于1901年,是四川第一所“新學”。清翰林院國史館編修、晚清第一詞人趙熙為首任校長,朱德、惲代英等曾在這里辛勤耕耘,培育出吳玉章、曾德林、黎英海等知名校友。學校坐落于激流澎湃的長江之濱、沱江之畔,開設47個高職專科專業,在校生16000余人,占地1504畝。
學校現有教職工738人,其中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計劃創新領軍人才3人,全國技術能手、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8人。常駐外籍教師4人。聘請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四川大學教授周嘯天,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重慶大學博士生導師曾國平等兼職教師328人。建有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雙師型”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教師教育實踐基地1個。
近年來,教師完成省級科研項目263項,獲全軍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專利26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省級教育科研成果獎22項。教師在教學能力大賽、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等省級以上教師技能大賽中獲獎120余人次。
學校大力推進高水平人才團隊和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教師發展中心和大學科技園、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瀘州分中心、名師專家工作室、創新創業中心等平臺載體,著力構建人才成長發展家園。
二、引進對象及待遇
(一)具體崗位及待遇詳見瀘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高層次人才引進類別及待遇和瀘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二)特別優秀者,一事一議,不受限于本次招聘計劃。
三、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素質好,品行端正,性格開朗,身心健康,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團隊意識和奉獻精神。
(二)能勝任所應聘的崗位工作,具有招聘崗位所需的學歷、學位、專業和技能條件。
四、聘任方式
(一)占編聘用。全職在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簽訂全職引進合同,且以我校為第一單位發表或指導發表論文、申報科研項目、科研獎勵、參與專業及教師團隊建設等。
(二)柔性引進,與學校簽訂柔性引進合同,確定聘用期限,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1.智力引進。為學校青年教師培養、指導或聯合申報高層次、高水平科研項目和科技獎勵及為學科建設提供智力服務。
2.兼職引進。兼職在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以我校為第一單位發表或指導發表論文、申報科研項目和科研獎勵等。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序號 |
招聘職位 |
專業要求 |
需求人數 |
學歷學位 |
1 |
專任教師 |
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比較教育學、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 |
2 |
博士研究生 |
2 |
專任教師 |
風景園林學、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
4 |
博士研究生 |
3 |
專任教師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網絡安全、網絡與信息安全、網絡管理與測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應用、大數據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多媒體信息處理與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技術與系統、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大數據與知識工程、數據科學、軟件工程技術、信息系統工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大數據技術與工程 |
10 |
博士研究生 |
4 |
專任教師 |
生命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健康 |
4 |
博士研究生 |
5 |
專任教師 |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路與系統、電子信息、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力與制造系統優化、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
10 |
博士研究生 |
6 |
專任教師 |
國際貿易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管理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企業管理、酒店管理 |
2 |
博士研究生 |
7 |
專任教師 |
車輛工程、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先進裝備與機器人、微電子制造裝備與數控技術、先進制造系統、旋轉機械動力學、工業智能與系統、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
10 |
博士研究生 |
8 |
專任教師 |
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
2 |
博士研究生 |
9 |
專任教師 |
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翻譯研究、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外國文學研究 |
2 |
博士研究生 |
10 |
專任教師 |
運動康復學、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 |
2 |
博士研究生 |
11 |
專任教師 |
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2 |
博士研究生 |
合計 |
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