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士后申請的基本條件
1.年齡35歲以下,在國內外即將或已獲得博士學位(已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2.具有免疫學、血液學、細胞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信息、生物材料學等專業背景,熟悉國際熱點和前沿;
3.潛心治學、學風嚴謹,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遵紀守法,無違法違紀等不良記錄;
5.能夠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6.具有與研究方向相關的專業學科背景,較強的科研能力、敬業精神和工作抗壓能力。
(二)研究方向
Ⅰ 人類免疫力解碼計劃(2人)
方向介紹:圍繞人體健康和疾病,基于“過程理論”的組織解碼、細胞解碼、基因解碼,建立生理過程(免疫細胞發育、分化、記憶產生與維持等)、病理過程(炎癥反應的啟動、維持、消退等)、疾病過程(癌癥演進、慢性感染演進、自身免疫病的演進等)的全過程免疫解碼計劃,診斷、靶向治療達到空前高分辨率,革新生物醫學。
專業方向:具有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生物材料學等專業背景。
Ⅱ 基于現代免疫學理論和技術的原創免疫生物制品研究計劃(1人)
方向介紹:利用研究院現有的“2+4+X”創新平臺體系,開展重要病原和重大疾病相關的多肽藥物、模擬抗原疫苗、新型抗體等新型免疫生物制品的研發。尋找免疫治療新靶點;探索新型疫苗的研制策略、設計和機理;建立新型免疫制品的藥效學評價動物模型及關鍵技術;研發預防和治療用新型免疫生物制品。
專業方向:具有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生物材料學等專業背景。
Ⅲ 免疫細胞發育(2-4人)
課題負責人:胡洪波研究員。主要從事T細胞、天然淋巴細胞發育、分化和功能中信號傳導以及分子調節機制等方面。解析了人T細胞起源和胸腺發育的關鍵事件,以及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泛素化等)在免疫細胞發育、功能和免疫反應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Immunity, J Exp Med, PNAS, Cell Research等發表論文共40余篇。
專業方向:基礎醫學(免疫學)、基礎醫學(生物信息學)
其他條件: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免疫學、造血發育方向優先。具有單細胞RNA、表觀遺傳組學、蛋白質組學/修飾組學等分析經驗者優先。
Ⅳ 腸癌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 RNA m1A 修飾的功能和機制研究(3人)
課題負責人:李華兵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員,耶魯大學醫學院免疫生物學系兼聘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在耶魯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2021年4月正式兼聘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任課題組長,建立RNA表觀免疫課題組,深入系統地研究了m6A及其它新型RNA修飾在調控免疫細胞功能中的作用與機制。
專業方向: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或醫學相關專業。
Ⅴ 病毒致癌機理和免疫調控(1人)
課題負責人:楊鵬遠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乙肝病毒感染和誘發肝癌機制及其免疫識別調控研究。。
專業方向:生物學。
學術秘書
崗位要求:
1、碩士及以上(博士優先);
2、免疫學、生物學等相關專業。
3、年齡35歲以下,能夠接受出差。
崗位職責:
1、負責撰寫領導的相關學術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學術報告PPT、科技報等);
2、負責科技獎項的撰寫和申報工作
3、負責各類各級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過程、結題等管理工作;
4、負責科技檔案管理工作;
5、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事務。
(一)細胞解碼平臺
細胞/分子生物技術員1名
崗位要求:
1、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
2、2年以上的分子生物學或者細胞生物學的操作相關經驗;
3、熟悉掌握分子克隆、重組蛋白或抗體表達純化等相關實驗,包括但不限于PCR、酶切連接轉化、質粒抽提、qPCR、ELISA、Western Blot、微生物檢測等相關知識和工作經驗;
4、熟悉掌握細胞培養實驗技能,擁有建立穩轉細胞系,培養基優化等相關知識或工作經驗;
5、具有優秀的閱讀、邏輯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擁有相關項目書撰寫經歷;
6、對于負責的工作研發方向有充分了解,能夠獨立承擔研發工作并設計實驗方案,能夠獨立應對常規實驗過程中的各種情況;
7、有上進心,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敬業精神,服從上級管理,具有團隊精神。
崗位職責:
1、負責本崗位相關檢驗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起草、修訂,并按照相關GMP文件執行,完成方法驗證等工作;
2、負責完成生產樣品、穩定性樣品及臨時性樣品的檢驗工作,并對數據進行收集、統計和整理,并完成相關檢測報告,協助完成產品質量的驗證和回顧分析等;
3、負責細胞和組織DNA,RNA和蛋白的提取,分離,純化相關工作,完成常規PCR擴增,定量PCR檢測和Western Blot等工作;
4、負責原代和傳代細胞的分離、凍存和建系等工作,熟練制備IPS和CAR-T;
5、負責基因克隆,質粒構建,細胞轉染,慢病毒和腺病毒包裝,穩轉細胞系的建立;
6、負責細胞動態分析儀和熒光細胞分析儀的管理和操作,提供細胞生長發育,損傷修復,生長粘附,腫瘤細胞浸潤和轉移,淋巴細胞遷移和趨化的檢測服務;
7、負責酶標儀、多色熒光成像系統和化學發光成像系統的管理和操作,提供ELISA/酶學動力學檢測、離子通道檢測、藥物分解實驗、細胞毒性、細胞增殖、ADME-Tox實驗、細胞遷移、BRET、報告基因檢測等相關的檢測服務;
8、負責蔗糖梯度制備系統,分離系統和超高速離心儀器的管理和操作,提供病毒純化、細胞亞細胞器、蛋白、核酸和外泌體相關的分離服務;
9、追蹤新的技術文獻,拓展現有平臺的研究技術和手段。
生信數據分析專員1名
崗位要求:
1、生物信息學、生物統計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位;
2、有成像質譜流式數據分析經驗者優先,該崗位可接受應屆生;
3、掌握Perl,Python,R,C/C++等編程語言,熟練使用Linux操作系統,熟悉基礎數理統計知識和R/matlab等統計工具,熟練數據挖掘算法、算法設計等;
4、熟悉NCBI等大型生物信息學數據庫網站,對生物統計學原理及意義有較強的應用能力;
5、了解CyTOF和成像質譜流式的實驗原理,以及相關數據的分析方法,并有強烈的興趣開發數據挖掘算法,算法設計,構建AI模型和軟件開發;
6、對于負責的工作研發方向有充分了解,能夠獨立承擔研發工作并設計實驗方案,能夠獨立應對常規實驗過程中的各種情況;
7、有上進心,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有敬業精神,服從上級管理,具有團隊精神。
崗位職責:
1.完成CyTOF數據的整理,整合,流式數據校正和分析,利用Flowjo或CytoBank等軟件對細胞功能群體精確分析,結果報告撰寫;
2.完成成像質譜流式數據整理,整合,數據校正,數據質量評估和反饋,文件的儲存和歸類;
3.完成成像質譜流式數據的深度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數據快速分析pipeline的建立,數據AI學習模型的建立,臨床數據關聯分析,大數據整合分析等;
4.深入參與項目或課題討論,能自主查閱文獻資料,關聯生物學問題和數據分析,提出新的分析策略,建立完善的生物信息學分析體系
(二)組織解碼平臺
組織病理高級技術員1名
崗位要求:
1、組織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礎醫學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初級及以上職稱;
2、擁有5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
3、參與過組織病理解析,器官發育,感染免疫學和腫瘤免疫學相關的科研項目。
4、熟練操作動物組織的取材、固定、脫水和包埋等基礎實驗(包括常規,病理和高含鈣組織);
5、熟練操作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機,制備高質量的石蠟和冰凍切片。會離心法進行細胞涂片制備。有組織芯片制備和切片的經驗者優先錄用。
6、熟練進行常規染色:如HE、天狼星、Masson、PAS、甲苯胺藍、油紅O染色、番紅O固綠染色 、尼氏等染色。
7、熟練操作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TUNEL法凋亡檢測、免疫細胞化學ICC、免疫組織熒光IHF、免疫細胞熒光ICF等相關試驗。有Opal多標法熒光染色經驗者優先錄用。
8、熟悉Image-Pro Plus/J 軟件,會免疫組化染色強度分析。用多標記熒光染色和高通量定量分析經驗者優先錄用。
崗位職責:
1、負責動物和人體組織的取材、固定、脫水和包埋等工作,對制備樣本進行分類管理和保存;
2、負責石蠟切片機和冰凍切片機的操作和管理,制備高質量的石蠟和冰凍切片;
3、常規染色:提供HE、Masson、PAS、甲苯胺藍、尼氏等相關的切片染色服務;
4、提供免疫組織化學IHC、免疫細胞化學ICC、免疫組織熒光IHF、免疫細胞熒光ICF等相關技術服務;
5、負責協調研究院各課題組對儀器的使用。
6、定期組織病理學相關的專項培訓,配合熒光顯微鏡和共聚焦顯微鏡的培訓;
7、負責本職位各項資料、文件的歸檔、標識、保存管理。
(三)抗體平臺
細胞培養技術員
崗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醫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
2、2年以上從事細胞生物學相關領域工作經驗;
3、熟練掌握原代非原代細胞的分離及培養,運用各類方法進行穩定細胞株構建等;
4、熟練掌握細胞功能評價實驗,如細胞活化、細胞殺傷等;
5、熟練掌握細胞因子檢測,細胞表型檢測等相關實驗,如ELISA、ELISPOT、FAM等。
崗位職責:
1、負責細胞培養及檢測等細胞免疫學相關實驗,如細胞培養、免疫細胞功能評價、 ELISA、 ELISPOT及FAM等;
2、負責細胞生物學相關實驗,如穩定細胞株的建立、reportercell line實驗及 PBMC功能實驗等;
3、負責臨床及非臨床的樣本相關檢測實驗,如細胞表型功能、細胞因子、功能評價等;
4、負責本職位各項資料、文件的歸檔、標識、保存管理;
5、協助平臺完成研發總結、應用轉化等相關工作,參與檢索、分析、資料等學習,優化平臺、完善平臺研發過程,提高抗體研發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6、接受平臺主管的領導和監督,完成上級領導臨時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實驗動物中心
動物實驗技術員
崗位要求
1、藥理學、動物學、免疫學、基礎醫學相關學科或其他生物醫學相關專業
2、具有2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3、熟練掌握細胞培養、細胞系構建、細胞流式分析等各類細胞相關實驗技能;
4、熟練掌握多種相關動物模型(包括Syngeneic、CDX、PDX人源化模型)建立方法,應用場景及抗腫瘤/非腫瘤藥物的藥效評價的方法;
5、熟悉藥代、藥理、毒理研究的實驗技術,包括體內實驗,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
崗位職責:
1、負責動物實驗方案的設計以及實施,包括建模、給藥、采樣、數據收集及結果分析處理,評價藥物的休內藥效;
2、負責抗體藥物研發臨床前體內/早期體內研發綜合項目,利用相關動物模型對分子進行藥效評估,助力交付可用于臨床前研究的優質候選藥物;
3、負責新項目的部分拓展與開發;
4、負責本職位各項資料、試驗記錄、研究報告的記錄與歸檔保存;
5、負責平臺儀器的規范使用及維護;
6、負責抗體相關理論及實操的對內對外培訓工作及研究生指導工作;
7、協助HR進行平臺人員的招聘、任用、績效管理流程執行、培訓實施等工作。
(五)課題組-透皮給藥藥物設計及開發
科研助理
崗位要求:
1、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藥學等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
2、擁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該崗位可接受應屆生;
3、熟悉掌握分子克隆、重組蛋白表達純化等相關實驗,包括但不限于質粒構建、PCR、酶切連接轉化、質粒抽提、大腸桿菌/細胞培養、轉染、蛋白純化凍干等;
4、熟悉掌握重組蛋白的常規檢測方法,掌握相關的細胞及動物水平評價技能;
5、有蛋白、核酸類藥物藥企研發經驗者優先;
6、有上進心,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有敬業精神,服從上級管理,具有團隊精神。
崗位職責:
1、負責重組蛋白的項目設計,如序列分析、基因克隆、載體構建等;
2、負責重組蛋白的表達純化及穩轉細胞系的建立;
3、協助藥品注冊申報工作,負責制劑、工藝部分資料的撰寫;
4、原始實驗數據記錄、整理,確保實驗記錄的真實性及可追溯性
5、接受平臺主管的領導和監督,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六)平臺管理中心
質量管理專員
崗位要求:
1、生物醫學類、工程類相關專業;
2、1年以上藥廠生產管理管理經驗優先,具有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等的工作經歷者優先,面試優異者可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3、負責過中試車間、生物安全實驗室、實驗室質量管理等工作的優先;
4、有中試生產、生物安全、檢測認證、實驗室認證、實驗室建設等工作經驗優先。
崗位職責:
1、負責平臺研發質量體系化建設;
2、平臺標準化工作流程的組織、實施、監督;
3、計量器具等(高壓滅菌鍋、氣表、氣閥)檢查、鑒定的組織實施,實驗相關特種設備備案;
4、負責制定GMP車間管理制度及SOP規程,監督車間按規范使用、維護和管理;
5、負責車間現場的日常管理工作及執行人的管理、指導、培訓及評估;
6、配合車間實驗人員完成車間生產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生產工藝流程,協調車間生產,按時按質按量完成生產任務;
7、統籌完成車間各項報表及統計(生產、管理、清潔、環境檢測、設備校準等);
8、負責建立符合P2+實證備案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9、負責維護、監督實驗室的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安全操作,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以及技術規章方面的修訂工作;
10、負責統籌P2+實驗室的管理及使用。
11、負責實驗室設備基礎保障、定期巡檢、維護、保養;
12、負責實驗室基礎工程改建、維護及過程質量管理等;
13、負責管理動物中心、中試平臺等“2+4+X”創新平臺建設中的工程質量。
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重慶國際生物城天池大道13號(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
1.稅前年薪10-22萬元起;
2.提供重慶市高比例五險一金;
3.提供公寓、年度體檢、交通及餐飲等后勤保障服務;
4.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研究平臺,配備精良的實驗儀器,學術氛圍濃厚,氣氛融洽;
5.協助申報各級人才項目及相關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聯系人:陳老師
TEL:023-66228035
E-Mail:qianxinyi@iiicq.vip【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簡歷投遞請以”投遞渠道—部門—應聘崗位—姓名—高校人才網"為郵件標題,將電子版材料發送至上述郵箱,申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個人簡歷、科研成果列表、榮譽獎勵、研究興趣,您的資料將會嚴格保密。
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Chongqi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mmunology)是重慶市政府發起、巴南區政府承建的的公益性、新機制、新業態新型高端研究機構,是國內最先設立的免疫學研究院,是寫入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建設項目。位于巴南區重慶國際生物城,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
研究院定位于“國內頂尖、國際一流”,以現有的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單位、免疫學國家重點學科、國家實驗室網絡實驗室、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國家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慶市免疫學會、重慶市新型高端研發機構、重慶市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免疫學重點學科、重慶市免疫信息學研究所、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工程實驗室、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重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慶市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巴南區人才工作示范單位、免疫學雜志等28個國家、省部級平臺的基礎上,已形成吳玉章院士領銜的30人的國際一流免疫學創新團隊,致力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免疫力創新策源地、新醫科卓越人才棲息地、免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地和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新高地。
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吳玉章院士作為主推手發起“人類免疫力解碼計劃”,開辟免疫學發展新賽道,打造免疫力經濟。聚集智力、技術、成果、資本等高端創新資源,致力于理論和技術原創研究、創新技術應用研究和創新免疫生物制品研發的高水準研究平臺,包括國際先進的人類免疫力解碼平臺、“2+4+X”研發創新平臺(“2”:疫苗、抗體;“4”:多肽藥物、免疫細胞治療、免疫診斷、ARO-CRO研發外包服務;“X”:超算中心、免疫檢測中心、免疫單細胞研究中心、實驗動物中心、中試生產中心、孵化中心〈創新中心〉、國際首個免疫專科醫院等)。梯次推進國際第一個模擬抗原疫苗獲準中國、美國Ⅲ期臨床試驗及產品上市,以及12個“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立項的在研產品進入臨床試驗。致力于研發一批原創疫苗、抗體、生物技術藥物、醫療器械等,建立具有國際水準的ARO服務中心,作為創新技術“發生器、孵化器、促進器”,拉通創新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創新全鏈條,引領國家和區域免疫力產業、免疫力經濟和免疫力醫學的發展。
研究院通過其科學技術創新,助力重慶市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順應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聚集發展的大趨勢。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及優化產學研新模式,肩負起科技創新發展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使命,實現產業科技化、科技產業化,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免疫學科及生物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