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參加高校人才網2023博士人才全球巡回招聘會,歡迎海內外優秀博士人才報名參會,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現場交流。
1. 參會場次
2. 報名通道:點擊查看活動詳情,立即報名→【10月17日-香港科技大學站(綜合場)】、【10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學站(綜合場)】、【10月19日-香港大學站(綜合場)】
本次招聘會不收取參會人才任何費用。
3. 入場方式
參會人才現場出示簽到序列號,驗收個人簡歷后領取入場憑證進場。
一、研究院介紹
西電杭研院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蕭山區共同建設的新型產教融合創新綜合體,于2021年落地蕭山科技城,正式園區占地面積560畝,總建筑面積99.4萬平方米,總投資83.2億元,于2024年7月投入使用。
西電研究院堅持以打造“應用型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創新體系”為理念,著力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策源、技術概念驗證”的“四輪共進”式新型研發機構,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浙江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貢獻“西電力量”。
落地兩年來,已成功獲批“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科技部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杭州市工業互聯網安全和智能防護技術工程中心”等科研平臺。圍繞工業軟件、先進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先進視覺、智能汽車電子、衛星互聯網等六大產業方向,組建PI團隊50支,目前已構建一支9名院士專家領銜,170余名高水平科研人員為骨干的教學科研隊伍,未來高水平科研隊伍將達600人;每年招收研究生600人左右,現在院學生1700余人,新園區啟用后學生培養規模不少于3000人。研究院積極打造“應用型科研及成果轉化體系”,兩年來簽約各類型科研合同/協議275項,金額累計2.98億元,與海康威視、吉利汽車、地芯引力、杜比醫療、浙移集成等龍頭企業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28家。
以人才帶發展、以創新促發展、以貢獻謀發展!西電杭州研究院將集聚磅礴力量,努力在浙江省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篇章過程中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二、崗位設置及福利保障
圍繞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杭州研究院建立“湘湖人才”體系,進一步暢通人才發展渠道和晉升機制。
(一)教授/研究員序列
人員類型 | 薪酬待遇 |
頂尖人才 | 申請條件:在所從事領域已具有良好專業影響的優秀學術或技術帶頭人, 或承擔過國家、國防重點等科研項目或在人才培養領域取得突出成果的領軍人才,或國家級人才; 人才待遇:薪酬75萬起,具體一人一議;支持組建PI團隊,充分授予人才引進自主權;提供充足的隊伍建設經費;直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保證每年博士、碩士招生名額;提供安家費,享受研究院各項獎勵配套政策;享受杭州市蕭山區人才購房補貼最高200-800萬元。 |
中堅力量 | 申請條件: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畢業,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或同齡人中突出科研成果,能解決實際應用中的關鍵問題并推動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優秀人才; 人才待遇:年薪45萬起;研究院提供安家費和辦公及實驗場地保障;享受杭州市蕭山區人才各項政策(應屆博士享受16萬生活和租房補貼,博后出站享受80萬安家補貼或100萬購房補貼,還可享受住房貸款優惠、醫療保障等政策)。 |
青年人才 | 申請條件:在相關學術領域已取得明顯業績,研究項目具有發展前景,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的博士畢業生,年齡不超過35周歲,無博士后退站經歷。 人才待遇:年薪35萬起(博士后崗53萬起,含政府配套);研究院提供安家費和辦公及實驗場地保障;享受杭州市蕭山區人才各項政策(應屆博士享受16萬生活和租房補貼,博后出站享受80萬安家補貼或100萬購房補貼,還可享受住房貸款優惠、醫療保障等政策)。 |
(二)工程師序列
工程師崗位一般應具有研究生學歷,在相關領域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薪酬待遇15-60萬,優秀人才可一人一議;應屆碩士可享受各類補貼(生活、租房)9萬,還可享受住房貸款優惠、醫療保障等政策。
三、研究方向
研究所 | 主要研究方向 |
工業軟件研究所 | 先進計算、前后處理共性關鍵技術、多學科軟件等方向 |
先進視覺研究所 | 工業視覺與元宇宙、AR/VR技術、先進成像技術、感知芯片與微系統等方向 |
先進信息研究所 | 體系協同與對抗、平行數字空間技術、高效電磁利用技術、電磁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等方向 |
智能汽車電子研究所 | 智能車聯網技術、無人集群系統、車規電路與器件、汽車電子安全技術等方向 |
衛星互聯網研究所 | 衛星通信與組網、先進終端與載荷、系統安全技術、衛星互聯網應用等方向 |
集成電路研究所 | 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系統芯片與EDA、模擬及混合信號集成電路、三維集成電路與系統封裝等方向 |
具體各團隊招聘需求:
序號 | 二級研究所 | 團隊負責人 | 團隊研究方向 | 需求專業及方向 |
1 | 工業軟件 | 游海龍 | 集成電路設計方法與設計自動化 | 計算機、電子、微電子、數學、物理等專業 |
2 | 工業軟件 | 崔江濤 | 數據庫,數據挖掘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等 |
3 | 工業軟件 | 李青山 | 智能軟件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軟件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 |
4 | 工業軟件 | 陳建忠 | 毫米波雷達,軟件無線電感知 | 天線、射頻、中頻、FPGA、DSP、先進成像感知算法和系統設計相關方向 |
5 | 工業軟件 | 劉西洋 | 工業仿真計算、高性能計算 | 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 |
6 | 工業軟件 | 苗啟廣 | 視覺目標檢測、識別與行為分析、遙感影像分析與處理等 | 計算機視覺,視頻人體行為分析,機器學習,大數據挖掘與可視分析,智能教育等相關方向 |
7 | 工業軟件 | 劉彥明 | 無人機智能應用及自主可控應用軟件 | 計算機、電子、控制、數學、物理、航空航天等專業,熟悉開源鴻蒙操作系統及軟件研發、無人系統設計和智能控制之一者優先 |
8 | 工業軟件 | 尚韜 | 數智孿生基礎平臺;工業互聯網;海洋大數據;電磁空間一體化 | 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軟件、大數據分析、AI算法、機器學水聲工程、海洋電子學、視覺SLAM |
9 | 先進信息 | 廖桂生 | 高效電磁利用技術 |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10 | 先進信息 | 羅豐 | 電磁頻譜感知處理與多源融合;全數字仿真與數字孿生;對海監視與多雷達組網;毫米波雷達與應用開發 | 雷達、通信、導航、對抗等方向相關的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無線電學) |
11 | 先進信息 | 全英匯 | 電磁感知(頻譜感知,雷達感知與智能對抗);多源遙感與智能計算(雷達/激光/紅外/可見光多源協同感知與融合);激光點云與三維實景成像、數據治理及數字孿生);多功能綜合電子微系統(多功能一體化集成軟硬件、綜合電子微系統/芯片) |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等 |
12 | 先進信息 | 張學攀 | 先進電子一體化,重點圍繞分布式電子系統、多功能電子系統、目標檢測、目標高精度定位、主被動協同與抗干擾、信號分析、電磁+智能、衛星遙感等研究 | 專業: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等;方向:分布式系統、主被動協同與抗干擾、雷達、電偵、通信等信號分析、檢測和定位等、外輻射源雷達、雙多基地雷達、多功能一體化波形設計、電磁仿真等;另需軟硬件開發工程師、軟件無線電工程師等 |
13 | 先進信息 | 周峰 | 主要圍繞電子對抗理論和技術開展研究,包含電子偵察、目標測向與定位、信號分析與處理、電磁干擾、態勢感知、人工智能、圖像處理、電磁防護、博弈對抗、建模與仿真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技術、數學、智能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與信息安全等 |
14 | 先進信息 | 李亞超 | 微波感知與對抗技術;先進傳感器網絡與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集成微系統與實時信號處理技術 | 信號與信息處理、遙感科學與技術、信息對抗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智能信號處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傳感器網絡 |
15 | 先進信息 | 李贊 | 電磁感知、頻譜監測;高安全高可靠通信;通信、雷達信號處理 |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16 | 先進信息 | 樓順天 | 多功能綜合電子微系統/芯片、星載實時處理及載荷技術、多源信息融合與智能計算 | 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與系統、信息與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 |
17 | 先進信息 | 嚴俊坤 | 雷達智能與協同信號處理、雷達目標成像、目標融合識別 | 信號與信息處理、信號處理、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
18 | 先進信息 | 陶海紅 | 新體制分布式雷達隱蔽探測技術;數字相控陣雷達波束精細調控技術;全數字仿真與數字孿生系統設計 | 雷達總體、雷達信號處理、對抗、頻譜感知、天線設計、計算機軟件及系統等電子信息領域相關方向 |
19 | 先進信息 | 張志亞 | 新型相控陣系統、天線測量系統 |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等相關專業 |
20 | 先進信息 | 張帥 | 相控陣天線優化設計、微波測量與成像、電磁散射與隱身技術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電子類相關專業 |
21 | 先進信息 | 郭亮 | 雷達遙感及多源遙感融合技術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遙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等方向 |
22 | 先進信息 | 楊明磊 | 雷達成像、通信感知一體化和陣列信號處理等 | 雷達、通信、圖像處理等方向相關的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專業 |
23 | 汽車電子 | 孫建國 | 工業互聯網安全、數據安全、數據要素治理 | 計算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工業控制、數據科學等 |
24 | 汽車電子 | 姜文 | 智能電子與射頻技術、天線與微波技術、電磁測量與安全等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雷達、天線、電磁、射頻、計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器學習、圖像識別)、軟件工程 |
25 | 汽車電子 | 保宏 | 面向人機協作趨勢,開展自主機器人構型創新、智能感知與控制研究,機器人環境防護以及電子裝備多物理場影響機理等 | 計算機、機器人、機械自動化、復雜多物理場建模與仿真(力、熱、機、磁多學科綜合或單學科) |
26 | 汽車電子 | 李長樂 | 智慧交通技術 | 計算機、信息系統、軟件工程、交通工程、通信、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 |
27 | 汽車電子 | 蘇濤 | 面向智能汽車電子的毫米波雷達與通信系統 | 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相關專業,智能汽車電子、微波毫米波雷達與通信系統領域研究 |
28 | 汽車電子 | 陳晨 | 智能網聯汽車通信與組網技術 | 智能網聯汽車通信與組網技術、視距/超視距感知技術、車路多源傳感融合技術、V2X功能測試技術、車云互聯技術、車輛總線技術、智能座艙技術等 |
29 | 汽車電子 | 公茂果 | 多方協同智能計算、跨媒體協同智能感知、人機環協同智能決策、空天地海協同智能系統 | 自動化、軟件工程、計算智能等相關學科 |
30 | 汽車電子 | 張海賓 | 智能系統測試評估技術 | 計算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 |
31 | 衛星互聯網 | 沈玉龍 | 智能電子系統及安全、6G通感一體化系統及安全、智能網聯汽車系統安全、衛星互聯網安全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與信息安全、密碼學、信息與通信工程、深度學習、信號處理等 |
32 | 衛星互聯網 | 宋彬 | 未來6G無線通信網絡理論與技術,多模態智能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等 | B5G/6G無線通信、衛星通信、計算機網絡、多模態大數據及智能信息處理、動態知識圖譜、強化學習等。 |
33 | 衛星互聯網 | 相征 | 工業復合傳感、無線自組網、無線儲能、自動化控制、數據挖掘、智能信息系統等 | 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人工智能、網絡、軟件、數據分析處理、機電工程、自動化等。 |
34 | 衛星互聯網 | 李衛斌 | 無人系統、時空智能、工業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醫療 | 人工智能、計算機、自動化、測量測繪、衛星通信、地理信息、無人系統、醫學影像、工業檢測相關專業。 |
35 | 衛星互聯網 | 盛敏 | 空間信息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異構網絡融合、無線自組織網絡等 |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網絡,具有衛星網絡相關方向研究基礎及開發經驗者優先 |
36 | 衛星互聯網 | 張琰 | 組織網絡、無人數據鏈、異構網絡融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相關專業 |
37 | 衛星互聯網 | 閆崢 | 信任管理、人工智能安全、網絡安全、隱私保護、系統安全、物聯網安全 | 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人工智能、通信等相關專業 |
38 | 先進視覺 | 胡瑞敏 |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大數據安全和金融安全,提供技術解決方案。 | 計算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 |
39 | 先進視覺 | 石理平 | 激光微納加工和激光超聲成像 | 光學工程、物理學、機械工程、材料學等 |
40 | 先進視覺 | 袁細國 | 可控計算機系統,智能軟件、可信軟件,數據庫管理、知識工程,云計算、數據安全關鍵技術,國產計算機基礎軟件、星載嵌入式數據庫,機器學習、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大數據分析、計算生物信息學、醫學影像分析 、計算機應用技術等 | 計算機、軟件工程、自動化、信息技術、數理統計或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專業 |
41 | 先進視覺 | 邵曉鵬 | 面向下一代光電成像技術,開展計算光學成像的基礎理論、先進成像以及計算探測器等先進技術研究;面向航空航天、智能視覺等領域的國家重大工程需求,研制先進光電儀器設備。 | 光學工程、電子信息、探測器技術、光電成像 |
42 | 先進視覺 | 董偉生 | 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人工智能 | 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相關學科方向 |
43 | 先進視覺 | 萬波 | 人機交互、物聯網技術、嵌入式系統、深度學習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 |
44 | 先進視覺 | 鄧成 |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腦機交互 | 人工智能、計算機等專業 |
45 | 先進視覺 | 郜鵬 | 超分辨光學顯微與智能圖像解析 | 物理學、光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 |
46 | 先進視覺 | 李云松 | 圖像傳輸處理與系統工程 | 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系統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技術、機械工程、自動化、系統工程等相關專業 |
先進視覺 | 王濱 | 物聯網安全防御技術 | 計算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 | |
47 | 集成電路 | 韓根全 | 高性能存儲、存算器件和芯片研發;存算一體芯片設計與混合信號處理系統設計;面上無人值守反無探測、傳感智能芯片;超寬禁帶功率器件和模組 | 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集成電路;量子信息、凝聚態;磁學(電子、存儲、器件);類腦計算,神經形態計算、器件;存算一體;人工智能;信號處理;圖像處理等。 |
48 | 集成電路 | 丁瑞雪 | 模擬集成電路與模擬計算、智能光電探測器與集成系統、射頻集成電路與微系統、腦機接與智能芯片、芯片化雷達與微系統集成、功率集成電路與模塊等 |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模擬、數字、射頻、功率集成電路設計) |
更多招聘安排,請點擊→高校人才網2023招聘活動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