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簡介】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始建于1954年,地處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原名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筑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地震工程研究的科技機構,也是國內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災減災為主要研究領域的國家級公益性科研院所,素有“中國地震工程研究先驅”和“中國地震工程人才培養搖籃”之譽,設有國家“地震工程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和“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研究所主力支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之“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和“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牽頭實施國家地震科技創新工程“韌性城鄉”科學計劃,掀起“抗震韌性”研究熱潮。協力推進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立項、可研與初設工作,在川滇地區開展地震觀測臺陣建設。是國家地震應急和地震災害風險防治的技術支撐單位,也是我國強震動觀測、地震現場調查與損失評估、震害預測與地震風險區劃、地震預警與烈度速報的技術牽頭單位。牽頭承擔汶川、蘆山、玉樹、九寨溝等破壞性地震的烈度評定與工程震害科學考察。建所以來,參與了上世紀6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國內破壞性地震的震害調查與損失評估。多年來與美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研究,承辦了第14屆世界地震工程大會,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
【科技支撐】
研究所科技隊伍實力雄厚,現有院士6人(含兼職4人)、正高級專家34人、高級職稱專家100余人。現有中國地震局科技創新團隊7個、黑龍江省“頭雁”團隊1個,主攻專業方向包括:強震動觀測及其應用、工程地震學、建筑工程抗震、生命線地震工程、巖土地震工程、地震災害風險區劃與防治、地震工程試驗技術、地震與工程振動測量技術等。研究所在北京東燕郊設有科技園區,建有應急管理部地震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災害預警與工程防御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地震工程綜合試驗系統。
研究所主持了國家973計劃項目(土木工程領域首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一批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牽頭或參與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200余項,其中2015年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16年牽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2019年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2021年獲批國家杰青、優青項目資助各1項,2023年獲批國家青拔項目資助1項,實現研究所同類項目的首次突破。
研究所是國家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土木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和力學等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專兼職博士生導師40余人、碩士生導師70余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人、碩士研究生120人、博士后若干,現有在讀研究生近500人。
一、高層次人才引進
1.范圍
(1)兩院院士或相近學術水平的杰出人才。
(2)領軍人才:國內外優秀的正高級科研人員,防震減災等重點領域學科帶頭人,擔任過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負責人、主要技術負責人或具有相應能力,在國內外具有較高聲譽和一定影響力,具有突出貢獻和業績。
(3)骨干人才:國內外優秀的正高級科研人員,具備推動重大問題研究、重點學科發展的科研創新能力,能夠引領學科發展,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在重點問題研究和學科發展上取得重大成果,在團隊建設和優秀人才培養方面成效突出。
(4)優秀青年人才: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或具有博士學位且擁有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兩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的博士后、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
2.基本條件
(1)應具有在國內外知名大學獲得的博士學位。對在海外著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有長時間留學海外經歷,且研究成果突出者,可以不受任職資歷的限制。
(2)領軍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骨干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50周歲,優秀青年人才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有特別突出貢獻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3)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3.引進人才支持政策
(1)兩院院士或相近學術水平的杰出人才:研究所在薪酬、住房、科研啟動經費、組建學術團隊、國內外交流諸方面給予特別支持政策,一人一議。
(2)領軍人才:研究所提供150-3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不小于
(3)骨干人才:研究所提供60-15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不小于
(4)優秀青年人才:研究所提供為期三年的3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驗收通過后繼續支持為期三年的30萬元;提供一次性安家費10萬元或5年的周轉住房,基礎績效補貼10萬元(5年內按月發放),以及最高5萬元的首聘期考核績效;支持融入已有學術團隊并擔當骨干專家;出站博士后可申報黑龍江省財政給予的10萬元科研啟動資金。
(5)出站博士后:可申報黑龍江省財政給予的10萬元科研啟動資金。
(6)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可申報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并享受地方人才政策待遇和研究所高層次人才績效獎勵。
(7)在所工作期間所獲科技成果、人才培養及參與公益工作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相應獎勵及績效工資。
有意來所工作者,請將材料發至郵箱hr@iem.ac.cn,我所將派專人與您溝通和交流引進事宜。
二、公開招聘
(一)科研崗位
1.基本條件
(1)政治素質高,道德修養良好,遵紀守法,學風正派,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和創新精神。
(2)熱愛防震減災科研事業,能全職在研究所相關學科科研崗位上工作,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科研成果特別突出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3)符合相應崗位聘用的其他條件。
(4)身體健康。
2.有關待遇
入所后,可申請研究所30萬元(前三年)科研啟動經費,驗收通過后可繼續申請科研費30萬元(后三年),提供安家費10萬元,住房補貼10萬元(5年內按月發放)。
納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采用聘用制方式,享受國家事業單位及研究所工資、津貼等福利待遇,在所工作期間所獲科技成果、人才培養及參與公益工作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相應獎勵及績效工資。根據個人科研業績情況在研究生指導教師資格、職稱晉升、團隊支持、交流訪問、評先推優等方面上給予傾斜。
(二)管理崗位及科研輔助崗位
1.基本條件
(1)政治素質高,道德修養良好,為人正派;服從組織安排,吃苦耐勞,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敬業奉獻精神;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及創新精神;工作積極主動,能夠適應加班要求。
(2)符合相應崗位聘用的其他條件。
(3)身體健康。
2.有關待遇
入所后,納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享受國家事業單位及研究所工資、津貼等福利待遇,根據考核結果發放相應獎勵及績效工資。
三、招聘需求
崗位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四、其他
應聘者請將《個人基本情況登記表》《求職人員一覽表》及相關證明材料(寸照、各階段成績單、計算機與英語等級考試合格證書、各類獲獎證書、科研成果佐證材料、學歷證明材料等)電子版發送至郵箱:hr@iem.ac.cn(郵件主題請填寫:應聘崗位類別-姓名-專業-學校-高校人才網)。
注:本招聘公告長期有效,各崗位不設報名截止時間,將根據報名情況分批次啟動招錄工作。應聘科研崗人員的工作地點可選擇哈爾濱或北京東燕郊。本年度招聘公告內容如有調整,以最新發布的招聘公告內容為準。
聯系電話:+86-451-86652052、86652836
聯系人:王老師、代老師
地址:哈爾濱市南崗區學府路29號
郵編:150080
北京東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潮白大街1號(北京園區)
郵編:101601
研究所網站:www.iem.ac.cn
附件:
3.科研輔助崗位個人基本情況登記表(科輔崗、編輯崗、實驗室崗)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iem.ac.cn/detail.html?id=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