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優勢
近10名海內外院士、40余名國家級人才
?24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
?9個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
?4個ESI全球前1%學科
?3個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
?1個校友會中國高水平學科
?100萬年薪、800萬科研經費、200萬安家補助
?事業編制,解決配偶工作、子女入學
?自主組建團隊,優先保證研究生指標
二、項目簡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三、相關支持條件
1.學校為入選者提供事業發展全方位支持:
(1)年薪100萬,具體一人一議;
(2)解決高校事業編制;
(3)科研經費800萬(含國家和省資助經費);
(4)配套建設實驗平臺;
(5)根據入選者需要引進有關人才組建團隊,團隊成員享受相應層次引進人才待遇,每年優先保證研究生招生指標;
(6)優先支持申報各類人才項目,入選后享受地方獎勵性資助。
2.學校為入選者提供優質生活條件及服務保障:
(1)提供安家補助200萬+;
(2)按政策解決配偶工作、子女入托入學,享受附屬小學、幼兒園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
(3)協助辦理“天府英才卡”A卡,享受政務、金融、科研、醫療、交通、參觀等系列優惠政策;
(4)享受學校三甲附屬醫院優質醫療服務保障。
四、申報人條件
1.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的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取得博士學位后至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
2.限項要求:
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注:以上內容主要參考2023年政策,具體申請條件請以2024年國家發布的項目指南為準。即日起可聯系我們并依托我校進行申報。]
五、申報程序
1.請有意依托我校申報項目的人才將簡歷及相關業績材料發送至人事處郵箱cdrsc_szk@cdu.edu.cn,郵件標題請注明“海外優青+姓名+高校人才網”,我們將及時與您聯系,為您提供咨詢服務并進行相關評估、評審工作。
2.評審通過的申請人,可按照項目指南要求,與我校簽訂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協議,待2024年系統開放后,登錄信息系統,在線填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申請書》(以下簡稱申請書)。申請人須對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3.申請人應當按照申請書填報說明和撰寫提綱的要求用簡體中文或英文在線填寫申請書,并上傳附件等材料。
4.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實行無紙化申請方式,申請人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公正性承諾書等材料至我校,由我校審核后在線提交自然科學基金委。
六、聯系方式
成都大學人事處、科技處
待遇咨詢:
人事處
項目申報:
科技處
通訊地址:成都市成洛大道2025號成都大學
學校主頁:https://www.cdu.edu.cn/
七、學校概況
成都大學創建于1978年,是改革開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單位、四川省博士建設單位遞進培育計劃“優先培育”類建設單位。
成都大學創建于1978年,是改革開放后首批地方城市主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單位、四川省博士建設單位遞進培育計劃“優先培育”類建設單位。
學校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運動員村承辦大學,作為國內首批獲國際大體聯(FISU)認證的5所高校之一,獲FISU“健康校園”銀級認證。大運村位于成都大學內,整體占地面積約8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6萬平方米,新建代表團公寓、醫療中心、游泳館等22個單體建筑。學校具有世界一流的運動場館設施。
1.學校排名
(1)“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世界第801-1000位,內地第49-95位。
(2)“QS2024亞洲大學排行榜”位列亞洲地區大學551-600區間,內地高校109位。
(3)“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全球學術排名909位,國內排名174位。
2.學科體系
(1)4個ESI全球前1%學科:工程學、農業科學、化學、材料科學;
(2)1個校友會中國高水平學科:藥學;
(3)3個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學科:工學、計算機科學、臨床與健康;
(4)9個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力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數學、化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5)2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2個本科專業;
(6)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3.高端師資隊伍
(1)全職發達國家院士1人;
(2)全職國家杰青、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國家級人才近20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省部級人才110余人;
(3)特聘兩院院士3人、歐洲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青等40余人。
4.高水平科研平臺
(1)1個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低碳新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2)23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平臺: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siACas3Z1cRUsbaeTn3S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