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薪酬待遇
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設卓越博士后、特別資助類博士后、重點資助類博士后、項目資助類博士后等四類,實行年薪制,按招收類別提供相應薪酬待遇,具有山東省事業編制(不含外籍博士后),學院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
(一)卓優博士后
卓優博士后遴選方式為學校組織評審,資助對象為政治素質過硬、科研能力卓越、學術成績優秀,近三年內取得顯著學術成果和重大科研突破的博士后。
卓優博士后年薪不低于40萬元(稅前),至多可支持3年;在青島市生活補貼7000元/月-13000元/月,至多24個月;不租住博士后公寓且學校駐地無房產的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享受每月800元租房補貼,最長不超過24個月;學校為中國籍博士后按照在職教師同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額外享受地方人才政策補貼;學院為博士后提供在站科研啟動經費3萬元/人,出站考核優秀獎勵2萬元/人,科研績效獎勵不封頂。
(二)特別資助類
特別資助類博士后遴選方式為學校組織評審(每年三批)。
基本年薪不低于30萬(稅前);在青島市生活補貼7000元/月-13000元/月,至多24個月;不租住博士后公寓且學校駐地無房產的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享受每月800元租房補貼,最長不超過24個月;學校為中國籍博士后按照在職教師同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額外享受地方人才政策補貼;學院為博士后提供在站科研啟動經費3萬元/人,出站考核優秀獎勵2萬元/人,科研績效獎勵不封頂。
(三)重點資助類
重點資助類博士后遴選方式為學院組織評審。
基本年薪不低于20萬(稅前);在青島市生活補貼7000元/月-13000元/月,至多24個月;不租住博士后公寓且學校駐地無房產的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享受每月800元租房補貼,最長不超過24個月;學校為中國籍博士后按照在職教師同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額外享受地方人才政策補貼;學院為博士后提供在站科研啟動經費3萬元/人,出站考核優秀獎勵2萬元/人,科研績效獎勵不封頂。
(四)項目資助類
項目資助類博士后遴選方式為學院評審。
基本年薪不低于12萬(稅前);在青島市生活補貼7000元/月-13000元/月,至多24個月;不租住博士后公寓且學校駐地無房產的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享受每月800元租房補貼,最長不超過24個月;學校為中國籍博士后按照在職教師同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額外享受地方人才政策補貼;學院為博士后提供在站科研啟動經費3萬元/人,出站考核優秀獎勵2萬元/人,科研績效獎勵不封頂。
崗位待遇_明細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二、地方政策
出站后符合相關條件的,青島市將給予留青補貼。申請條件請查詢《青島市促進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實施細則》(http://www.qingdao.gov.cn/zwgk/xxgk/rlshbz/gkml/gwfg/202205/t20220523_7731421.shtml)
三、發展路徑
(一)申報國家級科學基金項目、人才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2.國家級人才項目: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國家優青、海外優青等;
(二)選拔優秀博士后進入教師或人才隊伍
各類博士后期滿考核特別優秀者或達到要求者,根據情況轉聘或應聘學院教師崗位,可申報“齊魯青年學者”等校內人才體系,直升正高、博士生導師。
(三)申報國家級、省級博士后基金項目
1.國家博新計劃:兩年63萬元(40萬元日常經費+20萬元科研經費+3萬元國際交流經費)+學校相關配套;
2.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兩年60萬元(國家40萬元+學校20萬元);
3.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派出項目:30萬元;
4.香江學者計劃:36萬元人民幣+43.92萬元港幣;
5.澳門學者計劃:36萬元人民幣+42萬元澳門幣;
6.中德項目:中方30萬元+德方每月1500歐元;
7.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站前、站中):18萬元,站中社會科學15萬元;
8.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社會科學5萬元;
9.山東省博新計劃:不少于30萬綜合年薪+充足科研經費(在站期間,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少于10萬)
10.山東省博士后創新項目:一等10萬,二等5萬,三等3萬;
注:各類資助待遇政策以最新規定為準。
四、博士后招聘條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修養,身心健康;
2.近3年或即將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3.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研究潛力,應有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或通訊作者的期刊發表;
4.博士后研究課題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可行性;
5.在山東大學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1個月。
五、博士后招聘團隊
1.“行政管理”團隊:圍繞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論、政府行為和改革實踐,在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社會治理理論與創新、區域治理與地方政府合作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合作導師:曹現強、李輝、張天舒、孫宗鋒、黃晴
2.“公共政策研究”團隊:聚焦于公共政策基本理論與實踐,注重對公共政策過程、公共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創新與擴散、行為公共政策等問題開展研究;關注因社會發展變化帶來的政策挑戰和政策回應,注重政策活動中的多元互動和知識生產。
合作導師:邢占軍、馬奔、王佃利肖金明、劉華興
3.“應急管理”團隊:2020年國家首批“應急管理”二級學科碩士博士點建設試點單位,在應急管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國際交流等方面有扎實的基礎,形成一支良好的研究和教學團隊。
合作導師:馬奔、韓自強、馬永馳、張樂、孫宗鋒
4.“國家安全治理”團隊:通過政治學、國際政治、公共管理、區域國別學、計算社會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著力開展以國家安全治理理論為引領、以國家安全治理戰略為指導、以國家安全治理體制機制為支撐、以區域國別為重點的研究。
合作導師:秦亞青、孔令棟、方雷、劉昌明、王佃利、李振、李慧明、韓自強、馬永馳、李昕蕾、周丕啟
5.“城鄉公共治理”團隊:以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多種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與技術手段,聚焦市域社會治理、基層治理、城鄉融合發展與治理、城鄉公共治理的前沿理論與實踐等領域,科學探究城鄉發展規律,著力實現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合作導師:王佃利、曹現強、盛力、孫宗鋒、李輝、黃晴
6.“數字公共治理”團隊:圍繞數字治理焦點問題、公共部門數字化轉型與治理模式展開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字政府基礎理論、智慧城市治理、數字社會治理與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
合作導師:曹現強、馬奔、王佃利、孫宗鋒、李輝
7.“社會保障”團隊:形成以生活質量理論、方法與政策應用研究為基礎,以生活質量與社會保障具體領域研究為支撐的研究方向,扎實推進社會保障、生活質量及公共政策相關研究。
合作導師:邢占軍、張樂、韓自強
8.“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團隊:重視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的理論研究及實踐探索,在全球化、全球治理、國際公共產品等前沿理論以及全球氣候治理、全球能源治理和國際組織發展等具體實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合作導師:秦亞青、劉昌明、李慧明、李昕蕾、周丕啟
9.“地區國際政治”團隊:依托山東大學亞太研究所、歐洲研究中心、南亞研究中心以及俄羅斯與中亞研究中心等四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備案中心開展相關研究。
合作導師:劉昌明、張淑蘭、黃登學、唐睿、李慧明、盛力
10.“政治學理論與中外政治制度”團隊:在政治學理論與方法、比較政治哲學、地方政府管理、基層治理、中西政治思想史與政治制度史等領域取得突出成果。
合作導師:方雷、李振、唐睿、劉華興
11.“政黨理論和政黨政治”團隊:在政黨政治理論、中國新型政黨政治、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力、中國共產黨政黨外交、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防范執政風險、中國共產黨與政黨治理、國外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其他左翼政黨、南亞地區社會主義政黨、原蘇聯東歐地區共產黨和其他社會主義政黨研究方面取得良好成績。
合作導師:臧秀玲、蔣銳、李亞洲、郭春生、黃登學、唐睿
12.“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團隊:對社會主義學說與運動史、科學社會主義原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當代國外社會主義等研究方向處于全國前列。
合作導師:蔣銳、郭春生、臧秀玲、方雷、李亞洲
13.“統一戰線學”團隊:加強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培養黨和國家急需的統一戰線專門人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統一戰線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合作導師:蔣銳、邢占軍、孔令棟、馬奔、方雷、張淑蘭、張天舒、王彩玲、王珍、王建均、翁賀凱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宋老師,0532-58630327,songbk@sdu.edu.cn
七、進出站手續
進出站流程及準備材料可參考:山東大學(青島)博士后進出站流程https://rsc.qd.sdu.edu.cn/info/1181/4803.htm
八、學院和流動站介紹
1.學院介紹:
山東大學政治學學科歷史悠久,1951年華崗校長主持政治學科建設,1960年成仿吾校長策劃成立山東大學政治系,1978年以科社系為依托重建政治學科,1991年開始招收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博士研究生,是山東大學社會科學領域第一個博士學位點。1994設立國際政治專業,1999年和2002年本專業分別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設立行政管理本科專業,2010年獲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兩個一級學科是重點建設學科,2016年入選山東大學“學科高峰計劃”首批特色學科;2020年入選山東省“優勢特色學科”建設計劃;2021年入選山東大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一流特色學科領域建設計劃。學院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院、公共治理研究院(與芝加哥大學共建)、上合組織研究院、統一戰線研究中心(與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共建)、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國家統計局研究基地)、四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山東省社科理論重點研究基地(公共安全戰略研究中心、社會治理研究基地)、城市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等機構,為學院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重要支撐。
2.博士后流動站介紹:
(一)政治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山東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設站時間為2007年,依托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亞太研究所、南亞研究中心、歐洲研究中心、俄羅斯與中亞研究中心、統一戰線研究中心等平臺,在站及出站博士后主持多項國家項目,發表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出站就業等取得良好成績。
(二)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簡介
山東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動站設站時間為2014年,依托學院、公共安全研究院、公共治理研究院、生活質量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山東大學研究基地)、城市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風險治理與應急管理中心等平臺建設,在站及出站博士后主持多項國家項目,發表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出站就業等取得良好成績。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pspa.sdu.edu.cn/info/1201/16224.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