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簡介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 Tsinghua Shenzhen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chool,簡稱Tsinghua SIGS) 是在國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由清華大學與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機構,優先布局清華大學一流的工科學科并輔以創新管理,圍繞材料科學、信息科技、醫藥健康、海洋工程、未來人居、環境生態和創新管理,形成“6+1”個主題領域。
2019年3月29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正式揭牌。目前在校生人數5556人,專職教師人數230余人,校園占地面積50公頃。2025年,擬初步建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國際化教師隊伍,其中核心教研崗位教師約250人,海外教師人數力爭達到約1/5。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達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約2000人,10%海外學生。2030年,建立起一支完整覆蓋6+1學科群的全職教師隊伍。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達到8000人。建立全球合作伙伴體系,不斷推動高等教育創新要素聚集,服務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中國、區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二、合作導師
李彬彬,2021年加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歷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后、法國船級社南亞技術研發中心浮式系統經理、新加坡碩泰海工研發總監。現任中國海洋工程學會理事、西澳大學Gledden高級訪問學者、國際海洋技術大會OTC ASIA技術委員會委員、OMAE國際海洋、離岸和極地工程會議議題召集人等職。在浮式結構物水動力、耐波性及系泊系統的學術研究和工程設計分析方面有十余年的經驗,領導和參與了40余項工業界項目,包括FPSO、FLNG及TLP等各類浮式油氣平臺。主持和參與國家863計劃、科技部重大專項、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廳、深圳市科創委、新加坡海事局及海事研究院、澳洲研究理事會等科研項目。擔任船舶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Brodogradnja等國際期刊編委、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海洋專項、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評審專家。在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60篇技術論文,SCI收錄40余篇,開發了浮式系統時域耦合響應及海上作業安裝專業計算軟件KraKen。
三、擬從事研究內容或研究計劃
從事海上風電運維技術方面相關研究,主要包括主動運動補償舷梯與運維船的一體化設計分析方法、海上作業與運維策略、新型人員傳輸裝備的研發等工作,具體工作還涉及機械裝備建模與運動控制的數值模擬、模型樣機開發、水池模型試驗等。
四、招聘要求
1. 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在35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的年限一般不超過3年。
2. 過往的主要科研經歷包括海洋工程動力學、機械裝備控制、海上作業分析等,有從事海洋工程運動補償裝備研究或開發者優先。
3. 博士學位為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等相關專業,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與動手實踐能力。
五、薪酬待遇
學校和深圳市將為博士后人員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根據資歷和個人學術情況,平均年薪酬超33萬元,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深圳市財政生活補貼18萬元/年(免稅,2年,具體發放以深圳市最新政策為準);
(2)清華大學博士后基本工資12萬元/年(稅前),本人和配偶無房且未享受公租房的可享受2800元/月(稅前)的租房補貼(以學校最新政策為準);
(3)學校提供兩年共計2萬元的科研補助支持博士后開展各類科助和學術活動;
(4)按照相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申請深圳戶口;符合條件的博士畢業人才落戶可享受一次性10萬元的生活補貼,詳情請參考深圳人社《深圳市新引進博士人才生活補貼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出站后留深工作的,符合條件者可申請30萬元的留深科研資助(以深圳市最新政策為準);
(5)課題組科研補助、勞務津貼等。
在站期間,博士后可按照相關規定,申請國家、省、市類科研項目等。
六、應聘材料
1.個人簡歷
2.學術論文
3.推薦信(非必要材料)
聯系方式:李彬彬
聯系郵箱:【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應聘材料將予以嚴格保密。初選合格者會盡快安排面試。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0xD0vZ2IHrxGmDyDrJJ4Jw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