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第三屆海外優秀青年學者論壇
01論壇簡介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將于2024年7月在中國廣東東莞舉辦第三屆海外優秀青年學者論壇,論壇面向全球邀約材料學科相關領域獲得較高學術成果、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優秀學者,通過專題報告、人才洽談和實地參觀等形式,為海內外優秀學者搭建一個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臺,推進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加強國際合作,增進雙方了解,也是進一步加大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打造國際領先的前沿學術研究隊伍的重要方式。
02論壇形式
本次現場專題報告主題可以是材料科學與超快激光、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等學科交叉領域,或材料模擬與計算、生物材料、激光與增材制造、稀土復合材料、可再生清潔能源等材料研究領域。
03論壇日程安排(暫定)
論壇地點:中國.廣東.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論壇時間:
論壇報名階段
專家函評階段
發放正式邀請函
學者注冊報到
會議開幕、人才政策解讀、學術交流報告
實驗室及周邊參觀
04報名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嚴謹求實的學術作風。
2.在海內外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特別優秀者可適當放寬。有連續兩年及以上境外工作經驗者優先。
3.具有良好的科研發展潛質和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能獨立或協助團隊責任人開展科研攻關工作。
05報名材料
個人簡歷(請另外注明5-8篇代表作)、研究工作總結以及本人認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相關材料。實驗室將組織專家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和綜合評價,并陸續向受邀學者發送參會邀請函。
06參會資助
本次會議采取線下形式召開,實驗室為參會學者提供會議期間食宿,并報銷參會往返交通費用。
報銷最高限額:
1、歐美地區:1.6萬人民幣/人
2、亞太地區:1萬人民幣/人
3、國內:6000元人民幣/人
實報實銷
07報名方式
1.請將報名材料發送至郵箱:gaocengci@sslab.org.cn(郵件標題注明:姓名+單位+研究領域+海外優秀青年學者論壇+高校人才網)
2.聯系部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人才人事管理部
3.聯系電話:程老師,金老師 +86-0769-89136718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于
01招聘方向
招聘材料科學與超快激光、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光電集成、芯片與集成電路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學科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以及材料模擬與計算(仿生材料模擬與計算、計算固體力學等)、生物材料(生物醫學成像與圖像處理、醫學診療)、激光與增材制造、稀土復合材料、可再生清潔能源等研究方向的優秀人才。
02應聘條件
1、具有海外著名大學博士學位,2年以上海外科研經歷;或具有國內博士學位,擁有海外博士后工作經驗;或3年以上海內外科研經歷,并已取得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正式職位;或知名企業研發機構擔任過高級技術職務或首席技術顧問;或為省部級以上各類拔尖人才榮譽獲得者、重大項目負責人等;特別優秀者可放寬條件;
2、青年研究員/正高級工程師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以當年12月31日為計算截止日,特別優秀者可放寬),受聘后半年內全職到崗;
3、已有多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高水平期刊或學術會議上,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或潛力,或擁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
4、身體健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善于合作。
03人才待遇
1、國際水準的薪酬待遇:學術帶頭人年薪60萬起(均不含單位為其繳納的六險一金),頂尖人才待遇“一人一議”;
2、充分的團隊建設支持:科研啟動經費1000萬起,并給予博士后、聯合培養研究生名額;提供充足的辦公用房和實驗空間;
3、住房保障:市里最高配套1000萬購房補貼或完整產權的優惠住房1套;
4、優秀的科研平臺:耗資10億+打造針對材料設計、制備、加工、表征、測量、模擬,建設系統的、國際一流的、綜合性科研平臺,開放設備180+套。
5、社保等福利待遇:按照東莞市最高標準購買六險一金,提供用餐補助;符合條件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享受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可協助辦理外籍來華工作居留許可,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和配偶就業。
走進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我們,因未來而生
“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布局有前沿科學研究、公共技術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創新樣板工廠、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四大核心板塊,探索形成“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模式,定位于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南方基地、國家物質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交叉開放的新窗口。
我們,在大師的肩膀上攀登
在探索未來、創造新篇的道路上
選擇團隊與拼搏本身一樣重要
與頂尖團隊并肩作戰
讓未來加速到來
實驗室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王恩哥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任理事會理事長,趙忠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汪衛華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大牛云集,為實驗室發展指明航線。
成立六年來,實驗室總人數超1200人,70%擁有博士、碩士學歷,其中兩院院士7人,引進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國外高端科研機構和著名高校的海外高層次人才36人。形成了以領軍科學家、學術帶頭人為核心,青年科學家為骨干,博士后隊伍和聯合培養碩博學生為補充的梯次人才隊伍。
我們,為解決難題而來
實驗室注重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已布局十大科學研究方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211項,總經費8.57億元。科研成果先后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2020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2023年1月實驗室“材料科學”首次進入ESI前1%,標志著實驗室材料科學科研水平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實驗室期刊Materials Futures(《材料展望》)于2022年創刊,同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2023年成功被Scopus、ESCI數據庫收錄,目前即時影響因子為10.9。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即材料計算與數據庫平臺、材料制備與表征平臺、微加工與器件平臺、大灣區顯微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累計服務客戶超400家,提供超23萬小時的各類檢測和微納加工技術服務、3000萬核時的材料計算服務。
另外,實驗室與中科院物理所共建阿秒科學中心推動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的建設,提升我國在超快科學領域的綜合競爭力。阿秒科學中心聚焦超快科學與物質科學交叉發展的最前沿,以超快科學與物質科學的結合為牽引,開展新一代先進超快激光技術、超快物性測量和超快科學研究,旨在建設國際上最先進的、以超快時間分辨的物質科學研究為突出特點的超快科學與技術研究高地,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學科方向。
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
創新樣板工廠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產業轉化板塊,定位于科學到產業轉化的關鍵環節,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探索了系列促進科學到技術轉化的體制機制,在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了一座鐵索橋。截至2024年4月底,實驗室分批從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術企業引進了25個團隊,項目團隊發起成立產業化公司36家、融資9.5億、銷售訂單7.3億、申請國內外專利968件,已授權412件。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項目長期招募中,詳情點擊:https://mp.weixin.qq.com/s/u0g73rNz-zPFT0vUQbQgCQ
實驗室的探索之旅,還在不斷前進,“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未來,愿與向往未來的你,一同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