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需要,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結構材料研究所)工程安全監測研究室擬招聘博士后1-2名,主要從事水工建筑物安全監控與數字孿生技術研發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劉毅(1979-),工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畢業,現任中國水科院副院長,水利部水工程建設與運行重點實驗室主任。獲第一屆水利領軍人才,第五屆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第五屆張光斗優秀青年科技獎,第二屆水電英才獎。中國水利學會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國際大壩委員會計算分析專委會委員。長期從事高壩真實工作性態、水工結構仿真分析、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與防裂等方面的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計劃項目,主持烏東德、白鶴灘、錦屏一級、溪洛渡等十余項國內重大工程的科研和咨詢工作。發表論文90余篇,SCI收錄25篇,EI收錄53篇,授權發明專利73項,主編參編行業標準4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勵16項。
聶鼎(1989-),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畢業于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2016年7月進入中國水科院水電中心(結構材料研究所)工作,現任水電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安全監測室主任,兼任重慶交通大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安全監測,智能化監控技術與安全監測軟件研發等工作。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重點基金專題1項,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2項,主持完成中國水科院基本科研專項項目5項,作為骨干成員主持和參與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全國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能力提升項目等工程科研項目1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24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3篇;授權國家專利15項,參與國家標準編制1項,行業規范編制1項,兼職SCI期刊《Buildings》客座編輯、兼職國際期刊《智能建造學報(英文)》青年編輯。出版譯著1本,獲水利成熟推廣技術1項。獲2023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研究方向為"水工建筑物安全監控與數字孿生技術研發"。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復雜引調水建筑物群安全監控指標體系與智能化分析預警模型技術研發。范圍涉及南水北調中線、引綽濟遼等工程中明渠、隧洞、渡槽、倒虹吸等建筑物在內的工程安全數據驅動、機理驅動等模型研究。
2)水工建筑物結構安全相關數字孿生技術研發。面向水庫大壩、堤防以及引調水建筑物施工運行期結構安全的數字孿生技術研發。包括水工結構仿真計算、引調水建筑物整體安全評估等內容的研究工作。
3)水工建筑物智能感知技術、裝備研制。面向施工運行期結構監測、檢測技術與裝備的研制,含三維激光掃描、圖像識別、無損檢測等技術的融合研發等。
1)即將獲得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探等專業的博士學位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2年以內;具有數字孿生項目經歷者優先;
2)能夠承擔國家科研項目,獨立從事課題研究;
3)具有較強的中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已發表國際期刊學術論文;
4)具有良好的品行,遵守憲法和法律;
5)具有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1)應聘信。就過去所取得的研究業績以及自己的研究興趣進行簡要介紹。
2)本人簡歷。中英文均可。
申請材料請發送至:nieding@iwhr.com,郵件請注明"博士后應聘+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對合適的申請者,將安排面試,待遇將按照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相關規定和本人經驗考慮。申請時限截至找到合適人選為止。
聯系人:金老師 沈老師
電子郵箱:nieding@iwhr.com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玉淵潭南路3號D座1023
郵政編碼:1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