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介紹
李朝紅特聘教授團隊研究方向包括:冷原子物理、量子調控與量子模擬、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
冷原子物理方向:圍繞冷原子物理,探索超冷原子氣體、量子光學、集體量子行為、量子相變、非平衡量子動力學、拓撲量子物態、少體物理等領域中的關鍵問題,主要包括:原子激光冷卻與囚禁、光晶格冷原子體系的量子關聯與相變、玻色凝聚原子體系量子相變動力學的普適特性表征、新奇拓撲物態的刻畫與表征、強相互作用多體問題、普適少體現象等。
量子調控與量子模擬方向:基于冷原子等人工量子體系,在探索新奇的量子物態和量子效應的同時,發展量子調控的原理和量子模擬方案,實現精密量子操控的關鍵技術與量子模擬的實驗裝置,具體包括:超冷銣原子實驗平臺的磁、光、電調控技術,模擬臨界相變動力學、多體量子隨機行走和布洛赫振蕩、多體局域和熱化等。
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方向:冷原子體系具有穩固的量子相干性和高度可控性等特點,是研究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的理想平臺。基于冷原子等人工量子體系,針對如何超越傳統測量極限這一關鍵問題,在探索量子精密測量的原理與新方案的同時,研發量子傳感的核心技術與實驗裝置,主要包括:物質波干涉、量子參數估計、精密磁場測量、精密重力測量、高精度原子鐘、機器學習在量子精密測量中的應用等。
李朝紅,男,1975年出生,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廣東省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03年8月從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3年8月至2009年12月先后在德國馬普復雜系統研究所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從事科學研究,2009年12月加入中山大學任教授。主要研究冷原子物理與量子精密測量,代表性成果有: (1)光晶格冷原子體系的量子關聯與相變; (2)玻色凝聚原子體系量子相變動力學的普適特性表征; (3)基于多粒子干涉與相變的量子精密測量。已有5個理論工作被實驗證實/采用。已發表SCI論文110余篇,包括: 10篇Phys. Rev. Lett.[第一/通訊作者7篇(含獨著3篇)]、1篇Rev. Mod. Phys. [通訊作者]、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訊作者]、2篇npj Quantum Information[通訊作者1篇]、2篇Laser & Photonics Reviews[通訊作者1篇]和65篇Phys. Rev.系列[第一/通訊作者52篇]等。Google學術被引3300余次,單篇最高被引400余次,10篇論文單篇被引超過100次。
二、崗位及工作內容
崗位:專職副研究員;
招聘人數:2人;
工作內容:專職從事冷原子物理、量子模擬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的理論研究。
三、應聘條件
(1)于國(境)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獲理論物理或原子分子物理博士學位;
(2)有冷原子物理、量子模擬和量子精密測量等相關學科背景,在相關領域發表過高水平學術論文。
(3)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應聘程序
(1)應聘者將個人簡歷、代表性學術成果和學位證明文件發送到郵箱 chleecn@szu.edu.cn,聯系人:李老師。郵件主題請注明“專職副研究員申請+姓名+畢業院校+高校人才網”;申請材料將予以保密。
(2)定期擇優通知應聘人員進行面試;
(3)面試結束后,經過學校審批再通知是否予以聘用。
五、薪資待遇
(1)工資實行年薪制,參考深圳大學專職人員工資待遇,并享受深圳大學社保及公積金等相關福利。具體工資待遇根據學歷、研究經歷、科研能力等評定工資等級。
(2)按深圳大學教師標準提供住房補貼或安排租用周轉房,并享受相關福利待遇(發放房補、績效等)。
(3)獲聘研究人員除深圳大學的收入外,符合深圳市人才補助相關條件者可申請深圳市人才補貼。在聘期內可以以項目負責人身份以深圳大學為依托單位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各級科研基金項目。
(4)可自愿選擇落戶深圳,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辦理隨遷入戶。
應聘崗位請前往:
http://zp.szu.edu.cn 注冊,選擇專職研究人員招聘類型進行簡歷投遞。
應聘崗位請前往:
http://zp.szu.edu.cn 注冊,選擇專職研究人員招聘類型進行簡歷投遞。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hr.szu.edu.cn/info/1141/6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