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合同,大連理工大學全口徑工資(全口徑工資25-30+萬/年,不含科研提成和團隊績效),大連理工-磁聚量子聯合實驗室補貼績效獎金 15~20萬元/年,總計年薪為40~50萬/年。
2.候選人如有意向去合作企業發展,通過入職考核后 將 1)有機會成長為技術合伙人;2)有機會持有公司高比例原始股或期權;3)有機會深度參與公司經營,與其他合伙人共同決定公司發展方向,使通用量子計算盡快成為現實。
3.按照學校預聘師資進行管理,享有學校教職工同等福利待遇,出站后支持申請學校副教授崗位;孩子入學與教職工同等待遇,提供過渡性人才房或住房補貼;
4.面向境內博士,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三年全口徑工資150萬元+30萬元科研業務費;
5.面向境外博士&外籍博士,國家博士后交流計劃引進項目:三年全口徑工資180萬元;
方蔚瑞教授
辦公電話:13478500483
微信:ltf220
郵箱:hr@magfus.com
徐思維(企業方負責人)
電話&微信:18610274957
郵箱:xusiwei@magfus.com
郵件標題注明:應聘某某崗位+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大連理工-磁聚量子聯合實驗室,全稱為“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磁聚量子公司聯合研發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成立于2023年10月。依托于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的雄厚師資及研究資源,結合北京磁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及資本投入,聯合實驗室以“實現真正可行的通用量子計算”為目標,以在前沿光學、量子信息、光電芯片、凝聚態物理、磁約束聚變計算等領域破解卡脖子難題為己任,建立強大的科研及產業轉化體系。
北京磁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磁聚量子)于2023年在北京創立,創始人本科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曾創辦準上市企業,在AI網絡數據分發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依托原企業運營過程中積累的強大的產業化研發經驗及融資能力,以超表面等前沿技術為基礎,磁聚量子布局量子光源、光芯片研發、光量子探測等高精尖領域,致力于成為世界領先的通用光信息硬件研發商。
方蔚瑞教授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獲得物理學與經濟學雙學位;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凝聚態博士學位;博士后期間在瑞典查爾莫斯理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自2016年在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任職,具有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獲得國家青年人才計劃支持,目前負責光學學科工作。
方蔚瑞在納米光子學領域具有扎實的理論和實驗功底,并且在光學系統平臺的搭建以及光學表征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曾搭建了國內第一臺高真空針尖增強拉曼散射系統;系統地進行了表面等離激元光波導的研究及應用,并基于此提出了光子芯片的系統性設計方案;開展了等離激元熱電子的性質及應用研究。近年來在金屬納米結構光學活性,手性分子與等離激元強相互作用、分子等離激元等方面開展了廣泛且深入的研究。
所在單位大連理工大學目前擁有設備齊全的分析測試中心及開放的超級計算機平臺。課題組以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納米與近場光學遼寧省重點實驗室為依托,擁有光學表征實驗室,超高真空針尖增強散射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傳感實驗室等,另外具有成熟的量子化學、第一性原理的計算經驗以及性能優良的高性能服務器,擁有大型光譜儀兩臺,研究級顯微鏡兩臺,超高真空掃描電鏡-掃描隧道顯微鏡-低能電子衍射-分子束外延大型系統一套,帶E-Beam曝光功能的掃描電鏡一套。低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一套,原子力顯微鏡一套,電化學工作站三套,時間分辨熒光顯微鏡等設備。同時與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理化所、重慶大學以及大連民族大學等具有緊密合作關系。
方蔚瑞一共已經有90多篇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文章總引用達到5000多次,H因子為35。代表成果先后發表《Nano Lett》,《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scale》,《ACS phtonics》,《Langmuir》,《PRX》,《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等。
關于方蔚瑞的個人成果請見:ResearcherID: A-9474-2009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urui_Fang
在國內外知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具有物理,材料或化學教育背景,以及納米光學,凝聚態或者材料科學相關研究背景,須有較高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熟悉納米光子學,納米材料及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具備微納光學測試經驗;或掌握量子信息測量技術及超快光學測量技術,發表過相關的高水平論文。身體健康,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原則上不超過30周歲。
超表面及等離激元
研究內容
1.利用超表面或等離激元實現偏振探測、光譜分析診斷
2.研發可編程可重構超表面
3.基于超表面實現卷積神經網絡
4.在可編程超表面的基礎上實現利用空間光對矩陣運算的求解
任職要求
1.博士學歷,熟悉幾何光學,物理光學,光學電磁理論和衍射光學理論的基礎知識。具有超表面光學設計、模型優化經驗者優先;
2.熟悉FDTD,FEM,RCWA等數值分析算法和微納光學仿真軟件,熟悉Matlab,Python等編程工具,能夠熟練完成光場傳播仿真;熟悉Klayout等軟件、可編輯至出具光罩版圖者優先;
3.具有豐富的儀器操作經驗、具備一定的光學調試能力;
4.熟悉機器學習算法、有人工智能研究經驗者、有量子計算領域研究經驗者優先;
5.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邏輯分析和抗壓能力,工作認真穩定、責任心強,團隊工作中協作能力強,善于擔當勇于擔當。
1.簡歷以及發表文章清單或其他相關成果清單;
2.以往研究成果簡要總結;
長期招聘,無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