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是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首批985和211重點高校)。學校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性綜合大學,形成了文理醫工農藝綜合三校區(廣州、珠海、深圳)的學科格局。中山大學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學術英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500余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學校現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5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7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36個,省部級平臺241個。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位于環境優美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為1924年創辦的中山大學化學系。全球著名教育機構QS發布的2019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化學工程)顯示,我校化學工程全球排名101-150,并列全國第六。學院建有高規格公共實驗測試平臺(大型儀器設備逾1億元),化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科研實驗室,學生學習室,以及教職工、學生活動場地等。學院緊密圍繞學校大力發展工科,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五年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0余篇,授權專利72項,立項科研經費2.9億元,完成超過3400萬元的成果轉化。
合作導師簡介
歐陽鋼鋒(主PI),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中組部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現任中山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環境化學、分析化學、環境/能源催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國家基金重點項目等在內的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在固相微萃取理論與技術研究、光催化產過氧化氫和天然酶固定策略及其生物傳感應用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Chem. Rev.、Chem. Soc. Rev.、Nat. Protoc.、Proc. Natl. Acad. Sci. U. S. A.、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Adv. Mater. 、Environ. Sci. Technol.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420余篇,他引12000余篇次,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葉宇昕(直接PI),中山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資源與環境化工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新型有機光催化劑的構建、光物理化學過程的表征及調控;過氧化氫的光催化合成及應用;有機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目前以一作或通訊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3篇), Adv. Mater. (2篇), Nat.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ppl. Catal. B-Environ. Energy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共計發表SCI論文3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等6項,參與基金委重點項目一項(主要參與人)。
崗位需求
因發展和工作需要,課題組誠聘相關研究方向博士后,需滿足下列一條或數條相關博士研究經驗:
1.光催化
2.電催化
3.環境催化
4.共價有機框架合成
5.光電材料
6.有機合成
其余應聘條件
1.即將或已獲得(不超過三年)化學或材料學等方向博士學位,35歲以下;
2.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在知名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過學術論文;
3.具備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工作執行力強;
4.陽光開朗,積極進取,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相關待遇
1.學校、院系和課題組將為入選者提供事業發展所需要的科研支持,基于中山大學相關標準提供工資薪酬及績效獎金;
2.入站前/后,課題組積極推薦入選者申報中山大學“逸仙博士后”(含五險二金)、國家博新計劃等。
3.工作地點為中山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珠海校區),學校提供校內博士后公寓(兩室一廳),居住條件良好,通行便利。
4.校區周邊有中山大學附屬中、小學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為博士后子女提供優秀教育資源和家庭醫療保障。
5.鼓勵并協助指導博士后作為負責人申請各類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市各級課題和人才項目。
6.工作優秀者在出站后,可優先推薦申報中山大學教學研究并重系列預聘教師職位。
應聘材料
本招聘長期有效,歡迎有意者將申請材料(1)個人簡歷(中英文皆可);(2)代表性論文,發送至yeyuxin5@sysu.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單位-姓名-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