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崗位職責
(1)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行,熱愛衛生事業,具有較強科研工作能力;
(2)入站時年齡在35周歲(含)以下的人員;
(3)獲得博士學位,且獲得博士學位年限不能超過3年;
(4)申請者能夠保證在站期間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相關學科教育背景與研究經歷;
(6)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質量研究論文;
(7)具備較好的英文溝通、閱讀和寫作能力。
02任職資格
(1)年齡:35周歲(含)以下;
(2)學歷:博士研究生;
(3)專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命科學、遺傳學、生物工程學、生物信息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醫工交叉等相關學科。
03福利待遇
薪資根據應聘者的工作能力面談,將為優秀申請人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與職業發展路徑。尋找發光的你!
04簡歷投遞
二維碼(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 掃碼投遞 ?
05博士后導師團隊_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
董家鴻
肝膽胰外科
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首席專家、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智慧醫療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和肝臟移植專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精準外科”原創理念,創立了精準肝膽外科范式。這一理念已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胰腺外科、脊柱外科、整形外科、心臟外科、血管外科、介入治療科等諸多臨床專科領域,促進了當代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主要研究方向為精準肝臟外科、數字外科、復雜膽道病和肝臟移植。
魏來
肝膽內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副院長、肝膽胰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范推廣項目評審專家、2025年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會主席、世界衛生組織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和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建立了無染色全自動全定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組織多維度參數分析評價系統;主持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和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建立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優化治療方案,被納入世界衛生組織丙型肝炎指南和亞太肝臟研究學會丙型肝炎指南和中國《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主持973計劃子課題,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轉的新閾值,被納入歐洲肝病學會乙型肝炎指南。主要研究方向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盧倩
肝移植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助理,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肝膽胰中心執行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肝膽移植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常委、北京醫師協會器官移植專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此外,擔任iLiver助理主編、《中華消化外科雜志》等雜志編委。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省部級重大科研專項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復雜肝膽胰疾病的精準評估、規劃、決策與外科治療,肝膽惡性腫瘤綜合治療與轉化續接外科治療的決策與實施,肝臟移植與自體肝移植技術體系優化,肝癌肝移植綜合治療體系優化,移植免疫、腫瘤免疫與感染免疫互作與精準調控,外科智慧導航與手術機器人研發。
王韞芳
肝膽研究實驗室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臨床轉化科學中心主任、肝膽胰中心副主任。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首席科學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衛健委高層次公衛領軍人才,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登峰”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任國際期刊Hepatology雜志編委、iLiver雜志副主編、Research雜志編委。長期從事干細胞與肝臟再生的基礎與轉化研究,系統開展肝臟干細胞生物學、干細胞重編程、類器官及生物反應器和組織工程組織構建原理與應用等研究。負責籌建清華大學臨床生物樣本資源中心,搭建類器官智能活庫,積極開展臨床問題導向的轉化研究。近年來,主持30余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和重點項目、全軍科技攻關項目等,在Cell Stem Cell、Hepatology、Cell Research等期刊共發表論文190余篇,參與出版專/譯著9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一五”全軍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張躍偉
肝膽介入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介入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抗癌協會等介入治療相關專業委員會常委或委員,國家綜合介入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iLiver雜志編委、《介入放射學雜志》英文版編委,獲得省市級科研獎勵5項、承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3項,發表文章102篇,其中SCI文章23篇。率先開展明膠海綿微粒TACE治療肝腫瘤的治療體系,提出肝動脈內藥物灌注治療伴發高膽紅素血癥肝膽腫瘤的創新技術。主要研究方向為腫瘤微創介入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腫瘤微創技術治療肝膽腫瘤的免疫學機制研究、微創介入技術在肝膽胰腫瘤MDT綜合治療中優化模式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馮曉彬
肝膽胰外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釔90精準肝臟腫瘤介入放療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數智健康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從事肝膽胰外科一線臨床26年,專注肝臟外科17年。2021年,在董家鴻院士帶領下,組織多學科團隊在海南落地實施中國大陸首例釔90精準介入內放射治療技術,2022年在北京成立國內首個釔90精準肝臟腫瘤介入放療中心及釔90卓越培訓中心。擅長肝癌解剖性切除、腹腔鏡微創技術、釔90介入放療,主要研究方向為肝膽胰疾病診療、肝癌降期切除、數智健康前沿技術。
閆軍
肝膽胰外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副主任醫師,徐州市中心醫院副院長、肝膽胰中心主任。對肝膽胰系統良惡性疾病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擅長良惡性肝膽胰腫瘤、膽道及胰腺疾病的機器人、腹腔鏡微創手術及開放手術治療。國內首創基于三維可視化流域分析的經動脈熒光導航腹腔鏡流域性肝切除術式,處國際領先水平。首次提出并開發精準肝切除全流程診療系統,現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首創聯合藥物高效靶向遞送、聲控精準啟動和免疫協同的肝癌治療新策略。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項目,清華大學“攻克肝癌”、卓越臨床研究計劃等科研項目。先后在Journal of Hepatology、JAMA Surge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xploration等期刊發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向為肝膽胰外科的微創外科治療和基礎研究(肝癌方向)、多模態影像融合及腹腔鏡術中實時熒光導航技術、聲動力納米靶向技術在腫瘤中的應用。
金爍
肝膽胰外科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第九批優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北京市醫師科學家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肝膽外科臨床研究、醫工結合研究及醫療人工智能轉化研究。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4項,完成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首項醫工結合科技成果轉化,成果于三十家醫院上市應用。榮獲第四屆全國臨床與發明大賽一等獎、第四屆北京市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三屆中華外科金手指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TOP期刊及ESI高被引論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為膽道疾病臨床及基礎研究、肝膽醫工結合精準診療技術。
07肝膽胰中心簡介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成立于2014年11月,是亞洲第一個實體化肝膽胰整合式醫學中心,也是國家“原發性肝癌規范化診療示范基地”,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肝膽外科學院依托單位,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TITB)依托單位,數智肝膽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中心集肝膽胰外科、肝膽內科、肝臟移植、肝膽胰腫瘤綜合診療、肝膽疾病介入治療、兒童肝膽病診療、肝膽重癥監護病房等相關專科于一體,以精準醫療和整合醫療為肝膽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與全流程管理。中心以實體化整合式治理模式,在醫療服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實現多專科協同發展。
01肝膽胰中心專家團隊
肝膽胰中心專家團隊匯集了海內外知名專家和優秀人才,現已擁有副高級及以上醫師20余人。由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擔任中心首席專家,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著名肝病學專家魏來教授擔任中心主任。特聘歐洲外科學會前任主席Henri Bismuth教授、日本外科學會前任主席Makuuchi教授兩位國際肝膽外科泰斗擔任中心名譽教授,特聘亞洲肝臟移植之父陳肇隆院士、日本名古屋大學梛野正人教授、韓國蔚山大學峨山醫學中心Sung-Gyu Lee教授為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杰出訪問教授,特聘蘇黎世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主席PIERRE-ALAIN CLAVIEN為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杰出訪問教授與iLiver雜志共同主編。匯聚一批來自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學術卓越、醫術精湛的中青年專家組成精英團隊。
02理念與技術
團隊在國際上首創提出“精準外科”的新理念,構建了精準肝膽外科范式,創新定位肝切除、定量肝切除和定構肝切除的新理念、新術式和新技術,解決了一系列復雜疑難肝膽病的治療難題。在國內率先全面推行多學科聯合診療,提升了復雜肝膽病的系統治療和全周期管理水平。對于肝膽胰腫瘤、膽管擴張癥、膽管狹窄、門靜脈高壓癥、肝臟包蟲病、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等難治疾病形成了獨具特色和優勢突出的精準醫療模式和技術體系,取得了國內外領先的治療效果。
經過近10年的深耕,肝膽胰中心現已發展成為國內外復雜肝膽胰疾病的醫療中心和終點站,在肝臟腫瘤的精準外科診療、復雜膽道病的精準手術治療、終末期肝膽病的肝臟移植、肝膽胰腫瘤的介入轉化治療、肝膽胰疾病的多學科聯合診療等領域位居國際領先水平,成功治療了數以萬計來自海內外的復雜危重肝膽胰病患。
肝膽胰中心自2018年取得肝移植資質以來,移植技術與模式實現了高水平、高質量的快速發展,在成人及嬰幼兒的同種異體肝移植、肝部分移植、雙供肝移植等術式上實現了突破與創新。高超的血管外科技術,為復雜肝膽胰疾病保駕護航。依托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研究院,引領與推進高水平肝移植質量控制平臺的發展,為終末期肝膽病患者提供全系列、全鏈條、終站式服務。
中心診治的疾病復雜程度、病種覆蓋率和醫療品質連續數年在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及北京市重點病種綜合評價中名列前茅。中心發展始終以人民健康為己任,2021年9月董家鴻院士團隊在海南省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實施了中國首例特許準入釔[90Y]樹脂微球治療肝癌手術。在過去的近十年間,團隊始終致力于我國包蟲病高發地區的清零行動,通過打造清除包蟲病一體化的防治體系,2021年實現青海省包蟲病動態清零的階段性目標。
03科學研究
肝膽胰中心倡導與踐行臨床問題驅動和健康產品導向的臨床和轉化科學研究理念和模式,以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和智慧醫療研究院為平臺,整合清華大學優質臨床資源和理工科技優勢,聚焦精準醫療與智慧醫療原理、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創新和優化肝膽病診療實踐的同時,培養厚載人文情懷和科學素養的學術型醫師及具有臨床轉化科學背景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課題。牽頭建立了國家肝膽疾病標準數據庫,主持發布了首個國家級《肝膽疾病標準數據規范》。出版國際第一部關于精準肝臟外科理論與實踐的專著《精準肝臟外科學》,并獲得優秀等級驗收。打造國際肝病領域頂尖英文期刊《iLiver》,國際編委比例達到34.5%。
2022年起,正式獲批承建清華大學器官移植與仿生醫學研究院,研究院為清華大學5大實體研究院之一,旨在攻克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終極救治手段,引領世界醫學發展前沿,打造醫學與多學科交叉融合重大新興科學領域的新范式。
2023年起,教育部正式授牌數智肝膽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將聚焦中國國情、清華特色,建設面向世界學術舞臺的肝膽病學,力圖樹立中國特色國際肝膽病學典范,激活健康醫療應用場景的數智新時代。
04社會服務
中心各級各類人才先后獲得“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等稱號。團隊先后取得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與學科建設大會十大優秀學科團隊、北京市醫療系統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及最具投資潛力獎、健康中國行動創新實踐、北京市脫貧攻堅工作“記大功”等獎項幾十項。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N0s__zSLoXDIYZ-pAof4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更多最新醫學人才招聘資訊請關注高才醫學微信公眾號(微信號:yxrc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