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員/博導周敏研究員(國家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團隊,現面向全國誠聘5名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后),可直通副研究員職位。周敏團隊致力超分辨電化學基礎研究與先進儀器裝備研制,運用自主研發的先進儀器裝備對能源材料界面行為及規律進行深入探究,并根據前沿需求創新性開發新技術和新工具。近三年來,團隊成功自主研制了20余套高端儀器裝備,并依托自主研發的設備開展了具有高度引領性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在過去的一年市場推廣中,相關儀器裝備銷售額超2000萬元。
周敏研究員,國家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所超分辨電化學課題組組長。主持國家人才計劃青年項目、中科院科研儀器設備研制項目等重大專項以及產業化項目。2020年4月回國至今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并擔任廈門大學固體與表面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的電化學雜志和中國化學學會主辦的中國化學快報等雜志的青年編委職務。
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Anal. Chem.等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研究成果被Chem. Rev., Anal. Chem., Faraday Discuss.等原圖引用和重點評述,同時也被J. Am. Chem. Soc.遴選為電化學領域的重大進展給予報道。
在應用研究方面創建了中科應化(長春)科技有限公司先進儀器裝備事業部以及MinTech自主品牌,已申請/授權專利20余件。領導的團隊自主研發了超分辨電化學Lab(一站式完整解決方案)和AI-電化學家(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實驗室)。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為攻堅專項提供了包括12套自研儀器設備的完整高通量實驗解決方案,CCTV-4特別節目《走進實驗室看新質生產力:機器化學家“來臨”,化學研究更智能》專門對此進行報道;參加攻堅專項課題任務;并在過去的一年市場推廣中,相關儀器裝備銷售額超2000萬元,用戶覆蓋了中科大(本部)、中科院過程所、電子科技大學、長春應化所、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廣州大學等。
自2020年建組以來,周敏研究員組建了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團隊,構建了從“
基礎研究組由1名副研究員、2名助理研究員和16名研究生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周敏團隊的特別研究助理許佳楠因在儀器研制中貢獻突出,獲得了晉升副研究員的等額資格,順利晉升為副研究員。并在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后)期間,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支持;新晉的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后)當年就獲得了晉升副研究員的等額資格等。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所有的研究生都按時順利畢業,并在一區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其中,1名博士和1名碩士畢業生各自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上發表了研究成果)。這些優秀的畢業生們大多進入了華為、一汽等領軍企業,或在香港城市大學等知名學府繼續深造。周敏研究員團隊高度重視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培養體系。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方法將對新加入的博士后研究人員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應用研究組包括19名工程師,專業領域涵蓋了軟硬件開發、機械工程和算法設計等多個方面。團隊自主研發了超分辨電化學Lab(一站式完整解決方案)以及正在研發AI-電化學家(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實驗室),這些創新成果都體現了團隊的技術實力。
聚焦化學、能源、材料及計算相關的電化學、新材料創制、先進儀器裝備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具體方向包括:
1.超分辨電化學Lab(一站式完整解決方案)的研制與應用;
2.AI-電化學家(數據驅動的高通量材料研發平臺,含自主研制的20余套儀器裝備)的研發與應用;
3.多模態(電化學、質譜、色譜等)先進材料篩選功能島的開發與應用等。
需要特別注意:招聘的研究助理將主要聚焦于利用自主研制的高端儀器裝備,在新能源與新材料前沿領域開展原創性探索。團隊的發展戰略是通過“前沿基礎研究”推動“先進儀器裝備技術開發”,并已取得顯著成果。
注:如果您研究方向是其他與電化學相關方向,亦可聯系我們,我們會根據您的研究優勢結合我們的研究方向綜合考量您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基礎:2024年發表文章Angew. Chem. Int. Ed.(2篇,IF=16.1), Nano Lett.(1篇,IF=9.6),Angew. Chem. Int. Ed.(1篇在投),J. AM. CHEM. SOC.,(1篇在投,IF=14.4);申請發明專利5件。
論文具體如下: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of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Element Combinations in Pt-Based High-Entropy Alloy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7116.
●Benchmarking the Intrinsic Activity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with Advanced Nanoelectrode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4663.
●Accelerating the Discovery of Efficient High-Entropy Alloy Electrocatalysts: High-Throughput Experimentation and Data-Driven Strategies. NANO LETT. 2024, 24(37): 11632-11640.
(二)應用:
(1)超分辨電化學Lab:以超分辨電化學顯微鏡為核心,通過一站式完整解決方案&完全自主研發產品,超高的時空分辨率(2 μs & 5 nm,)可實現化學反應的高分辨測量(也稱化學高分辨)。超分辨電化學顯微鏡(MT-SRECM)目前由以應用場景區分的六大主力型號(MT-SRECM100-600)組成,廣泛適用于納米顆粒、納米孔分析、單原子材料、二維材料、單細胞測量、腦與神經科學、電化學阻抗、腐蝕科學、電池材料與界面等領域;特別是MT-SRECM500主要特征是由掃描液態流動池構成,可實現能源材料篩選,多模態分析等;最強型號MT-SRECM600--超分辨電化學顯微鏡與拉曼光學顯微鏡聯用,實現能源材料篩選的拉曼譜學分析。先進電極探針制備系統MT-EPP100由超高溫拉制儀(用于石英質納米管拉制).碳納米電極制備儀(用于碳納米電極制作)、電極探針精密拋光儀(用于納米電極針尖整平)、超高溫封裝儀(用于石英質電極封裝)、超高溫熱加工儀(用于電極探針熱加工)儀器組成,實現了多項技術首創并申請了多項專利。它融合尖端技術與實戰經驗,實現高度配方程序化,使新手也能達到工匠級制備水平。該系統普及納米電極制備技術至非專業實驗室,推動相關領域發展,展現高效性與精確性。
(2)AI-電化學家(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實驗室):主要是聚焦先進材料研發與應用需求,以“AI-電化學家”為主題,在材料高效合成制備與篩選預測、高通量科研儀器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團隊攻克材料研發效率低、篩選難及科研裝備國產化不足等核心技術問題,實現單日合成篩選超2000種材料,相關產業化產品銷售額超2000萬元。自主研發的科研儀器成功應用于國家重大專項,為先進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課題組網站:http://gw.mintech-instrument.com/
儀器信息網: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7451/
微信公眾號:超分辨電化學Lab & AI-電化學家
視頻號/抖音號/嗶站號:超分辨電化學Lab
各位青年才俊,您是否考慮加入我們的團隊?請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考量:
1.卓越的科研指導:加盟本團隊,您將沐浴在濃厚的科研氛圍中,并獲得高質量的科研指導。周老師作為資深研究者,2012年至2019年,先后在西安大略大學化學系、紐約城市大學化學系、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電化學中心和萊斯大學納米光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期間經歷了國際頂級實驗室將近八年的歷練,曾與JACS前主編、電化學之父Allen J. Bard院士合作研究;回國找教職期間,得到了鋰電之父、2019年Nobel獎獲得者John B. Goodenough院士的熱情推薦。
2.極具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高薪(30-40W)&面議;寒暑兩假(帶薪)、五險一金、入托補助、子女入學、年度體檢、采暖補貼、工會福利等(具體福利可電話咨詢或面談),此外還設有基金申請獎金與文章發表獎金。
3.獲得等額晉升副研究員的資格:本團隊還擁有大量橫向項目,主要為儀器研制銷售項目,已產業化的儀器裝備累計銷售額超2000萬元,用戶覆蓋了中科大(本部)、中科院過程所、電子科技大學、長春應化所、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廣州大學等。您可借助團隊的產業化項目,進行單獨立項支持(實現所內副研究員的等額晉升),徹底“KO”非升即走的噩夢!
4.豐富的科研資源與課題:團隊目前擁有大量電化學研究的基礎實驗條件,包括實驗設備及較為完善的實驗體系和研究方向。此外,我們的研究方向均為創新且少有人涉足的領域,且前期表型顯著。只要您加入我們并付出努力,有望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2篇或更多高質量研究論文。
5.提供AI-高通量電化學實驗條件:團隊擁有近500平米的獨立實驗室、博士后與學生活動室,每位博士后均享有充足的實驗空間。除了研究所公共開放的各類實驗設備外,我們建設了“AI-電化學家”實驗室,該實驗室涵蓋團隊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20余套,并在AI驅動的智能研究體系下,單日可合成與篩選超2000種材料,以實現人工智能化的高通量電化學相關實驗。
6.提供廣泛且光明的未來發展前景:團隊不僅可以提供本土研究、國外深造等科研晉升渠道;還可以利用產業化項目提供公司體制的發展前景。
7.多彩的團隊文化:團隊成員均為年輕人,周老師每年不定期資助組織豐富多彩的團隊建設活動,如燒烤、郊游、轟趴等。還有每周六的下午茶水果時間。更多活動詳情,可訪問課題組網站、儀器信息網及微信公眾號等。
1.專業背景與科研興趣:化學、能源、材料、計算相關電化學研究,尤其是電催化/電池相關研究研究專業均可,具有電催化研究背景者優先考慮。其他與電化學相關的研究方向,亦可聯系我們,我們會根據您的研究方向結合我們的優勢綜合考量您未來的研究方向。
2.實驗技能等其他要求:熟練掌握常用表征方法和表征設備;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能獨立開展研究工作,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寫作水平;踏實肯干,有上進心,對科研有濃厚興趣,有攻關意識;應聘者需全脫產。
1.請將您的個人簡歷、代表論文全文以及其他能夠證明您能力與學術水平的資料發送至郵箱handongmei@ciac.ac.cn,命名方式:學校-姓名-投遞崗位-高校人才網(如:張三-北京大學-特別研究助理-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2.電話及微信咨詢:韓老師 15764376997(同微信)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