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華大學簡介
北華大學是吉林省省屬規模最大的重點綜合性大學,設有本科專業8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領域)15個,涵蓋11個學科門類。擁有51個國家和省級科研平臺、1個院士工作站、18個省級創新團隊。近五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70余項,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校擁有“國家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一層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國家級人才稱號49人次,省(資深)高級專家、省拔尖創新人才、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等省級人才稱號百余人次。
學校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8萬余人,與20個國家、地區的68所院校或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一主多樣性、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20余個國家與省級教學平臺為主體的實踐教學基地支撐體系,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活動,形成了挑戰杯、龍舟賽、電子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系列品牌,并獲評“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全國‘互聯網+’金獎”。
二、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簡介
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成立于2004年12月,位于北華大學南校區,緊鄰美麗的吉林市松花江畔。
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1990年,北華大學組建前的吉林師范學院在國內首先提出“鑄造師魂、陶冶師德、培訓師能”三師系統工程,得到國家教委和兄弟院校的廣泛贊譽。在學術研究方面,自20世紀80年代始,多位學者在師范教育研究和德育研究方面享譽國內。1990年,吉林師范學院主編的《師范教育學》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8年,吉林師范學院多位學者參與編寫的《中國師范教育通覽》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師范教育大百科全書。2005年,學院與香港田家炳基金會友好合作。2020年,為銘記田家炳先生的無私捐贈,學院冠名為田家炳教育書院。
學院秉持“敦品勵學,善教繼志”的院訓,以“送研入校、以研促教、教學相長、基實技強”為辦學特色。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學院現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優秀課程、3門校級優秀課程;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1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科研平臺和1個吉林省高等學校教育學名師工作室。其中,“地方高校綜合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為省屬高校人文學科重點研究基地;“高等教育質量研究中心”為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孤獨癥兒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為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吉林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基地、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吉林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吉林市中小學家校社協同育人暨心理健康培訓中心均設在本學院。
學院現有小學教育、心理學、學前教育3個本科專業,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在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學前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學4個專業方向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管理4個領域招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本科生及研究生在校生人數達800余名。2018年,教育學一級學科被吉林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特色高水平學科;小學教育專業認定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專業。2019年,小學教育專業晉升為吉林省一流本科專業。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共44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碩士生導師16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6人,博士后1人。省教學名師1人,省教學新秀1人,校教學名師7人,校青年教學標兵3人。吉林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吉林省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吉林省高教學會專家庫專家1人。
學院重視學生基礎知識、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培養。學院通過實施“四年一貫制”“教育實習+”人才培養模式,全程梯度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以實習促培養、促研究、促就業,先后在海外、4省7市25所學校建立穩固的優質實習就業基地。學生就業實現了入關、過江、跨海、越洋,畢業生遍及吉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浙江、江蘇、貴州等地。
學院以服務基礎教育為特色,先后與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吉林特殊教育實驗學校等共建實踐研究基地,助力基礎教育學校梳理辦學理念、開展學校文化建設、課堂教學改革、心理健康講座、科研課題申報等工作。學院現為吉林地區教師教育資源中心、吉林省國培項目培訓基地,已成為吉林地區職前與職后教師教育一體化的主陣地。
三、北華大學教育學學科簡介
北華大學教育學學科始建于2000年,2006年獲高等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2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2010年獲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增設教育學原理、學前教育學、教育技術學3個二級學科。教育學學科為吉林省“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2023年10月,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森校友會網發布2023年中國大學一流學科排名,北華大學教育學學科在全國排名為85位,位次居前50%。
◆學科研究方向
目前,北華大學教育學學科下設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學、學前教育學、教育技術學5個二級學科,其中前4個方向學科建設依托于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學科建設依托于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教育學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道德教育研究。
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研究、小學學科(語文和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學前教育學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學前兒童課程與游戲研究、學前教育管理研究、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學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教育技術學研究方向:數字化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研究、智能教育信息處理研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研究。
◆學科特色與優勢
學科定位:聚焦教育學中觀問題和規律的研究,有效銜接教育理論與實踐;服務區域基礎教育,發揮教育智庫引領作用,成為地方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主渠道,開展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素養提升常態化培訓。
學科方向:學科方向門類齊全,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階段的人才培養方向。重點打造小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校教育管理、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個研究方向。
學科資源:以北華大學“校城融合”發展戰略為引領,與基礎教育學校形成教師職前和職后培養一體化協作體;加強省內高校教育學學術聯盟建設,通過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等方式加強校際合作,整合省內教育學學術資源。
◆學科建設標志性成果
2018年,學術專著《困惑與選擇——基于身份認同的教師德性養成論》獲吉林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一等獎;
2018年,教學成果《地方綜合大學教師教育改革與創新——“四維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獲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21年,學院教師受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AERA并發表會議主題報告;
2021年,咨政報告《提升我省小學生課后服務質量的建議》被吉林省教育廳采納;
2021年,《北華大學“小先生”卓越師范生培養計劃(2021—2023)》項目獲香港田家炳基金會25萬元人民幣經費資助;
近五年,4篇優秀教學案例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庫”;
近五年,學院教師主持完成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國家青年)1項,獲批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2項;
近五年,研究生榮獲全國“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四、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人才招聘崗位
1.教育學專業教師
招聘崗位條件:教育學(教育)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本、碩至少有一個階段所學專業為教育學相關專業。
2.心理學專業教師
招聘崗位條件:心理學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本、碩至少有一個階段所學專業為心理學相關專業。
五、北華大學博士人才引進條件
引進的博士人才必須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學風嚴謹,誠實守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情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較強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團隊協作精神、健康的心理素養和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具備崗位所需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有較高水平學術科研能力和一定學術發展潛力。
1.原則上應在40周歲以下,對于特別優秀或緊缺急需或具有高校工作經歷等實踐經驗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可適當放寬,一般不應超過45周歲,其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一般不應超過50周歲。
2.A層次博士人才應當具有很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平,B層次博士人才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學術業績成果,能夠很好地從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工作。其他博士人才為c層次人才,培養過程及培養質量需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在引進博士人才時,按照“引進博士人才層次認定參考條件”及面試表現研判確定博士人才層次。
六、北華大學引進博士人才層次認定參考條件
01、A層次博士人才應將具備下列條件之二作為參考條件:
(一)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一區期刊論文或發表過二區及以上期刊論文2篇(自然科學類)或CSSCI、SSCI、SCI、A&HCI期刊論文3篇或發表過C刊一區期刊論文(人文社會科學類)。
(二)近五年,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含藝術學、教育學和軍事學等單列學科)基金及以上級別科研項目。
(三)本、碩、博均畢業于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含教育部直屬“211”或“985”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02、B層次博士人才可將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作為參考條件:
(一)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CSSCI、SSCI、A&HCI期刊論文或發表過相當水平的期刊論文。
(二)近五年,主持(完成)過省部級或相當水平的科研項目。
(三)我校培養的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且畢業于國家“雙一流”建設大學(含教育部直屬“211”或“985”大學)或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備注:SCI分區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JCR期刊分區數據在線平臺提供的數據(中國科學院SCI期刊分區表)為準。
六、北華大學博士人才引進待遇
01、各層次博士人才待遇
(一)依據省市部署安排,及時推薦符合條件的引進人才申報省市人才激勵政策待遇;不具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可直接認定為專業技術中級職務;優秀博士因配偶沒有工作或兩地分居等客觀情形,確需解決配偶工作的,學校根據相關政策和實際情況與引進人才商定。
(二)提供科研啟動及儀器設備配套經費,其中:A層次博士人才分別為20萬元(自然科學類)、10萬元(人文社會科學類),B層次博士人才分別為10萬元(自然科學類)、5萬元(人文社會科學類)。
入職三年內,以我校為主持單位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含藝術學、教育學和軍事學等單列學科)基金及以上級別項目的,分別參照上述標準追加科研啟動及儀器設備配套經費的50%。
(三)一次性提供購房補貼及安家費:
1.A層次人才40萬元,其中:電氣工程、臨床醫學學科增加10萬元即50萬元,其他博士人才特別緊缺的學科可根據業績成果及具體實際增加5萬元。
2.B層次人才25萬元,其中:電氣工程、醫學類學科增加15萬元即40萬元,其他博士人才特別緊缺的學科可根據業績成果及具體實際增加5萬元。
(四)對A、B層次人才給予引進博士人才獎勵。分為兩個獎勵期:1.第一獎勵期為入職后前三年,每年6萬元(每年按10個月發放),共計18萬元。2.第二獎勵期為入職第四年至第六年,每年8萬元(每年按10個月發放),共計24萬元。
(五)C層次人才需對其學業經歷、博士論文水平等進行綜合研判,商定有關待遇(不包括安排配偶工作)。沒有特殊情形的一般除了推薦申報省市人才激勵政策待遇、直接認定為專業技術中級職務和給予B層次人才所享受的科研啟動及儀器設備配套經費之外,入職前三年不享受本辦法規定的其他有關待遇(包括博士業績津貼)。入職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B層次人才標準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及安家費,并給予第二獎勵期獎勵(不追發第一獎勵期獎勵)。
(六)特殊優秀及急缺博士人才、海外博士人才引進可以采取“特事特辦、一人一議、一事一議”的方式,面議待遇等事項。
02、北華大學人才稱號獎勵政策
入職三年后,可參評各類人才獎勵計劃。
“春苗人才”獎勵計劃:額度為30萬元(稅前);
“北華學者”獎勵計劃:其中,“菁英人才”額度為50萬元(稅前);“杰出人才”額度為70萬元(稅前)。
03、北華大學博士業績津貼
優秀等次人員每人每年5萬元;良好等次人員每人每年3萬元;合格等次人員每人每年1萬元。考核通過的博士業績津貼每年按10個月發放(2月、8月不發)。
04、吉林省人才安家補貼政策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發的《關于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規定,經省人社廳人才分類定級認定,符合我省全職引進標準條件,且與用人單位簽訂3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A—E類的高精尖缺人才,省財政分別給予300萬、150萬、70萬、35萬和15萬元安家補貼(分5年撥付),引進人才可同時享受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相關補貼。
七、北華大學博士人才引進待遇
引進待遇明細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八、說明事項
1.引進博士人才的各項待遇均為稅前待遇,各層次各類別待遇按照就高原則不重復發放。
2.學校常年接待報名,隨時組織面試考核。
3.招聘資格等有關事項請登錄北華大學官方網站https://www.beihua.edu.cn,在通知公告專欄查閱公開招聘博士人才公告,并下載報名表。
4.其他未盡事宜請向學院或人力資源管理處咨詢。
九、聯系方式
北華大學人力資源管理處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如下:
聯系人:李老師、任老師
聯系電話(傳真):0432-64608089
聯系郵箱:bhdx_gz@126.com;11902328@qq.com
地址: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濱江東路3999號北華大學東校區人力資源管理處
郵編:132013
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如下:
馮老師18604496683、朱老師18604497530
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地址: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15號
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官網:https://ces.beihua.edu.cn/
微信公眾號名稱: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北華大學常年招聘博士人才,誠摯歡迎博士人才報名應聘!
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誠邀海內外博士人才加盟!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