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是我國高等院校中創立最早的物理學科之一。百年來,追求卓越,名家輩出,為我國物理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我國最有影響的物理學科之一。物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20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1人,國家基金委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9人。現有"物理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覆蓋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原子分子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生物物理與軟物質、原子與分子團簇物理、應用電子學與技術物理等,其中"理論物理學"、"凝聚態物理"、"聲學"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擁有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代聲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納米技術)、以及十余個跨學科研究所與研究中心。
物理學院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各類人才,誠邀杰出人才加盟。
一、海外高層次人才:
55周歲以下;海外知名院所終身教授或相當職務、資歷的海外學者;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或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支持政策:國家一次性補助(長期100萬元);年薪70萬元起;可以優惠價格購雙學區產權房一套;并提供優厚住房補貼100萬元;提供科研啟動經費,一人一議,不少于500萬;提供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和實驗用房等其它支持措施;由專職醫療保健團隊進行專人對接,提供優質高效的VIP醫療保健服務;協助解決配偶工作及子女就學等問題。
二.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
40周歲以下;理工科博士學位;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經歷。
支持政策:年薪80萬起;至誠青年教授;國家一次性補助50萬元;江蘇省一次性補助50萬;提供房補140萬(稅前)支持入選者購買有完整產權人才房一套;科研啟動經費國家提供100-300萬元,學校提供不少于200萬元或按國撥經費1:1匹配,就高支持;提供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和實驗用房等其它支持措施;配套學校附屬的優質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等;由校醫院專業的醫療保健團隊提供醫療VIP服務。
三、南京大學登峰人才計劃A類:
50歲以下,特別優異者可適當放寬。要求在物理學相關領域作出創造性學術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海外人才要求相當于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資歷,國內人才要求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或相當層次的海內外知名學者。
支持政策:年薪65萬起;科研啟動經費300萬起;可以優惠價格購雙學區產權房一套;提供優厚住房補貼;提供300-600萬元的啟動經費,并優先協助重大項目申請。提供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和實驗用房等其它支持措施;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由專職醫療保健團隊進行專人對接,提供優質高效的VIP醫療保健服務;協助解決配偶工作及子女就學等問題。
四、南京大學登峰人才計劃B類:
年齡40歲以下,特別優異者可適當放寬。要求在物理學相關領域作出創造性學術工作,產生重要的學術影響。海外人才要求有相當于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相當資歷,國內人才要求具有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入選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相當實力。
支持政策:年薪35萬起;對于國家級人才項目稱號獲得者,年薪40萬起;科研啟動經費100萬起;可以優惠價格購雙學區產權房一套;提供優厚住房補貼;根據學科建設需要,提供150-300萬元的啟動經費;提供團隊建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和實驗用房等其它支持措施;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由專職醫療保健團隊進行專人對接,提供優質高效的VIP醫療保健服務。
五、準聘助理教授/副教授
具有國內外一流大學的物理學、聲學或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具有在國內外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至少兩年的博士后/訪問學者/任教的經歷。擁有獨立發展和引領本領域研究方向的能力和顯著的發展潛力。具有出色的人才培養能力,能夠勝任本學科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能夠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學業。
支持政策:準聘期間年薪27+X萬元起/32+X萬元起;科研啟動經費100萬元起;可以優惠價格購買句容人才房;住房補貼100萬元;協助解決子女就讀于金陵小學和金陵中學仙林分校;特別優秀人員可一事一議,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提供更具有競爭力的待遇。
六、研究系列
研究系列分為特任系列(特任研究員、特任副研究員、特任助理研究員)
具有博士學位,具備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特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
支持政策:年薪18-42萬起,可疊加其他人才項目;相關政策請查閱:http://rczp.nju.edu.cn/main.htm
應聘所需材料:
1、個人簡歷;
2、代表性論文及著作封面頁(著作請提供目錄),科研項目、獲獎及專利情況的證明材料;
3、未來工作計劃;
4、三份專家推薦意見。
聯系人:
聯系方式:
電話:+86-25-83597324,
e-mail:dzhang@nju.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physics.nju.edu.cn/cpyc/20240426/i26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