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
為培養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吸引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較高臨床診療
二、崗位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員以本院第一署名發表論文、獲得項目參照醫院內部文件另行予以獎勵。
對于入選特定人才項目的優秀人才,國家資助、上海市資助與本崗位薪酬疊加發放。
三、申請基本條件
1. 身心健康、遵紀守法;熱愛中華文化、有一定中醫基礎;熱愛科學研究,具有創新熱情和科研追求,責任心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2. 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在35周歲以下(特別優秀者可放寬至40周歲),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
3. 大學英語六級或英語專業四級,英語口語和書面表達可以勝任有一定學術背景的溝通交流需要,綜合表達能力強者優先;非中文母語者要求具有中文基本交流水平。
4. 三年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著。
四、申請程序
應聘者登錄http://180.168.184.50:18087填寫簡歷。并將電子材料發送至lhyyrlzyb2024@126.com及意向課題組郵箱,郵件主題請注明“
五、截止時間為
六、提交電子材料要求
(1)個人簡歷(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學習及工作經歷等,需提供身份證正反面或護照、專業技術職稱證書、學歷及學位證書等證明材料的掃描件);
(2)科研成果總結(包含代表性論著、專利、科研獎勵等,需提供成果掃描復印件);
(3)工作計劃;
(4)本人認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相關材料。
七、博士后導師介紹
01袁燦興 導師課題組
袁燦興導師簡介:
袁燦興,二級主
課題組簡介
袁燦興課題組堅持傳承發揚丁氏內科程門雪學術思想,在神經變性疾病的“病-證-方-效”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腦病一科學科帶頭人,以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癥)、腦血管病、失眠為學科優勢病種。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上海市中醫藥防治神經變性疾病區域中心,牽頭建立了上海帕金森病研究聯盟,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區域全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同時是中華中醫藥學會帕金森氏病攻關協作組的副組長單位、上海市中西醫結合腦血管病急救醫療協作中心的牽頭單位、上海市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中西醫結合腦病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并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臨床適宜技術推廣項目4項,對應的經驗方和院內制劑近年來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并在華東地區廣泛使用,與全國40余家省級中醫和西醫三甲醫院及上海市二級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有合作和項目推廣。
研究方向
1.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阿爾茲海默癥)的中醫藥防治和機制研究
研究平臺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2.全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
3.海派中醫流派傳承基地-丁氏內科
4.胡建華名中醫工作室
5.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科技實驗中心
課題組補充申請條件和要求
1.需具備獨立工作能力,以第一作者發表過影響因子5分以上或該專業一區水平專業論文,有良好的科研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具有優秀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2.不限研究生專業;
3.符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其他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課題組聯系方式
課題組聯系人:袁醫生
聯系電話:17721483704
郵箱:clq710@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725號3號樓9樓
02邢練軍 導師課題組
邢練軍 導師簡介
邢練軍,二級主
學術簡介
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補腎活血法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傳染病專委會秘書長、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肝病防治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補腎活血法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學術聯盟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常委等職。
主持和參與國家、省部級自然基金課題8項,局級課題10項。發表論文132篇,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0篇(其中CSCD收錄35篇,SCI 10余篇),專利3項,主編/副主編著作2部。曾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二等獎1次,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上海市中醫藥科技獎一等獎2次,及其他行業獎等10余次。
研究團隊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脾胃病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3月,是與龍華醫院共建的校級研究機構,以提升中醫藥防治脾胃病的臨床能力和研究水平為主要任務。研究所是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的骨干研究方向、上海市高水平大學一流學科優先發展領域、上海市高峰學科頂尖優勢創新團隊建設部門,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醫學重點學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循證中醫學新興交叉學科建設單位,上海市炎癌轉化病證生物學前沿科學研究基地的承擔單位。先后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基金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0余項。獲得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3個新藥臨床研究批件實現成果轉化,具備一定國際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行業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21項科技獎勵。
研究方向
1.中醫藥改善代謝性炎癥治療NASH/纖維化的策略研究
2.慢性萎縮性胃炎“炎癌轉化”臨床及基礎研究
研究平臺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脾胃病研究所
課題組補充申請條件和要求
1.具備中醫學、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教育與研究背景,
2.3年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至少1篇影響因≥5.0的論著;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華系列期刊發表3篇及以上論著;
3.符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其他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課題組聯系方式
課題組聯系人:
聯系電話:13661956043
郵箱:richie_xiao@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725號12號樓5樓
03陳磊 導師課題組
陳磊 導師簡介
陳磊,主
學術簡介
擅長運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泌尿、生殖疾病,對各種病證的辨證強調因人而異,辨證求因。基于“絡病理論”,提出前列腺疾病是由于“久病入絡,因虛致實”導致,治療應采用“辛味通絡、絡虛通補”的思想;對泌尿系結石提出了“從氣絡論治泌尿系統結石”的思想,重在開郁排石與活血逐瘀;除了特色中藥煎劑以外,對多年臨床應用有效的處方經科學研究,形成自己的臨床經驗方“金葛方”治療泌尿系結石和“龍荔湯”治療膀胱腫瘤,用于臨床,療效顯著。
科研工作簡介
先后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和參與省市級課題1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60余篇,SCI論文30余篇,總影響因子100余分,副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10余部,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曽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先后培
研究方向
1.中醫藥診治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作用機制研究
2.中醫藥診治男科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3.前列腺惡性腫瘤的臨床、基礎和交叉學科研究
4.泌尿外科、男科疾病與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挖掘研究
研究平臺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2.上海中醫藥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
3.周智恒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
4.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
課題組補充申請條件和要求
1.具有較強團隊意識,3年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2篇論著或1篇影響因子≥5的論著;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華系列期刊發表3篇及以上論著;曾主持(至少1項)或參與(至少3項)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或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排名前5或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排名前3者;
2.符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其他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課題組聯系方式
課題組聯系人:
聯系電話:13761672822
郵箱:fisher112@qq.co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725號2號樓9樓
04張巖 導師課題組
張巖 導師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沈陽藥科大學藥理學博士畢業。長期于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訪問、工作。
學術簡介
主要從事肌骨衰老生物學、內分泌與多臟器慢性病、中藥有效物質基礎與藥理機制、維生素D的多臟器保護作用研究。
科研工作簡介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子課題、香港研究資助局中港科技合作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參編并出版英文學術專著5部,中文學術專著15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項;參與制訂發表專家共識、臨床指南、行業標準共11項。
傳承人才培養工作簡介
入選愛思唯爾 “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榮獲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香江學者等稱號。擔任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JCR一區)編委、《中國骨質疏松雜志》副主編等。擔任世中聯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中聯抗衰老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骨質疏松和骨內科分會副總干事等。
研究方向
1.“腎髓肌骨腦生殖”系統多臟器慢性病研究。
2.中藥物質基礎及天然產物藥理機制研究。
3.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的作用機理。
研究平臺
1.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2.上海中醫藥大學脊柱病研究所
3.上海中醫藥大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香港理工大學中藥創制研發中心及食品營養學系
課題組補充申請條件和要求
1.有一定生理學或藥理學或中藥學或生物化學基礎;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2.3年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3篇論著或2篇影響因子≥6的論著。
3.符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其他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課題組聯系方式
課題組聯系人:
聯系電話:15815132803
郵箱:gyx9818@163.com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宛平南路725號12號樓908室
05王佑華 導師課題組
王佑華 導師簡介
主
先后承擔國家自然基金3項、市部級課題5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60余篇,多次在國際和國內專業學術大會交流和獲獎。主編、參編專著8部,參加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或專家共識制定工作4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先后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獎二等獎、三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等獎項10余項。
近五年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其他省部級項目
1.基于VEGFC/D-VEGFR3/NRP2軸通路探討擴張型心肌病心臟淋巴管生成障礙機制及中藥擴心方干預作用的研究
2.擴心方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衰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3.參蛤散介導TNF-α-VEGF-C/VEGFR3通路調控心臟淋巴管生成與功能改善心肌肥厚的作用機制研究
研究平臺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的科技實驗中心,旨在開展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實現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有效轉化。該中心包括公共實驗服務平臺、中醫實驗動物平臺和斑馬魚平臺。設有常規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培養室、蛋白質組學實驗室等多個功能區域。同時配備了開展心血管相關生理病理研究所需的常規和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如高通量測序系統、質譜分析儀和流式細胞儀等。該科技實驗中心具有良好的工作條件和開放共享資源,為研究人員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科研保障。
課題組補充申請條件和要求
1.具有中醫、中西醫結合或現代生物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具備扎實的心血管相關背景知識,熟練掌握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或免疫學、細胞生物學技能及相關領域動物實驗經驗。
3.原則上近3年內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過領域內高水平研究論文IF>5至少1篇,具有較強的追蹤前沿、獨立設計和掌握先進研究技術的研究經驗者優先。
4.具備較好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有海外學習經歷者優先。
5.符合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及龍華醫院其他有關博士后管理的規定。
課題組聯系方式
課題組聯系人:
聯系電話:18616120485
郵箱:LongpingPENG@163.com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TfrPwMnxylH
更多最新醫學人才招聘資訊請關注高才醫學微信公眾號(微信號:yxrcjob)。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