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團隊建設,開展學科交叉融合研究,蘭州大學生態學院科研團隊現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博士后3名,歡迎加盟!
一、博士后研究方向
(一)草地生態學與全球變化生態學:關注草地生產-生態功能在氣候變化與放牧雙重影響下的維持機制。
(二)種群與群落生態學:以草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關注高營養級生物類群(動物、微生物等)與植物種群/群落的相互作用。
(三)魚類寄生蟲與宿主協同進化:從共進化和共適應兩個層面探究魚類寄生蟲與宿主的協同進化機制。團隊及研究方向介紹詳見:https://mp.weixin.qq.com/s/A-5gXif
歡迎研究方向交叉融合。
二、崗位任務
(一)開展課題研究,撰寫研究報告及研究論文;
(二)協助指導研究生等;
(三)完成研究組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應聘條件
1.獲得博士學位3年以內或即將獲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可全職從事博士后工作。
2.博士期間科研成績突出,具備良好的科研潛力,扎實的實驗技能,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
3.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以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過研究論文。
四、薪酬待遇
根據申請者的學術素質、科研成績,可以申報“萃英博士后”或普
(一)優厚待遇
1.“萃英博士后”學校薪酬30-40萬元/年。
2.普通博士后合計薪酬可達16.2+萬元/年。
3.按照國家規定繳存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4.享受甘肅省博士后津貼相關政策支持。
5.入選國家“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等人才支持計劃的,可直接選聘為“萃英博士后”。
(二)晉升通道
1.在站期間,博士后可申請獲得職稱任職資格。
2.考核合格的“萃英博士后”及表現優異的普通博士后,可按人才引進條件和程序申請事業編制崗位,并享受相應住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引進人才待遇。
(三)貼心保障
1.根據需要可租住學校周轉公寓。
2.在辦理落戶、醫療和子女就學等生活方面做好相關服務工作,幫助其盡快融入學術和工作環境。
五、應聘方式
應聘者將個人簡歷、個人陳述、學歷學位證書(掃描件)、代表性研究成果、相關領域專家推薦信(3份)等材料發送到博士后合作導師郵箱(請見下文),郵件主題:姓名-
六、其他
1.應聘人員應認真、審慎填寫個人簡歷,對所填個人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簡歷初選后對符合條件的應聘人員盡快安排面試。
2.招聘長期有效,直至招聘到合適人選為止。
【博士后合作導師簡介】
汪浩,蘭州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草地生態學,重點關注草地生產與生態功能在全球變化下的維持機制。近年來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在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y等國際學術刊物。先后主持包括優青項目、面上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4項。郵箱:wanghao@lzu.edu.cn
劉向,蘭州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甘肅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甘肅省生態學學會秘書長。主要從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與真菌病害之間關系的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y Letters(封面論文)、Current Biology、Ecology(4篇)、New Phytologist(3篇)等期刊發表20余篇研究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面上、青年項目等,擔任Journal of Ecology編委。郵箱:lx@lzu.edu.cn
張東,蘭州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際期刊iMeta副主編,BMC Genomics編委成員,《水生生物學報》和《西藏科技》青年編委。主要從事魚類寄生蟲的分子系統發育、寄生蟲與宿主的協同進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開發了相關的分析工具,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Ecolog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0余篇,1篇入選ESI熱點論文和高被引論文,累計被引3400余次。先后主持包括優青項目、青年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3項。郵箱:zhangd@lzu.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news.lzu.edu.cn/c/202411/117235.html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