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http://www.gdmudgah.com)是一所集廣東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全科醫學院和中西醫結合研究院為一體的醫教研全面發展的公立三級綜合性醫院。醫院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地帶,位于東莞市塘廈鎮蛟坪路42號,毗鄰深圳光明、龍崗、龍華等區,臨近莞深高速大坪出入口、深圳寶安機場、深圳北站、東莞南站等重要交通樞紐,醫療服務可輻射周邊約300萬常住居民。
醫院環境優美,園林化布局,占地面積150畝,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開設病床1200多張,建設有近
醫院高度重視人才引培和科研工作,近3年來建設成效顯著:引進
因發展需要,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招聘博士后多名。
一、醫院環境&相關設備&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更多場景詳情(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二、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
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_明細表(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三、招聘條件
1.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恪守學術道德規范,無違規違紀等不良記錄;
2.具有相關學科背景,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3.首次申請入站人員年齡一般應在35周歲及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4.具備較好的學術水平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入站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含錄用)1 篇中科院大類二區SCI 論文,或 2 篇中科院大類三區 SCI 論文,或主持一項省級科研項目;
5.不招收其他單位在職人員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
四、招聘待遇
1.基礎薪酬:實行稅前年薪制(含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年薪為 50 萬元。
2.考核獎勵:出站考核優秀獎勵20萬元(相當于年薪60萬元),出站考核特別優秀者獎勵40萬元(相當于年薪70萬元)。
3.住房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間,提供免費單間公寓,公寓設施完備齊全、可拎包入住。
4.人才政策:出站考核優秀者有較大機會留院工作并獲得廣東省事業編制。留院工作的博士后人員可額外獲得東莞市博士后生活補貼50萬元;并可按政策申請認定為東莞市特色人才,享受購(租)房補貼(最高可達600萬元)、生活補貼、醫療服務、體檢補貼、稅收優惠、子女入學等待遇。
5.其他待遇:獲得博新計劃者,其日常生活費用另外足額獨立發放(28萬元/年)。
五、出站考核標準
1.特別優秀:≥20分
2.優秀:≥12分
3.合格:≥6分(科研博后);≥3分(臨床博后)
積分規則表_(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六、報名辦法
請有意者,將個人簡歷發送至gdydgyy@163.com。簡歷應包含聯系方式、教育背景、學習及工作經歷、研究方向、發表論文、科研項目、獲獎等個人重要信息。
聯系方式:
岳老師 0769-89190686
七、博士后合作導師信息
鄭頌國
博士、講
主要從事自身免疫和炎癥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免疫治療研究,是風濕,免疫,過敏和炎癥性疾病領域國際引領型專家。是國際上誘導型調節T細胞主要發現者和奠基人并創建了二代調節T細胞;是齒齦間充質干細胞領域國際開拓者之一和國際研究領先者。發表高水平論文230余篇,被引用超2萬次,H 指數82;主編英文醫學專著四本,參編英文書籍多本;擁有國際和中國發明專利 6 項。曾承擔多項美國NIH項目(R01多項, R33, R43, R61, P30, STAR)、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全國重點實驗室重點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多項,作為導師已培育了多位國家級青年人才。擔任Am J Clin Exp Immunol 主編、iCELL主編、MedComm副主編、Front Immunol副主編、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科學編委、Cell Mol Immunol 編委、Mol Ther 編委、J Mol Cell Biology編委、Theranostics編委和View編委等。曾任美國NIH風濕皮膚口腔疾病R01基金評審專家組組長,是美國加州干細胞基金會專家組成員;是英、加、澳、波、捷、荷和南非等國家基金會的終審評審專家;任國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863項目、國家125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頂級人才計劃和教育部博士復審等二審評審專家。任多個國際科學學會和組織的理事長和副理事長,獲眾多國際科學獎。
王友發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國際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兼任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特聘教授。中國營養學會肥胖防控分會主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行為健康分會和全球衛生分會副主委、中國營養科學界首席專家;中國科技創新2030“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2024年斯坦福大學發布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全球排名第4130位,營養領域全球第37名,中國第1名;臨床醫學領域中國第14名,大陸地區第8名。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全球兒童肥胖研究中心主任、紐約州立大學系主任、美國營養學會營養流行病分會會長、北美華人營養學會會長、北美肥胖學會兒童肥胖分會會長、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的咨詢專家等。
長期開展肥胖和慢性病防控研究,累計獲得科研經費約3500萬美元;主持多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包括一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1607萬美元的國際兒童肥胖防控國際合作項目(含200余萬美元的中國子課題)。在JAMA、Lancet等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主編《中國肥胖預防和控制藍皮書》(2019)及5個肥胖防治專家共識及指南。
瞿介明
醫學博士、二級教授、主
長期致力于呼吸系統疑難危重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在Cell、the Lancet、BMJ、Cell Research、NC、JEV、AJRCC、JCI、PNAS、ERJ等國際權威雜志作為第一(含共同)和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56篇,IF 1139余分。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其中重點項目和專項各1項)、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科技部應急項目1項、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子課題2項等十余項課題。獲上海市科技獎進步一等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共9次,主編或者副主編10部專著,包括英文版《COVID-19: THE ESSENTIAL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是EIsevier出版社在新冠肺炎防治領域第一部由中國學者出版的英文專著。擔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
課題組主要研究內容:
1.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學及其臨床診治,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高毒力耐多藥的病原體流行趨勢分析與臨床診治策略。
2.干細胞及其微成分治療肺部重癥感染及其機制研究。
3.肺部感染(細菌、病毒等)的免疫作用機制原理,及新型治療策略。
張濤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獨立PI,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特聘專家、東莞市高層次醫學專科引進團隊“上海交通大學炎癥性疾病精準診療團隊”成員。主要研究RIPK1的調控機制及其生理病理功能,相關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在Science,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eLife等期刊。
研究方向:細胞死亡和炎癥是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兩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而受體互作蛋白RIPK1是調控細胞死亡和炎癥的關鍵激酶。RIPK1的激活是促進細胞程序性壞死(Necroptosis)和 RIPK1激酶依賴性凋亡(RIPK1-dependent apoptosis) 以及炎癥發生的重要上游機制。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RIPK1介導的細胞死亡和炎癥在人類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發現RIPK1的活化與神經細胞死亡、神經炎癥發生及病理變化密切相關。課題組將綜合利用包括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結構生物學等各種實驗手段,和各種疾病小鼠模型進一步探究RIPK1的調控機制及其生理病理功能。
邵義明
醫學博士、教授、主
賴天文
醫學博士、教授、主
長期致力于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呼吸危重癥等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1.慢性氣道炎癥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包括表觀修飾、免疫代謝調控氣道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及干預策略;2.生物標志物在呼吸疾病早期診斷、治療評估及預后作用。目前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新英格蘭(NEJM),Nature Communications,Chest,Cell reports,AJRCMB,Theranostics, 等發表SCI論文50余篇。獲得2020年度中國學者發表的四大頂級醫學期刊論文影響力Top100排名榜。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項目10余項。
徐廣賢
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精準醫學中心的主任、廣東省分子診斷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東莞市分子免疫與細胞治療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東莞市二類特色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高端科技智庫“中國人獸共患病防治決策咨詢”專家團成員。
團隊多年來緊緊圍繞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感染性疾病、腫瘤疾病的分子發病機制和分子診療技術開展相關研究。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廣東省粵莞聯合基金項目2項,其他各級各類項目5項,在研經費700多萬元。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省部級重點研發項目等省部級項目20余項。獲省科技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授權專利15項,申請專利5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作為第一或通訊身份發表SCI收錄論文40篇。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醫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防癆協會人獸共患結核病專業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臨床生化與分子檢驗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
(1)結核分枝桿菌致病機制與自組裝納米疫苗、EVs疫苗、circRNA疫苗、mRNA疫苗和saRNA疫苗以及腫瘤治療性樹突狀細胞疫苗。
(2)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與血液瘤、實體瘤CAR-T、CAR-NK、TCR-T和“體內自組裝”CAR-T等細胞療法。
(3)納米抗體藥物、微針遞送系統、LNP核酸遞送系統(circRNA、mRNA和saRNA)。
(4)抗體、抗原和蛋白類藥物制備生物反應器等及POCT快速診斷試劑的研制。
徐軍發
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高校教學名師。現任廣東醫科大學檢驗醫學研究所所長(2012—)、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檢驗醫學中心學科帶頭人。
長期以來從事免疫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從事抗結核免疫、腫瘤免疫逃逸機制、負向免疫調節與免疫性疾病的關系、免疫檢驗新技術的研究和原料創制。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2270013,81870016,81570009,30972779,81273237),10余項省級項目的研究,曾經參與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研究。在J Autoimmun,J Nanobiotechnolog,Oncogene,Clin Transl Immunol,J Virol,J Leukoc Biol,Frant Immuno,Cellular Immuno, Mol Immuno等學術期刊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80余篇;獲發明專利8件,授權5件,轉讓1件。從事高等教育工作30年,承擔《臨床免疫學檢驗》《醫學免疫學》《細胞與分子免疫學》《臨床免疫學》《免疫學檢驗》《醫學微生物學》等課程教學工作,主編教材4部,副主編2部、參編4部。帶教碩士研究生57名,授予學位51名;帶教博士研究生8名,授予學位5名。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優青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地區項目函審專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函審專家和重點項目會評專家,浙江、江蘇、湖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西、貴州、河北等省科技評審專家。兼任中國免疫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POCT裝備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高等學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聯盟常務委員、全國高等學校醫學實驗技術專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病理學裝備委員會全國病理學技術高等教育學部部長、廣東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兼臨床免疫學檢驗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檢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孫建波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附屬東莞第一醫院黨委委員、科研部部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入選廣東省重大人才項目“珠江人才計劃”,擔任東莞市慢性炎癥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先后在美國西奈山醫學院(2008-2011,博士后)、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2011-2016,博士后/副研究員)和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2016-2021,中山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導)學習與工作。主要從事“感染、炎癥與免疫”方向研究,側重于免疫細胞在炎癥與自身免疫疾病中的表型、功能、機制及應用,并探索中草藥免疫調控機制及研發調控干細胞或免疫微環境的磁納米藥物。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Cell Death & Disease、Cell Reports和Genes & Development等刊物共發表高水平SCI論文40余篇,獲發明專利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東莞市社會發展科技重點項目等項目十余項,在研科研經費400余萬元。作為導師,指導博士后獲中
主要學術任職包括: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中科院二區)副主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科院二區)編委、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編委、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編委、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中
官成濃
醫學博士、三級教授、主
張靜瑩
教授,主
梁銳
博士,主
主要從事普外科相關疑難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擔任“國家衛健委普通外科內鏡醫師培訓導師”、“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大連市高層次人才(高端人才)”、“大連醫科大學首批英才工程后備人才培育計劃(第一層次)”等。在國內外專業雜志上發表相關論文70余篇,其中SCI收錄15篇。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教育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次、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次、注冊專利2項。發表專著3本,發表手術錄像2部,被德國外科協會收錄為專業教學片。
聯系方式:
Email: lr9311038@163.com
叢延廣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技師、碩導、博士后合作導師。檢驗醫學科主任、檢驗學教研室主任、東莞市感染性疾病發病機制與實驗診斷重點實驗室主任。美
董傳江
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任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高層次人才,主要從事細菌耐藥機制和抗感染病原先導藥物及新靶標篩選及泌尿系腫瘤發病機制的臨床應用基礎研究。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湖北省自然基金項目1項,湖北省衛健委科研基金1項,市級科研項目2項,廣東醫科大學附屬東莞第一醫院高層次人才項目1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0余篇。擔
鄭彪
醫學博士、副教授、副主
主要研究方向:1. 甲狀腺癌精準微創診治相關研究;2. 腫瘤微環境在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3. 醫工交叉研究。發表SCI論文20余篇,包括ACS Nano、Theranostics、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等高影響力國際期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面上項目、市科創委面上項目等研究課題,曾獲得省級醫療衛生新技術應用一等獎和二等獎。目前兼
熊重祥
醫學博士,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后,副主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PKPTQ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更多最新醫學人才招聘資訊請關注高才醫學微信公眾號(微信號:yxrc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