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雪故事,星光影院,天天躁夜夜躁狠狠综合,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上海大學文學院2025年招聘20名中國史博士后

共計20個崗位,招 若干查看此公告的職位列表
查看此公告的職位列表
基本信息
公告詳情

01崗位信息

招聘部門:文學院歷史系

招聘專業:中國近現代史

02文學院中國史博士后崗位招聘

截止日期:20251231

聘用類型:博士后

崗位類別:在站博士后崗位

招聘渠道:校內外公開招聘

03招聘職位:

招聘人數:20

聯系人:王皓

聯系電話:021-66133228

E-Mailwanghaotang2005@163.com

04崗位要求

學歷要求:博士研究生

學位要求:博士學位

年齡要求:35歲以下

職稱要求:不限

一、上海大學中國史學科簡介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高校、市部共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始創于1977年,原屬復旦大學分校。1994年,歷史系隨文學院一起并入新的上海大學。2021年,上海大學成立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涵蓋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科目前包括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一級學科。中國史由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中國近代史教研室、史學理論與專門史教研室、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臺灣研究中心、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道安佛學研究中心、顧維鈞近代中國與世界歷史研究所、國際博協國際博物館研究與教育中心、海洋考古學研究中心、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和學術平臺組成,旨在加強該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學術交流。

上海大學中國史學科于2011 年獲批設立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 年增設了中國史博士后流動站,目前流動站站長為廖大偉教授。近年來,上海大學中國史加強和優化了學科布局和結構,形成了與上海、乃至全國兄弟院校同類學科錯位發展的優勢,在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國古代文明、中共黨史、中國近現代宗教史、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史以及上海史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學科還通過設立學術研究項目,策劃集體性研究書系,舉辦學術會議,創辦《宗教與歷史》、《小三線建設研究論叢》,合辦《國學與西學》、《中國基督教研究》等刊物,促進學科學術快速發展。

本學科現以“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理論與方法”(項目編號:12&ZD133)、“‘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3&ZD097)、“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保護與創新利用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7ZDA207)、“當代臺灣學界與媒體有關‘一個中國’原則文獻整理與研究(1987-2017)”(項目編號:17AZD024)、“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項目編號:18AZJ002)、“民族大調查的學術回顧、文獻整理和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9ZDA174)、“中國近代紡織史資料整理與研究”(項目編號:19ZDA213)、“‘一帶一路’佛教交流史”(項目編號:19ZDA239)、“出土簡帛文獻與古書形成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9ZDA250)、“‘蘇報案’前的《蘇報》輯佚與研究”(項目編號:19AZS008)、“中國共產黨紀檢監察思想變遷與歷史文獻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1AZD098)、“偉大建黨精神研究”(項目編號:21ZD10280003)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教育部重大和重點項目為依托,引進、匯聚和培養領軍人才;同時打破學科界限,整合全校相關學科研究力量組建高水平的平臺(中心)及團隊,以促進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發展。目前本學科擁有一批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高層次海外人才等學者為主體,銳意進取、成果卓著的研究隊伍。為保證學科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學科建設計劃,經學校批準,特發布博士后招聘公告。

二、合作導師與招聘崗位

1.安來順教授

安來順,男,1962年生,歷史學博士,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副主席、國際博協研究與交流中心(ICOM-IMREC)主任,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博物館》雜志執行主編、《國際博物館》(Museum International)全球中文版特邀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兼博物館學科主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外特邀專家、浙江自然博物院理事長、杭州博物館學術顧問。研究領域為理論博物館學、應用博物館學、文化遺產理論與管理、文化遺產機構國際合作交流。近年來參與8項國際專業指導文件的起草,涉及博物館與旅游、博物館與全球化、21世紀社會變革與博物館、遺址性博物館、博物館與和諧社會建設、博物館新定義等,200420072010年連續擔任三屆國際博協大會決議起草委員會主要成員。目前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擴大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子課題《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高質量發展研究》負責人。近年來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余項,其中《文物保護法》修法前期研究、全國博物館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博物館事業“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全國一級博物館定級與運行評估研究、亞洲太平洋地區博物館發展現狀與公眾需求研究等,為國家在文博領域的政策制定和宏觀管理提供學術支撐。主編或聯合主編博物館專著9部,策劃主持編輯和翻譯博物館專著2部,其中聯合主編的《美國博物館管理叢書》(6部),系統闡述了歐美國家博物館的認證制度、公眾服務體系、規劃管理和藏品保護標準。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研究。重點方向為理論博物館學、應用博物館學、文化遺產理論與管理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年齡35歲以下(含);2.擁有人文學科博士學位;3.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研究能力;4.英語(或法語)能力強;5.富有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協調能力

聯系方式:an_laishun@vip.163.com

2.陳菊霞教授

陳菊霞,女,曾任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文獻研究所所長。20184月起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兼任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和甘肅敦煌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敦煌文獻、佛教石窟圖像研究。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與于闐:佛教藝術與物質文化的交互影響》、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翟法榮與莫高窟第85窟》和敦煌研究院院級課題《敦煌藝術中的名物研究》。專著《敦煌翟氏研究》獲甘肅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論文《西域、敦煌粟特翟氏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獲敦煌研究院第四屆優秀青年學術成果二等獎。論文《陷蕃前的敦煌文書—S.11287新探》獲敦煌研究院第五屆優秀學術成果獎社科類二等獎。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敦煌文獻;佛教石窟圖像;中國古代藝術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敦煌學和佛教藝術史的學術積累

聯系方式:cjxskt@163.com

3.程恭讓教授

程恭讓,生于19678月,原籍安徽省青陽縣。現任上海大學“偉長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上海大學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學佛教思想史暨人間佛教學研究院院長。1987年畢業于安徽省蕪湖師范專科學校中文系:1993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先后在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1996-2010)、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2011-2017)、上海大學文學院(20173月至今)擔任教師。2004年晉升教授,2005年起擔博士生導師。曾榮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02),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8)。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7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北京市級人選;2008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0年起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專家津貼。兼任全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東方唯識學會理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智慧研究院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文明交流互鑒研究中心研究員,蘇州戒幢研究院講座教授,杭州佛學院俱舍學導師,宜興云湖書院院長等職。

主要研究領域有梵語佛教典籍研究、梵巴藏漢四系佛典對勘研究、佛典漢譯與理解研究、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中國近現代佛教研究、現代人間佛教研究、中國文化哲學研究等。著有《歐陽竟無佛學思想探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歐陽竟無佛學思想研究》(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華梵之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星云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年),《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一一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等。現主持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化視角下的佛典漢譯與詮釋研究”,并擔任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佛教交流史首席專家。為佛教文化研究及宗教學研究專家,在近現代佛教史研究、佛典語文學及思想史研究、現當代人間佛教研究等諸多領域,有諸多自己獨到的學術見解和創新性理論建構。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佛典漢譯與理解詮釋研究;中國佛教思想史研究;中華佛教文化研究;人間佛教問題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具有中國佛教思想史或梵語佛典研究的學術積累

聯系方式:chenggr1966@sina.com

4.段勇教授

段勇,男,北京大學歷史學(考古與博物館專業)博士。先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工作,曾任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現任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長期從事中外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研究,出版了《商周青銅器幻想動物紋研究》、《當代美國博物館》(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2016年又被評為首屆“中國博物館學優秀學術成果”)等6部專著和《東亞藝術與美國文化》1部譯著,發表過《從考古發現看龍的起源及早期面貌》、《古物陳列所的興衰及其歷史地位述評》等50余篇專業論文和學術文章。近年來,重點從事世界文化遺產、近現代工業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研究。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世界文化遺產研究;近現代工業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招收從事各類文化遺產(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的博士后,特別是從事文化遺產政策研究和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研究方向的博士后

聯系方式:duanyong@shu.edu.cn

5.郭紅教授

郭紅,女,1973年生,山西運城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歷史人文地理、晚清新教文字事工。已出版專著《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明代卷》、《明代衛所“民化”:法律

區域》(合著),主編《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明朝中期法律視野中的衛所民化研究”(已結項)、“基于GIS的明代衛所時空地理研究”(在研),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漢語基督教文獻書目的整理與研究”子課題一項。2007.10-2008.05,為英國牛津中華基督教研究院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市歷史學會理事、中國航海學會航海歷史與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明清史、明清歷史人文地理、晚清民國基督教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提交博士畢業論文及博士后研究計劃

聯系方式:guohongg@163.com

6.李明斌教授

李明斌,男,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教授,曾任成都博物院副院長、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成都博物館館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任中國博物館協會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常委。先后主持成都平原、岷江上游和長江三峽地區早期文明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十余項,著有《古國尋蹤:三星堆文化的興起及其影響》(三星堆文明叢書)、《長江上游的巴蜀文化》(長江文化研究文庫)等。策劃實施各類展覽近60項,其中:“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分獲第十六屆、第十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現代之路: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獲第十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實踐為核、三維突破:構建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人才培養新體系》獲四川省第八屆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在《考古》《文物》《華夏考古》《東南文化》《中國博物館》等期刊,發表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論文60余篇,撰寫和主編著作20多部。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博物館策展研究;博物館傳播研究;西南考古及古蜀文明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相關專業博士畢業,有一定工作經驗,有相應學術成果

聯系方式:limingbin@shu.edu.cn

7.廖大偉教授

廖大偉,男,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文學院歷史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兼中國孫中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研究會副會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兼秘書長、《近代中國》(cssci集刊)主編等。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東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后多次赴海外訪學交流,2008年赴臺灣講學,2011年與黃明同、曾坤地醞釀發起“紀念孫中山”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上海史研究,發表論文百余篇及專業文章多篇,出版獨著、合著等數十部。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個人或集體成果獲得過國家圖書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圖書獎、香港桑麻獎等。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代紡織史資料整理與研究”、上海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上海通史·北洋時期卷”。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民國史;上海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已獲得博士學位,在史學領域有較好學術積累,有志于中國近代紡織史及文獻資料研究、辛亥革命與民初政治轉型研究

聯系方式:liaodawei1961@163.com

8.劉長林教授

劉長林,男,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曾任南開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1992-1993年),美國懷俄明大學訪問學者(2012-2013年)。主要學術兼職: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上海新四軍研究會理事,上海市中共黨史(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秘書長、陳獨秀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上海地下組織斗爭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早年的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側重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思想史。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歷史社會學及中共黨史的研究,研究課題涉及到中國近現代、當代社會自殺問題研究,婦女解放問題研究,以及1920 年代的上海大學史。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近現代社會思想史;中共黨史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在招收方向的相關領域已經取得較好的學術積累

聯系方式:liuchlin@shu.edu.cn

9.呂建昌教授

呂建昌,男,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專業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文化遺產保護。在上海大學長期從事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文化遺產保護的教學與研究。現為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審專家、上海市文物局評審專家,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文物與博物館學會理事,復旦大學文博系兼職教授。出版專著《博物館與當代社會若干問題研究》等三部,主編或參編考古與文物研究以及收藏鑒賞書籍多部,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近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科研成果入選2015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庫。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業遺產博物館;博物館學;古代文物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志于博物館學者,有志于三線建設與三線工業遺產研究者,有一定的歷史學、文化遺產、工業遺產研究基礎者,外文優異者優先

聯系方式:lvjch@sina.com

10.寧鎮疆教授

寧鎮疆,男,1972年生,山東郯城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學者(2010年)、上海大學“偉長學者”二級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先秦文獻及思想、儒家經學。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漢學研究》(臺灣)、《中國文化研究》、《中國經學》、《中國典籍與文化》發表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老子>“早期傳本”結構及其流變研究》、《<孔子家語>新證》,其中《<老子>“早期傳本”結構及其流變研究》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類”優秀成果二等獎。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先秦史;先秦文獻及思想;儒家經學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申請者的博士論文選題最好與先秦秦漢史、出土文獻相關

聯系方式:shdtchxj@163.com

11.潘守永教授

潘守永,男,1966年生,山東棗莊人,法學博士,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大學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和湖南里耶(秦簡)博物館名譽館長。研究領域為新博物館學、博物館人類學與社會文化變遷。參與國家博物館分級評估標準的制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與國家博物館條例的撰寫。學術榮譽與社會兼職包括:哈佛燕京學者Harvard-Yenching Scholar, 富布賴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 史密森尼學者Smithsonian Institution等。同時兼任人民網城市戰略研究院文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以及中宣部、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專家組、國家文物局、國家出版基金等專家。出版著作16部,主編《博物館里的中國》(10卷)、《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版)(147卷)、《中國56個民族神話繪本》(30卷)等國家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獲得中國政府出版獎及中華優秀出版獎等6次。發表中英文論文110多篇。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文物遺產與博物館研究。重點是博物館人類學(museum anthropology),新博物館學(new museology)以及文化遺產研究(anthropology of cultural heritage)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英語熟練;2.有博物館工作經驗者優先;3.年齡不超過36

聯系方式:spann@shu.edu.cn

12.王敏教授

王敏,女,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2007-2008年度哈佛-燕京訪問學者。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史林》編輯部主任。20189月調入上海大學文學院工作,現任上海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主要研究成果涉及上海史(側重上海城市史、租界制度與外僑)和近代報刊以及晚清政治、思想、人物研究等方面。已出版三部專著,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晚清政治史;近代中外關系史;近代報刊史;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租界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志于近代上海城市史、近代租界史、近代外僑(包括來華外國人、近代外國在華機構等)以及近代報刊史和晚清政治史等研究,至少精通一門外語

聯系方式:wangmin63@126.com

13.夏昀/YUN XIA教授

夏昀/YUN XIA,女,上海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歷史系及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雙學士,美國University of Oregon(俄勒岡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尤其是晚清法律改革以來的中國法律、犯罪與社會。已發表英文學術專著及編譯多部,包括Down with Traitors Justice and Nationalism in Wartime China (《打倒漢奸:戰時中國的司法與民族主義》,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獲得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專著獎); Compendium of Chinese Medical Wisdom (《中醫典故》,四卷本及單行本) ,編譯《戰時淪陷區與偽政權》等, 及英文期刊論文多篇。現任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w & History (中國法律與歷史國際協會)國際會議部委員,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國際學者咨詢委員會顧問,Twentieth-Century China 等多種同行評審學術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s)特邀審稿人。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法律社會史,淪陷區研究,中日關系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博士專業畢業,有相關發表和田野研究經驗,至少精通一門外語

聯系方式:yunxia_shu@shu.edu.cn

14.忻平教授

忻平,男,上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家評議組召集人,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指導小組專家。曾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協會理事長,現任上海市黨史學會會長、全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民俗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思想理論教育》雜志編委、上海市歷史學會理事等。發表論文近百篇,主編多套書籍,專著近十本,譯著一本。先后主持教育部“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國家哲社課題、上海市哲社課題共10多項。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哲社二等獎等多種獎項。2015年獲上海大學年度教書育人貢獻獎。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上海地方黨史;近現代社會生活史;中日關系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1、提交資料:申請人博士論文、博士后研究計劃、發表成果、外文水平證明資料;2、面談

聯系方式:p_xin@126.com

15.徐堅教授

徐堅,男,1971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2000-2018年任教于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現為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上海人類學會理事,吳文化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為考古學、藝術史和物質文化研究等。著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陽之外的中國考古學傳統》、《名山:作為思想史的早期中國博物館史》和《時惟禮崇:東周之前青銅兵器的物質文化研究》等,譯有《中國藝術史》、《理解早期文明:比較研究》、《第五次開始》等。在《漢學研究》、《新史學》、《考古與文物》、《東南文化》、《歷史人類學學刊》、Asian Perspectives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考古學史及考古學理論;中國及東南亞青銅時代考古學;民族考古學;山地考古學;博物館學史;新博物館學;物質文化研究;早期文明比較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具有相應的學術發表和田野工作經驗

聯系方式:jianxu@jianxu.org

16.徐有威教授

徐有威,男,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中國三線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擔任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小三線建設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和201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線建設工業遺產保護與創新利用的路徑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已出版專著多種,發表論文百余篇,主編《小三線建設研究論叢》。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民國時期的土匪史;國民黨特務史;小三線建設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具有相應的學術發表經驗

聯系方式:xuyouwei1964@163.com

17.嚴泉教授

嚴泉,男,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曙光學者”,臺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自2001年起,主持國家及省市級課題10項,出版專著10本,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書評、隨筆、內參等30多篇。近年來先后在美國、港臺地區大學作訪問學者。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民國時期憲政史;臺灣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具有相應的學術發表經驗

聯系方式:yanquan@shu.edu.cn

18.楊衛華教授

楊衛華,男,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浦江學者。曾在臺灣大學歷史系、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輔仁大學歷史系、大阪市立大學訪問。已出版著作《基督教與中國社會研究入門》。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學術月刊》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完成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上海社科項目在內的多項課題。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近代中外關系史;中國基督教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具有相應的學術發表經驗

聯系方式:yangweihua1237@126.com

19.張童心教授

張童心,男,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學人文學科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長三角地區等的考古學研究及教學,具有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田野考古領隊資格。已出版專著<上海文化起源與早期文化生態----近年上海及周邊地區考古研究><禹王城瓦當><臨猗程村墓地><唐代薛儆墓發掘報告>。主編《考古發現與華夏文明》等教材。在《考古》、《文物》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完成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南水北調考古項目在內的多項課題。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田野考古;考古學史及考古學理論;中國早期文明研究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國內外相關專業博士畢業,具有相應的學術發表和田野工作經驗

聯系方式:sd-zhangtx@163.com

20.張安福教授

張安福,山東臨沭人,歷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主要從事漢唐西域史地、絲綢之路文化史的田野調查和資料整理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塔里木遺存整理、新疆屯墾戍邊問題,目前正從事天山廊道族群流動和文化交流問題的研究。

代表性成果有《西域屯墾經濟與新疆發展研究》《遠略雄心:西域兩千年》《清代以來新疆屯墾與西北安全研究》《漢唐塔里木遺存》等十部。其中,《環塔里木歷史文化調查與研究》和《天山廊道軍鎮遺存與唐代西域邊防》兩部著作入選2017年和2019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西域屯墾經濟與新疆發展研究》被評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017)。社會兼職有:中國唐史學會理事,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外文化交流史學會副會長。

招聘專業及研究方向:唐代西域問題研究;絲綢之路與西域文明

招聘崗位:科研博士后

要求:有西域史地、中古時期東西交通研究基礎

聯系方式:405075520@qq.com

注:合作導師順序以拼音為序。

三、招聘要求

1.品學兼優,作風正派,熱愛高等教育事業,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

2.博士后申請者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具備優秀學術背景和科研經歷,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三年,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或畢業于國內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能夠全職在站工作;

3.在國內外本學科核心期刊上發表署名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2篇及以上。師資博士后要求含1B2類及以上論文(詳見附件1:《上海大學文學院論文分檔方案》);

4.具有承擔合作導師科研項目的學術積累;

5.除承擔流動站的科研工作外,還需承擔中國史學科的部分行政事務。

四、博士后招收、申請及錄用

1.申請者需提前與合作導師聯系,取得同意后,登錄上海大學人事處網站(http://www.hr.shu.edu.cn/hr.html),按照《上海大學博士后工作人員進站流程》(2019年版)準備并向文學院提交相關材料。

2.收到材料后,學科組將組織對申請人有關材料的審核,視條件可進行面試或采取其它方式進一步考核。經審核同意接收的,報學校博士后管理辦公室辦理到校手續。通過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委員會審批后,在中國博士后網站登記備案。

3.本學科常年開展博士后招收工作,不設截止日期,招滿為止。

五、相關福利待遇

博士后人員總體年薪不低于20萬元。其中申請到師資博士后者累計年薪26萬元以上;申請到上海市人社局“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者累計年薪35萬元以上;申請到國家博士后“博新計劃”、“引進計劃”者,可累加享受所獲資助,最高年薪可達50萬元以上。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皓博士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南陳路333號上海大學(東區)文學院,郵編:200444

電話:021-66133228

郵箱:wanghaotang2005@163.com,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本人姓名+合作導師

網站:www.hr.shu.edu.cn/Default.aspx?tabid=10623

上海大學文學院中國史學科

20241130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jobs.shu.edu.cn/Ads/Ads?a=6e5b6183-a3a2-4e9d-9588-3387a4dec7fe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

公告熱度
解鎖詳細分析
該公告在同類公告中的熱度為 ***,目前已有 *** 對其非常感興趣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碩博QQ交流群:1015865503 ,進微信群請加:gzgxrcw06)
重要風險提示:如招聘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向求職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證金、體檢費、材料費、成本費,或指定醫院體檢等,求職者有權要求招聘單位出具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許可證明材料,若無法提供相關證明,請求職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屬于詐騙或違規行為。
高校人才網
百萬碩博人的擇業平臺
高校直招
5000+單位官方入駐
簡歷直投
30W+職位一鍵投遞
{{applyDialogData.systemTips}}
{{applyDialogData.resumeTips}}
+ 上傳
+ 上傳文件
立即續費
{{successContentUp}}
{{successContentDown}}
我知道了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tips1}}
{{tips2}}
{{ title }}
職位投遞成功!
微信掃碼關注【高校人才網服務號】

求職效率翻倍

實時接收投遞反饋
精彩活動搶先知曉
為你推薦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家居| 溧阳市| 西林县| 永登县| 德格县| 宜兰县| 富阳市| 茶陵县| 衡阳县| 清新县| 康定县| 出国| 区。| 遂平县| 荆门市| 渑池县| 内黄县| 大洼县| 阿拉善盟| 明溪县| 枞阳县| 汝州市| 石家庄市| 五常市| 大安市| 北宁市| 霍州市| 城市| 六盘水市| 白玉县| 福建省| 白城市| 大竹县| 冷水江市| 景德镇市| 梁山县| 武川县| 合作市| 吉隆县| 修武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