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是我國著名的技術學科綜合性研究所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的工學研究機構之一。設置有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
自建國以來,上海微系統所已獲得國家級獎勵49項、部委省級獎勵370余項,在冶金、集成電路、微電子、網絡和移動通信、軍工等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國民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做出了杰出貢獻。
在即將迎來百年誕辰之際,回首過去,上海微系統所始終圍繞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發展需求,改革調整,與時俱進,拓展“材料-器件-系統〞創新鏈,自主核心技術研發,強化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建設,基礎研究與工程應用有機交融,深化“三位一體”協同創新戰略,優化科研人才隊伍,成為微系統、集成電路、寬帶無線通信等優勢領域的國家重要戰略科技力量。
二、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所共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集成電路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科技部首批試點)
傳感器技術重點實驗室(已獲批)
微系統技術GF重點實驗室(重組中)
三、招聘實驗室
傳感技術實驗室
生物信息-信息技術融合
研究內容:仿生感知系統、自主無人系統及應用、智能處理芯片、人機交互與腦機融合、DNA測序、存儲及計算。
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
納米材料與器件
研究內容:聚焦于高密度相變存儲器、超高純納米磨料與拋光液、高質量石墨烯制備及應用、高效率太陽能電池、能源存儲與轉換材料、新型量子材料、多維度電子結構實驗方法與設備研制等。
太赫茲固態技術實驗室
太赫茲/毫米波固態技術及應用
研究內容: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發、分子束外延材料生長技術、分子束外延工程化關鍵技術、THz光頻梳技術及應用、THz量子器件及其通信與成像應用、硅基化合物半導體集成電路器件建模、射頻功率及低噪聲集成電路。
微系統技術實驗室
智能感知微系統技術及應用
研究內容:一體化多功能片上微系統技術、新一代智能傳感裝備、智能物聯系統技術。
寬帶無線通信實驗室
寬帶通信與新型電磁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5G\B5G\6G通信協議和標準化研究;面向6G星地融合網絡、新型相控陣與全雙工通信技術、通信感知一體化關鍵技術攻關及原型構建;人工智能大模型聯合信號處理;數字芯片架構、微架構及編譯器研究。復雜環境電磁空間智能感知研究、空時聯合多維數字信號處理、分布式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攻關及關鍵設備、元器件研制。
硅基材料與集成器件實驗室
高端硅基集成電路材料及應用
研究內容:高端硅基材料,包括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絕緣體上硅SOI、二維材料、異質集成XOI、材料基因組及微電子材料等。硅基光電子,包括硅基光電子器件設計、工藝研發與應用開發。極端微電子,包括高端模擬集成電路、高可靠功率器件和高可靠極端微電子學研究。
超導電子實驗室
超導電子技術與應用
研究內容:超導光子探測及其應用、超導磁探測及其應用、超導集成電路、超導量子計算。
仿生視覺系統實驗室
復雜環境機器人仿生感知技術
研究內容:無人車/機等智能無人系統、端用高性能集成處理芯片、場景感知與決策等人工智能處理算法、AIforScience相關信號處理與數據挖掘等前沿領域技術研究,以及汽車智能駕駛、生物影像處理、軌道交通等。
前沿實驗室(2020X-Lab)
研究內容:高端硅基集成電路材料、超導電子技術與應用、智能傳感技術及其應用、其他顛覆性技術。
四、招聘專業
微電子、電子信息、計算機、通信、自動化、物理、生物醫學工程、光學、儀器、機械、材料等相關專業。
五、薪酬福利
薪酬:由基礎工資、年終獎金、成果轉移轉化獎等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待遇;
社保:六險二金、補充醫療保險(可覆蓋子女)、補充公積金;
福利:交通補貼、用餐補貼、人才公寓或租房補貼、年度體檢、帶薪年假、工會福利;
戶口:根據上海市落戶政策解決個人、家屬及子女落戶需求。
六、崗位信息
二維碼(請點擊鏈接查看詳情)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呂老師(職工、實習生招聘)13641828893微信號同手機號
張老師(博士后招聘)15801789465微信號:Mandoudou18
簡歷投遞郵箱:zp@mail.sim.ac.cn,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W3m1QcrZ_SkhYF1UDvIE6w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