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界面材料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簡稱“全重”)是整合了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仿生超浸潤界面材料與界面化學基礎科學中心、兩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家“111計劃”)——蘇州大學光功能納米材料創新引智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智能界面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以及北航仿生智能界面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蘇州仿生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心、北京仿生界面科學未來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大納米科學技術學院、蘇州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等一系列科研基地和平臺,新建的實驗室,于2024年底獲批,在中國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下稱“高研院”)若水路新校區組建。
全重定位于持續引領全球的仿生界面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圍繞超浸潤界面原理的物理化學本質;限域去浸潤誘導結晶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本質;生命體超低能耗過程的物理化學本質,深入開展仿生界面材料的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任務為牽引,解決仿生界面材料科學領域基礎理論遺留的挑戰,提升新材料原始創新能力;研制仿生界面新材料,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產生顛覆性技術,完成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全重實驗室主任江雷院士,目前有120多位固定研究人員,包括2位仿生界面材料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20位國家級杰出人才和50余位國家級青年人才。2025年-2030年,全重將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聚焦未來顛覆性技術創新,打造“引領性”核心技術,解決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
一、研究方向
1.仿生智能材料與器件:仿生感知(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相關的智能材料與器件;
2.光電信息半導體材料及微加工技術與裝備:有機半導體、量子點、化合物半導體微納加工技術與裝備,以及相關光電集成器件性能測試表征技術;
3.生物醫學工程材料:牙齒、骨骼、生物組織等類器官的仿生合成與制備;
4.神經腦科學:生物光遺傳及成像技術背景下的神經科學、微流體基神經類器官技術;
5.AI材料:AI輔助合成與制備、基因編程組裝制備。
精通上述方向中一項者皆可加入,具有交叉科研背景優先,以個人強項融入團隊研發,相互學習多學科最新技術,在項目中拓展個人研究領域與能力。
二、招聘崗位
2.1教授/研究員/特任研究員1
(1)A類-教授/研究員:原則上不超過50歲(在國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獲tenure-track教授職位,年齡可適當放寬),具有廣泛的國際學術影響,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達到用人單位正高級優秀學術帶頭人水平;
(2)B類-特任研究員1:原則上不超過40歲,取得博士學位后在知名高校及科研機構擁有3年(含)以上工作經歷,或副教授及相當崗位任職經歷,在中國科學院外引進,有優良的科技創新潛質,具有獨立開展工作及團隊協作能力。
(1)A類:中科院提供安居補助200萬元,同時享受蘇州市人才住房補貼政策,薪酬實行協議年薪制;
(2)B類:薪酬約71萬(含五險一金及房補),通過中科院擇優評審后,中科院提供安居補助100萬元。
人員編制/人事關系在中科大本部,工作在中科大蘇州高研院,可享受蘇州市相關人才待遇政策。
(1)A類:學校提供不少于1000萬,中科院對學校進行匹配,總經費最多可達1800萬;
(2)B類:啟動階段,學校及高研院提供250萬啟動經費;中科院擇優通過后,高研院進一步追加支持,中科院對學校總體支持進行1:1匹配,不超過400萬。終期評估優秀者,由綠色通道晉升學校教授(正高四級)崗位,同時高研院追加100萬經費。
享受周轉房及人才優購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師公寓。
享受蘇州英才卡服務,包括子女教育服務、醫療保健服務、高鐵機場綠色通道、免費游覽園林、政務綠色通道等。子女可就讀中國科大獨墅湖學校,包括附屬中小學。
2.2特任副研究員暨博士后
(1)已取得博士學位;
(2)年齡不超過38周歲;
(3)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
博士后稅前年薪不低于32萬(含社保福利),同時支持申請江蘇省
三、聯系方式
以上應聘者請提供如下電子版材料:
(1)簡歷(需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外語水平、各學歷階段信息、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等);
(2)學位、學歷等證書;
(3)能充分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相關材料(論文、項目、專利和獎勵情況等);
(4)詳細的聯系方式。
聯系方式:龔流娥(點擊查看),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sz.ustc.edu.cn/rcdw_rczp_show/293.html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