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是復旦大學下屬二級單位,成立于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人工智能、類腦研究交叉融合的科研創新機構。面向腦與類腦科技創新重大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依托復旦大學數學、計算機、信息、生命科學等多學科交叉優勢,以推動"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新興學科建設和引領性前沿科技研發及轉化為目標,以數學、腦科學為關鍵交叉點,開展大腦認知機制解析、神經形態仿真、類腦智能算法、腦疾病智能診療、通用智能和群體智能等原創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研究院目前建有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和張江國際腦庫兩個重大實驗技術平臺,擁有世界上最先進、亞洲規模最大的高端科研型影像研究平臺。現擁有國內第一個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聯合建設的"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111創新引智基地、"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專業技術服務平臺"上海專業技術服務平臺、"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平臺。同時擁有認知神經科學中心、計算系統生物學中心、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神經與智能工程中心、類腦智能人機交互研究中心、類腦智能轉化與合作中心等6個中心。
目前,研究院牽頭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為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網絡單位,正在承接國家和上海市腦與類腦相關重大研究計劃的戰略研究和任務組織,致力于建設成為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領域國際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始創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1932年定名為上海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進一步拓寬學科格局,增強辦學實力,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2009年6月,經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準,復旦大學成為國家 "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
復旦大學有著一批傳統的文、理、醫優勢學科,各個學科均衡發展,各具特色。近年來,各個學科不斷加強整合與交叉,充分發揮多學科綜合的優勢,推動新興學科發展,進一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步伐。
(邯鄲校區)
(楓林校區)
(江灣校區)
(張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