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研院簡介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暨哈工大產教融合人才培養(yǎng)基地(鄭州)是哈工大與鄭州市以服務區(qū)域經濟和學校發(fā)展的貢獻度為導向,共同舉辦的具備科技研發(fā)、成果轉化、產業(yè)孵化、人才培養(yǎng)、國際合作等綜合職能的事業(yè)單位(新型研發(fā)機構)。圍繞醫(yī)學健康、光電融合、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建造、未來技術等領域,推動河南省創(chuàng)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發(fā)展戰(zhàn)略實施,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區(qū)域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研究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鄭東新區(qū)龍湖北側,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區(qū)位交通優(yōu)越,服務配套完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宜人。
研究院目前已有多支由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領銜的團隊入駐,首批設備投入超2億元,同在鄭20余家頭部企業(yè)相繼開展了科技研發(fā)、研究生聯培等合作。作為哈工大在鄭總體牽頭單位,研究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哈工大建校一百周年賀信精神為引領,秉承“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校訓,繼承“大師+團隊”傳統(tǒng)和特色,依托哈工大特種環(huán)境復合材料技術、金屬精密熱加工、先進焊接與連接、機器人技術與系統(tǒng)、可調諧(氣體)激光技術、極端環(huán)境營養(yǎng)分子的合成轉化與分離技術、中俄先進能源動力技術“一帶一路”等國家級實驗室和航空航天軸承技術與裝備、微系統(tǒng)與微結構制造、生物大數據、電驅動與電推進技術等省部級實驗室科研資源,致力于打造立足鄭州、服務河南、輻射中部地區(qū)最具影響力的高水平創(chuàng)新平臺和人才高地。現竭誠歡迎海內外杰出英才加盟,共創(chuàng)輝煌!
二、智能測試與控制技術研究所簡介
智能測試與控制技術研究所依托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研究所,重點在自主可控的電子測量及儀器技術、測試信息系統(tǒng)技術、復雜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與健康管理、工業(yè)智能計算技術等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所核心成員含國家級人才1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和部委縱向課題2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余項。
(1)電子測量及儀器技術方向。自20世紀90年代開展自動測試技術研究以來,陸續(xù)突破各類先進總線技術和虛擬儀器技術,完成了數十項裝備自動測試系統(tǒng)或設備的集成開發(fā),在衛(wèi)星、商用飛機、無人機等各類復雜裝備中獲得廣泛應用。
(2)測試信息系統(tǒng)技術方向。重點開展飛行器測試與試驗多源數據的智能建模與深度分析研究,研發(fā)了通用集成圖形化測試與試驗數據分析平臺及算法庫,在衛(wèi)星長管系統(tǒng)、無人機智能運維、民用航空維修等領域中取得良好應用效果。
(3)復雜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與健康管理領域。重點開展邊云融合(天/空地一體)的感知、監(jiān)測與評估系統(tǒng)構建,在數據驅動異常檢測、故障診斷和壽命預測領域取得多項高水平研究成果,研發(fā)了適用于多種不同工業(yè)場景需求的復雜系統(tǒng)狀態(tài)評估與預測平臺以及嵌入式軟硬件系統(tǒng)。
(4)工業(yè)智能計算方向。綜合應用需求與算法約束、計算資源與能耗約束,突破基于計算資源重構的加速計算技術、異構計算壓縮與流式數據加速計算技術等,研發(fā)了多款具有高可靠、低功耗、高算力的實時計算應用平臺。
研究所與多個知名企業(yè)和總體院所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實驗室條件以及部分科研儀器如圖2所示。
研究所將繼續(xù)秉持產教融合的工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建設開放共享的實踐育人平臺,建立跨域的校企聯合科研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構建面向企業(yè)的在職人才培養(yǎng)服務體系、搭建交互協同的產學研育人網絡、打造產教融合的工科實踐育人品牌。
三、負責人介紹
彭喜元,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自動化測試與控制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防科技工業(y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龍江省優(yōu)秀中青年專家,作為團隊負責人入選黑龍江省“頭雁”計劃。
個人主頁:http://homepage.hit.edu.cn/pengxiyuan
四、招聘研究方向
(1)電子測量及信號處理,微弱信號采集與處理,自動測試與儀器,嵌入式系統(tǒng),航空航天相關技術(此方向僅招聘助理研究員及以上研究員系列崗位);
(2)工業(yè)大數據處理和分析,工業(yè)信息系統(tǒng)與智能數據處理,復雜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與健康管理,邊緣計算(此方向招聘博士后及以上的高層次人才);
(3)測試系統(tǒng)技術,數/模硬件電路設計,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與開發(fā),工業(yè)軟件開發(fā)(此方向僅招聘工程師及以上工程師系列崗位);
(4)復雜工業(yè)系統(tǒng)智能異常檢測、故障診斷及健康管理,高速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數字信號處理,工業(yè)智能計算,航空航天仿真建模,鋰離子電池建模、仿真與管理(此方向僅招聘博士后)。
五、招聘崗位
(一)領軍人才
申報條件:在學術前沿領域取得國際同行公認的高水平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主要完成人、國家級科研平臺負責人、國家級重大項目(團隊)負責人/首席科學家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
(二)卓越人才
申報條件:具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jié)摿蛧H化學術視野,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級科技獎勵二等獎主要完成人、國家級科研平臺相關負責人、國家級重點項目(團隊)負責人/首席科學家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
(三)拔尖人才
申報條件:水平居于本學科領域同年齡段學者前列,具有沖擊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四)研究員系列崗位
申報條件: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學術水平原則上已達到哈工大正高、副高、中級崗位申報基本要求或達到同層次高校院所對應崗位申報基本要求,研究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副研究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獲聘后可全職到崗長期穩(wěn)定工作。
1.研究員A檔/B檔
申報條件:
(1)已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可全職到崗長期穩(wěn)定工作。
(2)工作經驗要求:在本學科國內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具有從事科研的工作經歷,具有重要的國內外學術(組織)影響力,研究工作獲得學術界同行的高度認可。
申請者應具有承擔重要研究計劃(項目)的經歷。主持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等國家級項目,或與上述等同的科學研究經歷。
(3)代表性學術業(yè)績要求:
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負責人,或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或同級別項目)課題負責人,或同等級各渠道重點預研項目/基金負責人,或200萬以上省部級及橫向項目負責人;
②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或同級別其他國家計劃項目主要參與者,或標志性項目的突出貢獻者,或在申請人的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做出突出成績。
③國家自然科學獎、或國家技術發(fā)明獎、或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有證書),或省部級科學技術一二等獎的骨干,或國際學術貢獻獎或學校認定的其他同級別科學技術獎(同等排名);
④申請者具有在本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會議特邀報告的經歷,或在國內外學術組織、高水平學術期刊任重要職務。
(4)海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在(出)站博士后且學術水平已基本達到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級崗位相當層次者可申請此崗位。
2.副研究員A檔/B檔
申報條件:
(1)已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可全職到崗長期穩(wěn)定工作。
(2)工作經驗要求:在本學科國內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具有從事科研的工作經歷,具有重要的國內外學術(組織)影響力,研究工作獲得學術界同行的高度認可。
申請者應具有承擔重要研究計劃(項目)的經歷。主持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等國家級項目,或其他與上述等同的科學研究經歷。
(3)代表性學術業(yè)績要求:
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負責人,或國家計劃項目或課題負責人,或國防基金負責人,或百萬以上橫向項目負責人;
②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或同級別其他國家計劃項目主要參與者,或重要縱向或橫向項目的技術骨干,或在申請人的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做出突出成績;
③國家自然科學獎、或國家技術發(fā)明獎、或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有證書),或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勵,或國際學術貢獻獎或學校認定的其他同級別科學技術獎;
④申請者具有在本領域國際知名學術會議特邀報告的經歷,或在國內外學術組織、高水平學術期刊任重要職務。
(4)海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畢業(yè)的博士、在(出)站博士后且學術水平已基本達到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級崗位相當層次者可申請此崗位。
(五)優(yōu)秀/常規(guī)博士后
1.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畢業(yè)生(近三年內畢業(yè)或半年內可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優(yōu)秀博士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2周歲,常規(guī)博士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2.立志從事科學研究,具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掌握相關研究領域實驗技術,邏輯思維嚴謹,能夠吃苦耐勞,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獨立科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英文溝通、閱讀和寫作能力,能獨立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
4.學術業(yè)績要求如下:
①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具有突出的研究成果,包括且不限于在領域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高水平發(fā)明專利、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等,且參與不少于一項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
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具有較好的研究成果,包括且不限于在領域核心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高水平發(fā)明專利、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等,且參與不少于一項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
5.具有信息與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儀器、航空航天、控制、機電等相關專業(yè)及交叉學科背景者,或具備相關項目申報、實施經歷者,承擔過高水平項目研發(fā)經歷者優(yōu)先考慮。
博士后合作導師信息 | |||
導師姓名 | 合作研究方向 | 個人主頁 | 郵箱 |
彭喜元 | 1.測試理論、技術及系統(tǒng) 2.電子系統(tǒng)故障診斷 3.電子系統(tǒng)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 | http://homepage.hit.edu.cn/pengxiyuan | pxy@hit.edu.cn |
彭宇 | 1.無人自主系統(tǒng) 2.信息物理系統(tǒng) 3.領域定制計算與邊緣計算 | http://homepage.hit.edu.cn/pengyu | pengyu@hit.edu.cn |
劉大同 | 1.數據驅動的工業(yè)智能 2.復雜系統(tǒng)健康管理 3.飛行器測試與試驗 4.新能源儲能監(jiān)測與信息處理 | http://homepage.hit.edu.cn/liudatong | liudatong@hit.edu.cn |
俞洋 | 1.高密度集成電路測試 2.基于機器學習的裝備智能診斷 | http://homepage.hit.edu.cn/yuyang | yuyanghit@hit.edu.cn |
趙光權 | 1.飛行器自動測試理論與技術 2.航天器數字孿生及健康管理 | http://homepage.hit.edu.cn/zhaoguangquan | hit53zhao@hit.edu.cn |
劉連勝 | 1.系統(tǒng)狀態(tài)監(jiān)測與評估技術 2.自主電子測量儀器與系統(tǒng) 3.硬件加速計算 | http://homepage.hit.edu.cn/liuliansheng | lianshengliu@hit.edu.cn |
六、薪酬待遇及支持條件
(一)年薪、科研保障及安家支持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將為入職者提供富有競爭力的、能夠使其安心學術的年薪、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待遇(高層次人才和研究員系列詳情見http://zri.hit.edu.cn/2022/0802/c13996a279564/page.htm,博士后詳情見http://zri.hit.edu.cn/2022/0531/c13996a275342/page.htm),同時,將視引進人才的實際科研工作需要,在實驗室空間、團隊配備、研究生招生指標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二)其他待遇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將協助入職者申請人才公寓、省市人才獎補,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入托問題,為引進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七、應聘方式
請應聘者將個人詳細簡歷(包含學習、工作、科研、教學等相關履歷及未來研究計劃)發(fā)送至liudatong@hit.edu.cn并抄送至研究院人才辦公室官方郵箱talents_hitzri@hit.edu.cn。郵件主題請按照“申報崗位+姓名+研究方向+二級機構名稱+高校人才網”格式命名,例如“常規(guī)博士后+張三+激光智能制造技術方向+激光智能制造研究所+高校人才網”。
聯系人:劉大同老師
聯系電話:13895701031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qū)龍源東七街26號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zri.hit.edu.cn/2022/1029/c14156a283289/page.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