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研院簡介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暨哈工大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鄭州)是哈工大與鄭州市以服務區域經濟和學校發展的貢獻度為導向,共同舉辦的具備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綜合職能的事業單位(新型研發機構)。圍繞醫學健康、光電融合、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建造、未來技術等領域,推動河南省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發展戰略實施,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研究院坐落于風景秀麗的鄭東新區龍湖北側,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區位交通優越,服務配套完善,生態環境宜人。
研究院目前已有多支由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領銜的團隊入駐,首批設備投入超2億元,同在鄭20余家頭部企業相繼開展了科技研發、研究生聯培等合作。作為哈工大在鄭總體牽頭單位,研究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致哈工大建校一百周年賀信精神為引領,秉承“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校訓,繼承“大師+團隊”傳統和特色,依托哈工大特種環境復合材料技術、金屬精密熱加工、先進焊接與連接、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可調諧(氣體)激光技術、極端環境營養分子的合成轉化與分離技術、中俄先進能源動力技術“一帶一路”等國家級實驗室和航空航天軸承技術與裝備、微系統與微結構制造、生物大數據、電驅動與電推進技術等省部級實驗室科研資源,致力于打造立足鄭州、服務河南、輻射中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平臺和人才高地?,F竭誠歡迎海內外杰出英才加盟,共創輝煌!
二、醫學健康研究院(運動康復與助殘機器人系統研究領域)簡介
(一)依托平臺: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二)研究方向:運動康復與助殘機器人系統。
(三)團隊情況:助老助殘技術與系統研究所依托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哈爾濱工業大學“211”工程、“985”和“雙一流”重點學科項目中重點建設的實驗平臺之一。實驗室近五年承擔國防科工委、“973”計劃、“863”計劃、國家及省市自然科學基金、企業等項目3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獎2項。在外骨骼助力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神經網絡自生長算法、CPG建模與控制算法、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機器人控制算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技術儲備,其研究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室擁有機器人領域團隊核心成員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后1人;具有同時培養30-40名研究生的能力(目前,實驗室在讀博士研究生16人,碩士研究生15人)。近五年,發表機器人領域高水平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檢索60余篇,EI檢索論文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0余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四)研究成果、產品:
團隊先期完成了通用作業型和負重行走型兩代外骨骼助力機器人樣機;形成了一套通用的人機耦合系統構型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建立人機連接的物理基礎,實現了人機之間的運動信息共享和能量耦合,解決載荷傳遞和運動干涉等問題;提出了基于人體逆動力學模型的人體運動意圖解算方法,可實現動態求解,獲得的運動意圖超前于人體的動作,據此實現了“主動助力”;基于人體能量流動特性分析,提出了將關節做功通過遺傳算法自動尋優解耦成主動驅動、彈性驅動、阻尼驅動,利用固有的低能耗特性的彈性、阻力元件替代主動驅動元件,顯著降低關節能耗。
(五)建設目標
5年內工作目標:
1.完成助力行走機器人、康復訓練機器人系統機理研究、樣機制作及產品化,推動癱瘓患者助行領域內新理論、新方法以及新技術的發展,搶占知識產權,尋求與企業的合作,陸續形成標準化、模塊化、系列化產品,并由逐漸推廣至醫療、助殘、康復等領域。申請專利20項。
2.初步實現基于腦電信號的運動意識解析及驗證,探索基于經皮肌肉電刺激重建偏癱患側肢體運動。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SCI/EI)20篇;
10年內工作目標:
1.模擬患者受損的腦運動神經,實現將運動意識編碼成為步態運動中多肌群協同動作的運動指令,使患肢準確執行來自運動神經模型的運動指令,實現步態運動??偨Y形成“基于腦運動功能重塑的運動康復”新方法、新理論。
2.形成系列產業化成果,包括外骨骼被動訓練裝置、MES理療設備、外骨骼型MES有感訓練、助力與代償裝備、基于EMG和自體肌肉的腦控增強系統、基于植入式神經電極的神經搭橋NMES系統,最終實現植入式神經控制器解決腦卒中癱瘓問題。
三、負責人介紹
李滿天,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仿生機器、移動機器人的研發。特種機器人標委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機器人分會會員、中國指揮控制學會無人系統分會會員。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檢索15篇、EI檢索36篇。獲得國發明專利18項。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承擔國防973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863計劃項目4項,國防基礎科研項目2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計劃項目3項,橫向項目5項。
個人主頁:http://homepage.hit.edu.cn/limantian
四、招聘研究方向
1.有感運動康復訓練機理方向;
2.感知、認知、控制及運動的人機交互技術方向;
3.運動神經信號的解析與合成研究方向;
4.助老助殘機器人方向。
五、招聘崗位
(一)領軍人才
申報條件:在學術前沿領域取得國際同行公認的高水平原創性研究成果,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級科技獎勵一等獎主要完成人、國家級科研平臺負責人、國家級重大項目(團隊)負責人/首席科學家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
(二)卓越人才
申報條件:具有良好的創新發展潛力和國際化學術視野,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級科技獎勵二等獎主要完成人、國家級科研平臺相關負責人、國家級重點項目(團隊)負責人/首席科學家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
(三)拔尖人才
申報條件:水平居于本學科領域同年齡段學者前列,具有沖擊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以及相當于上述水平人才),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四)研究員系列崗位
申報條件: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學術水平原則上已達到哈工大正高、副高、中級崗位申報基本要求或達到同層次高校院所對應崗位申報基本要求,研究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副研究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獲聘后可全職到崗長期穩定工作。
1.研究員A檔/B檔
申報條件:
(1)已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可全職到崗長期穩定工作。
(2)海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在(出)站博士后且學術水平已基本達到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正高級崗位相當層次者可申請此崗位。
2.副研究員A檔/B檔
申報條件:
(1)已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可全職到崗長期穩定工作。
(2)海內外著名大學、研究機構畢業的博士、在(出)站博士后且學術水平已基本達到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副高級崗位相當層次者可申請此崗位。
(五)優秀/常規博士后
申報條件:
(1)海內外知名大學博士畢業生(近三年內畢業或半年內可獲得博士學位),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優秀博士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2周歲,常規博士后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
(2)立志從事科學研究,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相關研究領域實驗技術,邏輯思維嚴謹,能夠吃苦耐勞,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獨立科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英文溝通、閱讀和寫作能力,能獨立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
(4)具有機器人、人體運動功能康復、助老助殘裝備等相關專業及交叉學科背景者,或具備相關項目申報、實施經歷者優先考慮。
博士后合作導師信息 | |||
導師姓名 | 合作研究方向 | 個人主頁 | 郵箱 |
李滿天 | 康復與助殘機器人 | limt@hit.edu.cn |
六、薪酬待遇及支持條件
(一)年薪、科研保障及安家支持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將為入職者提供富有競爭力的、能夠使其安心學術的年薪、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待遇(高層次人才和研究員系列詳情見http://zri.hit.edu.cn/2022/0802/c13996a279564/page.htm,博士后詳情見http://zri.hit.edu.cn/2022/0531/c13996a275342/page.htm),同時,將視引進人才的實際科研工作需要,在實驗室空間、團隊配備、研究生招生指標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二)其他待遇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將協助入職者申請人才公寓、省市人才獎補,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入托問題,為引進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七、應聘方式
請應聘者將個人詳細簡歷(包含學習、工作、科研、教學等相關履歷及未來研究計劃)發送至36804669@qq.com并抄送至研究院人才辦公室官方郵箱talents_hitzri@hit.edu.cn。郵件主題請按照“申報崗位+姓名+研究方向+二級機構名稱+高校人才網”格式命名,例如“常規博士后+張三+運動康復與助殘機器人系統方向+醫學健康研究院(運動康復與助殘機器人系統研究領域)+高校人才網”。
聯系人:王鵬飛老師
聯系電話:18904518766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龍源東七街26號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zri.hit.edu.cn/2022/1031/c14156a283403/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