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位描述
從事腦磁圖(MEG)實驗的操作,以及系統技術支持和保障方面的工作。
崗位職責:
1.開展腦磁圖系統操作和測試;
2.負責腦磁圖系統日常運行、任務調度和維護工作;
3.影像數據服務器管理、實驗記錄和撰寫說明文檔等;
4.協助科研項目的開展,定期向課題負責人匯報工作。
崗位要求:
1.學位要求:碩士及以上
2.工作年限:不限(年齡在35周歲以下)
3.專業:電子、計算機、物理、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4.語言:較好的中英文溝通能力
相關能力:
1.有腦磁圖、磁共振成像或腦電圖研究背景者優先;
2.熟練MATLAB/C、C++/Python等工具者優先;
3.工作細致努力,有較強責任心、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樂于學習新的技術;
4.能長期穩定工作。
二、工資待遇
詳細情況面議
薪酬將根據個人條件及承擔工作崗位重要性給出,薪酬水平、工作生活條件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競爭力。
三、聯系方式
yuwjiang@fudan.edu.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崗位+畢業學校+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四、研究院介紹
復旦大學類腦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類腦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與類腦前沿交叉研究機構之一。旨在面向腦與類腦重大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依托復旦大學數學、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多學科優勢,凝聚國內外科研實力,組建交叉研究團隊,開展認知神經科學、計算生物學、計算精神病學、人工智能算法、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等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建成世界一流的腦與類腦前沿研究和科技創新機構。
國際化跨學科多層次人才團隊
研究院擁有一支學養深厚、視野開闊的跨學科國際化研究團隊,其中教授、研究員21名,包括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等頂尖大師8名、國家、省部級各類高層次人才10余名;近年來,從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等國際一流高校引進了一大批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海外青年研究人員,形成了學科交叉特色明顯、人才梯隊日趨合理的人才發展良好格局。同時,研究院聘有一支技術過硬、愛崗敬業的科研助理、專任研究員、工程技術人員等各類教學科研輔助人員40多名。2018年以來,我院有11人次入選全球高被引學科學家、全球前2%神經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中國高被引學者以及洪堡研究獎等榮譽,正在成長為國內外腦與類腦研究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腦與類腦體系化前沿研究單元
研究院下設認知神經科學中心、計算系統生物學中心、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神經與智能工程中心、類腦智能人機交互研究中心、類腦智能轉化與合作中心等多個中心。建有“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111創新引智基地、“上海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計算神經科學與類腦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級平臺。
全球頂尖大科學儀器設備平臺
研究院擁有腦與類腦前沿研究設備200多臺套,價值超過2億。其中,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是亞洲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腦成像平臺之一,配備5臺涵蓋從小動物到人體全套磁共振成像設備系統、多臺近紅外光、腦電、腦磁圖等實時腦功能監測系統,以及直流電刺激、經顱磁刺激、超聲腦刺激等腦調控系統。認知神經科學平臺擁有光學腦成像設備及認知行為解析設備,包括HyperScope雙光子序列斷層成像平臺、雙光子鈣成像平臺等設施。同時,研究院在建高性能計算平臺,包括大規模異構計算單元,200Gb高速網絡系統和大容量并行分布式文件系統和600張GPU計算單元,整個系統將構建10PB以上大規模存儲,可滿足類腦應用對數據存儲和分析的需要。
承擔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任務
研究院不斷加強科研創新戰略性、前瞻性布局,主動對接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科研創新能級和科研成果質量不斷提升。建院以來,研究院團隊在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JAMA Psychiatry、PNAS、Brain、Molecular Psychiatry等頂級科研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國際高水平論文70余篇,累計承擔參與縱向科研任務72項,立項經費達10億元;橫向科研項目35項,立項經費超9500萬元。團隊牽頭上海市腦與類腦智能基礎轉化應用研究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為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網絡單位,正在承接國家和上海市腦與類腦相關重大研究計劃的戰略研究和任務組織。
全球前沿研究合作伙伴網絡
研究院積極推動類腦智能跨學科國際化合作研究,領銜開展一系列高水平國際合作。與悉尼大學簽訂校際合作協議,聯合成立腦與智能科學聯盟(BISA);與劍橋大學在認知神經科學、類腦智能等領域簽訂校級合作備忘錄,并推動籌建“上海-劍橋腦健康研究院”;與牛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臨床神經科學和計算神經科學領域進一步加深合作;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建“復旦-KCL群體神經科學中心”等。
智能領域產學研重大示范應用
圍繞智能電網、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重大社會經濟民生領域,與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等龍頭企業合作,推動了一批產學研項目的落地。2020年,與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聚焦 “AI大數據”與“AI自動駕駛”,未來將實現中國首個純視覺L4級自動駕駛車隊產業化落地。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跨學科人才培養
研究院依托復旦大學多學科教育資源,開展交叉學科育人,構建國際化的“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方向碩士生、博士生研究生培養體系。截至2021年年底,研究院在讀研究生185名(含直博生84名,三年制博士生43名,工程博士5名,碩士生53名,其中碩博連讀3名,港澳臺留學生1人)。截至2021年6月份,累計畢業研究生10人,其中1人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3人獲學校優秀畢業生,3人在哈佛大學等一流名校中擔任博士后研究員,1人獲評中國優秀創新創業家,另有3人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知名頭部企業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