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熊貓中心)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直屬正司級事業單位,內設15個處室和臥龍神樹坪、臥龍核桃坪、都江堰、雅安4個基地。主要職能是開展大熊貓野外生態與種群動態研究,承擔全國野外大熊貓及其棲息地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評估和大熊貓野外種群動態監測;負責大熊貓人工飼養、繁育、遺傳、疾病防控以及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程的研究與開發,承擔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珍稀野生動物遺傳資源管理及基因庫建設,承擔全國大熊貓譜系管理;開展圈養大熊貓野化培訓與放歸、野外引種工作,開展大熊貓棲息地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指導和開展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協助組織和開展大熊貓國內外合作交流,負責技術指導,開展合作研究,承擔大熊貓國內外合作交流平臺建設;推動大熊貓文化建設、科普教育和宣傳工作;開展大熊貓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推廣與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承擔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科學技術支撐工作。 多年來,熊貓中心扎根四川、立足全國、輻射全球,在大熊貓保護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一是攻克圈養大熊貓繁殖發情難、配種受孕難和育幼成活難三大難關,創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貓人工圈養種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是率先啟動人工繁育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研究,創造性實施“母獸帶仔”培訓,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大熊貓野化培訓、放歸、監測等關鍵技術。該項研究獲第十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三是創新開展大熊貓野外引種研究,破解了圈養大熊貓種群基因不足難題,為野生瀕危小種群遺傳資源保存,野外小種群復壯及歷史分布區重引入做出重大貢獻。四是與境內外多個國家(地區)的動物園以及科研院所開展合作交流,搭建了全球最大、合作最廣的大熊貓合作交流平臺。曾參與包括德國總統、奧地利總統總理等100多個國家(地區)政要來訪外事接待工作。五是拓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領域。建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珍稀動物保護生物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邛崍山、岷山、大相嶺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學國家長期科研基地”。下一步,熊貓中心將堅持保護與研究并重、自主與合作相融,全面建設國家大熊貓飼養繁育中心、大熊貓科學技術中心、調查監測中心、疾病防控中心、合作交流中心、文化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