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站部分公告與職位內容由本站根據官方招聘公告進行整理編輯。由于用人單位需求專業、學歷學位、資格條件、職位編制、備注內容等內容情況復雜且有變化可能,是否符合招聘條件以用人單位公告為準或請聯系用人單位確認。本站整理編輯的職位信息僅供求職者參考,如因此造成的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
職位詳情
基本信息
職位名稱: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專任教師
工作地點:四川達州
招聘人數: 11
報名方式:
站內投遞
截止時間:2025-11-30
崗位職責
塔石人才工作職責和任務根據《四川文理學院塔石人才工程實施意見(試行)》(川文理委〔2023〕58號)《塔石人才引進補充辦法》(川文理〔2024〕48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任職要求
基本條件
1.報考者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思想政治素質好,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愛崗敬業,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2)具備引才崗位所需的專業或技能條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3)身心健康,體檢合格,能正常履行引才崗位職責與工作任務。
應屆畢業生須于2025年12月31日及以前取得普通高等教育博士研究生畢業證和學位證(境外留學人員需持有國家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的學歷學位)。
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報考:
(1)曾受過各類刑事處罰的。
(2)曾被開除公職的。
(3)有違法、違紀行為正在接受審查的。
(4)尚未解除黨紀、政紀處分的。
(5)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和《四川省省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細則(試行)》的相關規定應當回避的。
(6)尚處于國家和我省規定的最低服務期和試用期內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
(7)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規定,由人民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認定的失信被執行人。
(8)法律法規等規定的其他不能報考事業單位的情形。
專業條件要求
專業不限
年齡要求
頂尖人才(A0)和領軍人才(A1)一般不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拔尖人才(A2)不超過55周歲(197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骨干人才(B)不超過50周歲(197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后備人才(C1和C2)不超過45周歲(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青年人才(D)不超過40周歲(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
其他說明
應聘材料
1.《四川文理學院塔石人才應聘登記表》(附件2),按填表說明和注意事項認真、如實、準確填寫表中各項內容。
2.《塔石人才報考信息登記表》(附件3)
3.身份證掃描件。
4.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掃描件(2025年應屆畢業生需提供學生證掃描件)和公開發表的代表作掃描件。
5.留學歸國人員須提供經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證的學歷證明掃描件;
6.其他證明材料(如職稱證書、各類獲獎證書、科研成果證明材料原件掃描件等)。
7.藝術類專業報考者還須提供本人在校或工作期間創作(設計)的代表性作品集(或作品電子文檔)。
聘用形式及引進待遇
(一)聘任方式
全職引進后按照工作任務考核,實行編外年薪制聘任并提供配套待遇。在兩個聘期結束且考核合格可轉入長期教職崗位,符合公招公告相關條件且通過公開考核招聘的可納入事業單位編制管理。
(二)編外年薪制引進待遇
1.頂尖人才(A0)、領軍人才(A1):待遇面議。
2.拔尖人才(A2):提供安家費60萬元;提供稅前年薪50-60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100萬元、社科類30萬元;提供學術假期3個月。
3.骨干人才(B):提供安家費60萬元;提供稅前年薪40-50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70萬元、社科類20萬元;提供學術假期3個月。
4.后備人才(C1):提供安家費60萬元;提供稅前年薪25-30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30萬元、社科類15萬元;提供學術假期3個月。
5.后備人才(C2):提供安家費60萬元;提供稅前年薪23-25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25萬元、社科類12萬元;提供學術假期3個月。
6.青年人才(D):提供安家費60萬元;提供稅前年薪20-23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20萬元、社科類10萬元;提供學術假期3個月。
7.其他人才:提供稅前年薪15萬元;提供科研啟動費自科類14萬元、社科類7萬元;
C1及以上人才可協助解決配偶工作,后備人才(C2)及青年人才(D)的博士人才,若其配偶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可經學校研究同意后協助解決配偶工作。
附件下載
您與該職位匹配度: ***,已超過了
*** 的競爭者,建議************
您在 ?位置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碩博QQ交流群:1015865503
,進微信群請加:gzgxrcw06)
重要風險提示:如招聘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向求職者提出收取押金、保證金、體檢費、材料費、成本費,或指定醫院體檢等,求職者有權要求招聘單位出具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許可證明材料,若無法提供相關證明,請求職者提高警惕,有可能屬于詐騙或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