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
人才是引領創新驅動的“第一資源”,為吸引更多海外英才回國建設,國家提供了很多支持的政策待遇,
而國內科教事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海外留學生、學者提供了更多機會與選擇。
為響應國家的人才建設,
高校人才網積極為海外留學及擁有海外工作經驗的高層次人才提供全球引才論壇、海外優青引進、海外宣講等服務,
使全球英才遠在國外也能接收到國內眾多高校及科研平臺的單位優勢、引才政策、發展前景等信息,
助力雙方更高質量的“雙向奔赴”。
全球引才論壇
納入編制,待遇優厚

蘇州科技大學2023年第4屆優秀青年學者論壇(已結束)

招賢納士丨2024年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已結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3翔龍鳴鳳科學論壇之全球青年學者論壇邀請函(已結束)

啟動報名|北京工業大學第七屆日新論壇誠邀全球英才(已結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寧波創新研究院關于召開第五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的通知(已結束)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學溥淵國際青年科學家論壇(已結束)

2023年第四屆西湖大學工學院云谷青年學者論壇啟動報名(已結束)

廣邀英才!浙江財經大學第五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等你來!(已結束)

尋找“發光”的你|成電深圳高等研究院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邀您參會!(已結束)
更多論壇活動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海外優青項目
享多重待遇,依托單位重點推薦
黑龍江哈爾濱

東北林業大學
雙一流
211
東北林業大學創建于1952年,坐落于美麗的“冰城夏都”哈爾濱,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國家“211工程”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是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同時也是黑龍江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
山西太原

太原理工大學
雙一流
211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其前身是創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直屬于國家煤炭工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江蘇南通

南通大學
高校
南通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地方綜合性大學,是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建設高校。學校始建于1912年,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創辦,至今已有百十一年辦學歷史,辦學至今先后走出了10位兩院院士。綜合實力在《2023中國大學評價》中列第102位,自然指數排名居內地高校第91位,ESI列內地高校綜合排名第113位。
浙江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
高校
浙江師范大學是浙江省首批重點建設高校,學校1956年創辦于杭州,1965年南遷金華,學校現已形成“一主多副”的多校區辦學格局,現由金華校區、杭州校區(西湖、蕭山)等組成。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近30000人(含獨立學院),研究生9000余人,留學生3000余人。學校擁有教職工3000余人,包括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國家級人才40余人,省部級人才100余人。學校現有69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擁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國家“111計劃”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有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20個學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學科。
浙江杭州

湘湖實驗室
科研機構
湘湖實驗室2022年6月啟動建設,遵循“國際一流、交叉融合、特色鮮明、支撐產業”的原則,圍繞“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綠色智慧高效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與生命健康”,著力破解農業領域重大科學與技術問題,突破生物種業、綠色健康高效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浙江杭州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中科院系統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簡稱“杭高院”)成立于2019年,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同舉辦的新型教學科研機構,是國科大直屬二級學院、杭州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和浙江省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浙江杭州

白馬湖實驗室
科研機構
白馬湖實驗室(能源與碳中和浙江省實驗室)成立于2022年6月,是經浙江省政府批準,由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大學、西湖大學聯合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總部基地位于杭州市濱江區白馬湖畔,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實驗室5年建設投入85億元。至2026年,計劃匯聚人員1500人以上,打造30-40支國際一流科研創新團隊。
廣東湛江

廣東海洋大學
高校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海洋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廣東深圳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985
211
雙一流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規格”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圳市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成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的生力軍。
浙江杭州

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
科研機構
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由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學合作共建,具有獨立事業單位法人性質的高能級創新平臺,由浙江大學負責運營和管理。創新中心坐落于嘉善縣祥符蕩科創綠谷,總面積約1350畝,項目總投入132億元。
浙江杭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
科研機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研究院(簡稱“西電杭研院”)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蕭山區共同建設的新型產教融合創新綜合體,于2021年落地蕭山科技城,正式園區占地面積560畝,總建筑面積99.4萬平方米,總投資83.2億元,預計于2024年7月投入使用。西電杭研院堅持以打造“應用型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創新體系”為理念,著力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策源、技術概念驗證”的“四輪共進”式新型研發機構,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浙江省“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貢獻“西電力量”。
陜西西安

西北工業大學
雙一流
西北工業大學(簡稱西工大)坐落于陜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1960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七五”“八五”均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進入“211工程”,2001年進入“985工程”,2017年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是“卓越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發起高校。
山東威海

山東大學(威海)
雙一流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山東大學目前有18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5個學科進入ESI前1‰,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所學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
遼寧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
985
211
雙一流
大連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國工業體系建設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建校74年來,學校先后入選國家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大學建設序列,涌現出以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為代表的杰出科技英才,以“改革先鋒”倪潤峰等為代表的優秀企業家,師生和校友參與創造了第一臺激光器、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座核電站、第一根無縫鋼管、第一座現代化油港等新中國科技史的諸多“第一”。
廣東佛山

季華實驗室
科研機構
季華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啟動的首批省實驗室之一,對標國家實驗室,打造先進制造科學與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高端的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曹健林擔任理事長和主任。
江蘇蘇州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中科院系統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是中國科學院唯一一家整建制專業從事醫療器械、試劑研發與工程技術研究的國立科研機構。
湖北武漢

武漢理工大學
211
雙一流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辦學125年特別是近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7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是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學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碩士生23000余人,留學生800余人。
上海

上海大學
雙一流
上海大學是上海市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江蘇南京

南京郵電大學
雙一流
南京郵電大學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被譽為華夏IT英才的搖籃。學校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現有博士后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類別)12個,本科專業62個。作為主要協同單位入選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作為牽頭單位入選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個,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近30個。
黑龍江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
211
雙一流
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學校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防七子”之一、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吉林長春

吉林大學
985
211
雙一流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吉林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
211
雙一流
學校秉承“強師報國,求實創造”的東師精神,努力向世界一流師范大學建設目標邁進,建校70余年,形成了“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被譽為“人民教師的搖籃”。
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
211
雙一流
華北電力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重點建設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群,2022年,學校順利通過首輪“雙一流”建設評估并進入第二輪建設高校名單,電氣工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
北京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
雙一流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5月,屬于獨立的實體研究機構,掛靠在地空學院。能源研究院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立足能源領域全局及國際前沿,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能源智庫和能源科技研發推廣平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能源戰略與政策、智慧能源、頁巖油氣、地熱、新能源及能源國際合作等領域,初步形成了軟硬結合的學科特色。
北京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
研究機構
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簡稱“北京量子院”)是由北京市政府牽頭,聯合北京多家頂級學術單位共同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量子院的宗旨是瞄準世界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技前沿和國家在量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戰略需求,
山西太原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中科院系統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山西煤化所”)是隸屬于中國科學院的高技術基地型研究所,主要從事能源環境、先進材料和綠色化工三大領域的應用基礎和高技術研究與開發。
江蘇南京

南京大學
985
211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 [81] ,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浙江杭州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
科研機構
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簡稱科創中心)成立于2019年2月28日,是杭州市和浙江大學全面深化市校戰略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
湖北武漢

中國地質大學
211
雙一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位于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腹地,現有南望山校區、未來城校區兩個校區。
廣東佛山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高校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即將更名為佛山大學)坐落于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嶺南歷史文化名城——廣東佛山,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肇始于1958年創辦的佛山師范學院和華南農學院佛山分院,迄今已有65年辦學歷史,是一所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的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廣東廣州

暨南大學
211
雙一流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廣東省共建的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中央統戰部管理。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蒞臨暨南大學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希望暨南大學堅持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
廣東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
985
211
雙一流
華南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世稱紅色甲工),承百年文脈;海納百川,高起點出發,學校正式組建于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期,匯集了華南、中南地區理工科領域的精英,是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堪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
廣東東莞

東莞理工學院
高校
東莞理工學院是廣東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示范校,坐落于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由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任名譽校長。
更多重點單位持續更新中,敬請關注!
海外人才主要匯聚地

哈佛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波士頓大學
東北大學
耶魯大學
布朗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斯坦福大學
華盛頓大學
等30多所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麻省理工學院
波士頓大學
東北大學
耶魯大學
布朗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斯坦福大學
華盛頓大學
等30多所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劍橋大學
牛津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
洛桑聯邦理工大學
魯汶大學
PSL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尼黑大學
皇家理工學院
薩克雷大學
等40多家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牛津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
洛桑聯邦理工大學
魯汶大學
PSL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慕尼黑工業大學
慕尼黑大學
皇家理工學院
薩克雷大學
等40多家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歐洲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澳門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東京大學
大阪大學
悉尼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
等10多所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
澳門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東京大學
大阪大學
悉尼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
等10多所知名高校及地區學聯
西太平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