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些產業不僅創新活躍、技術密集,更承載著引領國民經濟發展、推 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任,是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指引下,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被明確為發展重點,同時,量子、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也被視為未來產業的新賽道。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加快新興產業的布局與培育,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科技日新月異、市場瞬息萬變的當下,對于人才而言,哪些“新風口”值得緊密關注?
新一代信息技術
聚焦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等范疇。
數字技術
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創新、生產和服務,涵蓋電子信息設備制造、軟件開發、數據處理等領域。
量子信息
以量子力學原理為基礎利用量子系統的特性進行信息感知、計算和傳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
致力于開發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并推動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產業。
新材料
以新材料及其相關技術和裝備為主導的戰略性產業,具有技術密集、高附加值和國際性強等特點。
高端裝備
生產制造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的產業,涵蓋航空、衛星、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
機器人
涵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多個領域,推動智能化生產與服務的發展。
類腦智能
受腦神經機制啟發,通過軟硬件協同實現機器智能,旨在模仿和提升人類認知能力。
基因與生物技術
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手段進行產品開發和應用的新興產業,涵蓋醫藥、農業等多個領域。
生命健康
以人的健康為核心,涵蓋醫療衛生、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領域,提供健康產品與服務的重要產業。
綠色食品
以生產安全、優質、營養的農產品為宗旨,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涵蓋生產、加工、銷售等。
深海空天地
涵蓋深海、空氣、太空及地面等多元領域的綜合性產業,涉及技術研發、資源利用及相關服務。
-
·廣州
構建生物醫藥產業“1+N”專項政策體系,推動華為廣州研發中心(一期)竣工投產,支持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間互為應用場景、互為配套,推進建設大灣區“綠能谷”。
-
·深圳
將實施戰新產業集群能級提升工程,滾動完善提升“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體系;全國首部低空經濟法規于今年2月1日在深圳正式實施,助力本地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
·佛山
一方面,大力推進新型儲能、醫藥健康、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新材料、安全應急等新興產業結群聚集;另一方面,積極布局綠色氫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
-
·惠州
將以東江實驗室新型醫用重離子加速器、醫用同位素及靶向藥物等技術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醫療器械、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和生物制劑產業,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
-
·肇慶
近年來,以小鵬汽車為代表的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也被省里列為珠江口西岸儲能產業集聚重點城市。
-
·中山
聚焦光電成像及新型顯示等細分領域,布局建設光電產業基地,做精做細光電產業鏈條,打造“灣區光谷”。
-
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個領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6G、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未來產業,打造世界領先的未來產業策源高地。
-
全力落實新一輪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民用航空、空間信息等高端產業集群。
-
優先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從而明確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
-
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未來網絡、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深海空天等領域,實施20項左右前沿技術攻關,推動15個省級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
-
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新型顯示、動力電池、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
大力打造現代制造業集群,加速推進現有產業基礎引領躍升、前沿技術產業落地。目前,衛星互聯網、生物制造、生命科學、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來能源等六大未來產業正在重慶加快布局。
-
優先發展未來網絡、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機器人、合成生物、未來醫療、氫能與儲能、前沿新材料、柔性電子9個產業,探索發展量子信息、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及核技術應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智能仿生與超材料6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