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化學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前身可追溯到創(chuàng)辦于1897年的求是書院和育英書院。先后有紀育灃、王葆仁、吳征鎧、王序、盧嘉錫等35位中外院士在我系學習或任教。經過百余年發(fā)展,化學系已發(fā)展成為綜合實力雄厚、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化學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研究機構。現有博士后流動站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3個,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兩次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在世界著名大學學術排名中均位居全球前50位。化學分析測試平臺是依托化學學科的校級公共測試平臺(點擊觀看宣傳片),下設磁共振中心、色譜與質譜中心、電子顯微中心、X射線與光譜中心、熱分析中心等5個分中心,其中磁共振中心是浙江大學核磁共振技術集群(學校六大先進技術集群之一)的核心力量,現有7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包括5臺液體核磁(2臺400兆、1臺500兆和2臺600兆)和2臺固體核磁(400和600兆各1臺),另外新購置了600兆動態(tài)核極化固體核磁共振譜儀(DNP-NMR)和800兆超靈敏核磁譜儀各1臺。因科研工作需要,現公開招聘核磁領域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及優(yōu)秀青年人才。
(一)求是特聘學者
求是特聘教授崗或求是特聘實踐崗。應聘者原則上應擔任高水平大學教授或相當職務;學術成就突出,在同行中具有廣泛影響力,能夠帶領本學科引領或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和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申請當年1月1日未滿55周歲。
(二)求是實驗/實踐崗
任海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所大型儀器平臺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或高級大型儀器資深管理者;具有豐富的大型儀器研發(fā)、應用工程實踐等方面的經驗;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取得原創(chuàng)性的成果,在同行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具有創(chuàng)新性、戰(zhàn)略性思維,能夠引領團隊從事高質量的大型儀器研發(fā)技術工作;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0周歲。
(三)“百人計劃”研究員
取得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學位,具有國際高水平大學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相當學術水平,或有意愿依托我系申請海外優(yōu)青項目的優(yōu)秀青年學者;為所從事研究領域的青年拔尖人才,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的發(fā)展?jié)摿Γ瓌t上能獨立發(fā)展一個符合學科發(fā)展要求的學術方向;年齡一般在35周歲左右。
二、工作和生活待遇
根據引進人才的崗位和相關規(guī)定為獲聘教師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優(yōu)厚的科研啟動經費、良好的辦公實驗空間等;積極推薦并協(xié)助申報國家、省部級人才計劃或項目,如入選可享受國家和浙江省提供的相應補助、獎勵及經費支持等。
三、招聘方向
前沿核磁共振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
四、申請材料
1.詳細個人簡歷:自本科開始至申請之日連續(xù)的學習、工作簡歷,發(fā)表的論文、著作目錄,主要教學、科研成績,承擔的科研項目、專利及獲獎情況等;
2.代表性學術成果;
3.研究工作總結,未來教學、科研工作計劃;
4.不少于3封推薦信。
五、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夏老師
電話:+86-571-87951895
郵箱:qxia@zju.edu.cn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866號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海納苑5幢C333
報名截止日期:2024年7月31日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www.chem.zju.edu.cn/chemcn/2024/0628/c55328a2940610/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