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所/中心 School |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 |
招聘崗位 Recruitment Position | 博士后1-2人 |
研究專業/方向Department/Area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自動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情感計算(包括AU檢測、表情識別、視線估計、情緒識別等)、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等相關方向 |
實驗室介紹 Laboratory Introduction | 情感與認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Lab for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Intelligent Robotics,ACIR),成立于2017年(原名:情感智能機器人實驗室,LAIR),以賦予機器人真正的智能、認知與情感能力,并實現人類情感與認知數字化為發展目標,主任為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王韜研究員。我們相信,在未來的生活中,情感與認知智能機器人將不可或缺,在家庭、安全、教育、商業、健康、文旅等領域中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實驗室以所提出的情感與認知大模型為理論核心,依托先進的自研精細表情識別、注意焦點分析、生理指標檢測、大模型理解分析等技術,已經使機器人擁有情緒狀態識別、注意認知評估、身心健康監護等能力,并正在優化智能機器人對人類進行個人性格分析、決策風格推演等任務。其自研的具身智能實體機器人,能夠完成生活管家、工作助理、情感伙伴等角色的任務。實驗室的模型、技術及原型產品,可以應用在養老陪護、金融、安全等重要領域。 實驗室(包括實驗室前身)已培養出站博士后1名(現在清華大學任職),畢業博士2名、碩士15名,部分畢業生選擇前往世界知名學府繼續深造,另有學生畢業后加入華為、阿里巴巴、英特爾等計算機、互聯網企業,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例如英特爾中國年度最佳員工獎等)。 實驗室還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即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共建北大-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情感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主要研發、探索、實踐以及展示承載情感智能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發布的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天軼”,搭載了具身智能情感大模型,其中的情感模型源于ACIR實驗室研發的情感與認知技術,通過該技術賦能,“天軼”可以對人類情感進行反應。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情感與認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在情感智能領域的先進算法與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機器人硬件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情感化、智能化、個性化的人形機器人情感智能應用,使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實驗室網站:https://acir.pku.edu.cn/index.htm |
合作導師 Mentor | 王韜,理學博士,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Research Professor),情感與認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主任,北大-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情感智能應用聯合實驗室主任,北京計算機學會秘書長(兼機器人情感計算專業委員會主任)。王韜研究員從事計算機系統結構、情感與認知計算、智能機器人系統、系統建模與推演方向的研究,主持國家、省部級以及重要橫向項目10余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4項省部級獎勵,獲專利授權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多篇論文獲得國際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王韜研究員曾成功研發當時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高性能可編程無線網絡底層體系結構和軟硬件算法開放平臺,并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OSU)等院校使用。所提出的情感與認知模型及算法,具有表情識別、注意分析、心率檢測、情感理解、性格評測等能力;所研發的實體智能機器人,能夠完成情感交流、琴棋書畫、迎賓導覽等多項任務,多次代表北京大學參展。 王韜個人主頁:https://ceca.pku.edu.cn/people/faculty/wt/index.htm |
職位描述 Position Description | 1. 在合作導師的指導下,從事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情感計算、情感智能機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2. 協助合作導師完成相關課題研究和進行科研項目的申請與管理工作。 |
年薪標準 Annual Salary | 按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相關規定,待遇從優(包括五險一金、博士后住房補貼等);另外提供有競爭力的項目津貼和績效 |
候選人基本條件 Basic Qualifications |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遵紀守法,有團隊奉獻精神; 2. 年齡35周歲以下,獲得過國內外著名大學、科研院所的博士學位3年之內; 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自動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 4. 在如下一個或多個相關方向有較深入研究:情感計算(包括AU檢測、表情識別、視線估計、情緒識別等)、Human-Robot Interaction(HRI); 5. 具備較強的編程能力,精通主流編程語言,如C++ /Java /Python等; 6. 在高水平國際會議和學術期刊發表過相關論文(包括但不限CVPR, ICCV, ECCV, NIPS, ICML, AAAI, TPAMI, IJCV等),或有高水平競賽獲獎經歷。 |
申請材料 Applicant Documents | 申請人簡歷及能體現個人能力的相關資料 (包括但不限于個人情況、教育經歷、研究經歷、博士后期間的工作設想、科研能力、技術背景、代表性論文、論文成果目錄等);請發至聯系人郵箱,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
聯系人 Contact Information | (點擊查看) |
截止日期 | 長期 |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postdocs.pku.edu.cn/bshzp/zwxx/e0565f93ecca454d982237bd79a6e672.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