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和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學校高度重視博士后隊伍建設,將博士后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全局中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持續推動博士后隊伍規模倍增、質量倍增、效能倍增。為更好打造學校青年人才隊伍,賦能學校“雙一流”建設,北京理工大學誠邀海內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隊伍,共謀發展,共鑄輝煌!
一、團隊簡介
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納米制造與微納光子學”課題組依托北理工物理學雙一流學科(全國僅十個、工信部唯一入選基礎學科),由
團隊現有4名教師,全部成長為國家級人才,包括領軍人才1名、青年人才3名;博士后2名,研究生30余名。團隊成員以第一/通訊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Mater.、Sci.Adv.、Nat.Commun.等上發表頂級期刊文章100余篇,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可提供高水平學術合作和職業發展規劃指導。主要方向包括:1.先進納米制造方向:半導體加工技術;納米剪紙3D微納形變制造技術;飛秒激光直寫與微納尺度3D打印;多物理場輔助4D微納加工技術。2.微納光子學方向:微納結構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光學手性物質精準制備與調控;快速高分辨空間光調制;微納光機電調控;紅外探測材料。
二、團隊帶頭人簡介
李家方,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國家級領軍人才。2009年于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光物理實驗室工作,2017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訪問研究,2018年入職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研究聚焦于三維納米制造技術,以及微納尺度下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2018年提出納米剪紙三維微納加工技術,2020年發展微納應變光電子學方向,2024年實現納米剪紙微型轉子的光電鑷自由操控。研究成果在Sci.Adv.,Nat.Commun.,Adv.Mater.,Light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文章100余篇,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網、Science Daily、MIT News等媒體專門報導。擔任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微納專業委員會、中國物理學會應用物理前沿推介委員會委員,《半導體學報》(英文版)和《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中國激光雜志社青年編委,承擔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北京市、廣東省項目/課題十余項。
三、團隊成員簡介
段嘉華,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級青年人才。長期致力于納米尺度上新奇光學現象和光與物質相互作用調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提出了納米光源調控的系列新方法并揭示了光學拓撲轉變的新機制。2020年同世界其他三個研究小組一起首次提出了“光學魔角”的新概念,被領域專家評為“轉角光子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相關成果榮獲2021年FallingWalls國際跨界創新科學突破大獎、西班牙皇家物理學會年度最具價值論文獎、入選2023年中國光學十大影響力事件。2022年基于雙曲光學色散成功實現中紅外光場的納米聚焦和傳播調控,助力于光電子芯片和下一代信息光學器件開發,相關技術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專訪。創新成果在Nat.Mater.、Nat.Rev.Phys.、Nat.Commun.、Sci.Adv.、Nano.Lett.、Adv.Mater.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九十周年Science專刊、歐洲物理學會、美國科學促進會、中國光學等主流媒體報道。承擔基金委、科技部項目多項,做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報告十余次。擔任Nature、Nat.Mater.、Phys.Rev.Lett.等學術期刊審稿人和波蘭國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
段瀟洋,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級青年人才。2019年于海德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獲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具有豐富的微納加工及表征經驗,并獲得德國Raith公司微納工藝獎勵(全球每年三人),隨后分別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和以色列理工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24年入職北京理工大學。從事微納光子學領域的研究,專注于可見光波段動態超構材料的關鍵科學問題,探索新材料在微納尺度下的制備工藝和調控特性,拓展其在超分辨顯示技術、動態片上激光器、動態全息成像、光通訊、光傳感和超靈敏探測等領域的應用,為超構材料在智能光學芯片領域奠定了基礎。已發表學術論文31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13篇,包括Science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ESI高引用),Nano Letters2篇,Advanced Materials1篇。論文總引用4000余次,H-index:24,Top1%ESI高被引用論文4篇。
汪洋,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導,國家級青年人才。2019年博士畢業于南京大學,同年進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開展傳感器芯片研究,2021年入職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長期從事先進納米制造和基于微納結構的光熱調控研究,發展鈉基等離激元器件新領域,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性能堿金屬鈉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的研究工作入選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和2020年度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發表SCI論文2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包括Nature,Adv.Funct.Mater.,LightAdv.Manuf.,Adv.Opt.Mater.等,授權中國、美國、日本發明專利3項。主持和參與國家基金委青年項目、面上項目、重點項目等。2023年入選北京市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24年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計劃。
四、應聘條件
1.具有微納光學、微納加工、光學物理、信息光學等相關專業背景,具有良好的主動性、團隊意識和英文寫作能力;
2.在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已取得博士學位,且一般畢業不超過3年;或者近期內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3.年齡35周歲及以下,品學兼優、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較強的創新活力和學術潛能,具備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4.將在以下方向中開展研究:先進納米制造,微納光子學,微納光機電系統,微納傳感器,光學顯示芯片;
5.符合國家、學校博士后招聘的有關要求。
五、崗位及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青年人才,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基本年薪40萬元起(含課題組配套)。
2.團隊崗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較好的青年人才,培養團隊青年骨干,基本年薪30萬元起(含課題組配套)。
3.根據學校政策,辦理在京落戶、子女入托等;提供博士后公寓,條件優越,拎包入住,優秀者可留校轉教研崗職位。
六、應聘方式
應聘者需將申請材料(包括個人簡歷、曾參與的重要科研項目及個人貢獻、1-3項代表性學術成果)發送至(點擊查看),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注明“
聯系人: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
聯系電話:13269392558
郵箱:(點擊查看)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bf1jkq2rZaFtVAEy7IYjyA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