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是青年科技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和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學校高度重視博士后隊伍建設,將博士后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全局中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持續推動博士后隊伍規模倍增、質量倍增、效能倍增。為更好打造學校青年人才隊伍,賦能學校“雙一流”建設,北京理工大學誠邀海內外青年博士加盟博士后隊伍,共謀發展,共鑄輝煌!
一、團隊簡介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依托ESI前1‰的化學學科和原子分子簇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電轉換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新能源戰略需求,以實現“雙碳”為目標,聚焦新型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光伏器件研究,圍繞創制高性能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新材料體系開展創新研究,旨在通過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新材料制備與高效電池器件構筑,解決高效率兼具高穩定性的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開發過程中所面臨的科學難題,促進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團隊現有特聘教授1名(入選國家級領軍人才),研究員1名(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團隊具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可提供高水平學術合作和職業發展規劃指導。
二、團隊負責人簡介
王金亮,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2003年和2008年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導師裴堅教授)。2013年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并入職北京理工大學組建了獨立科研團隊。2018年入選首批北理工特立青年學者。202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2024年入選國家領軍人才。現任北理工化學與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研究所副所長和光電轉換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新型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合成與光伏器件研究。面向國家雙碳新能源戰略需求,提出了硫/硒非對稱雜化的材料合成新策略,實現了電子給受體材料光電性質的精準調控和光伏器件性能的突破等。先后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面上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課題。至今在J.Am.Chem.Soc.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90余篇,20 余篇論文先后入選ESI 高被引或熱點論文。先后入選中國化學會高級會員和國際知名期刊《SusMat》、《Energy Materials》、《Energy Lab》、《Battery Energy》和《EcoEnergy》的青年編委。
三、招聘方向
1.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合成與表征;
2.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器件物理與表征;
3.有機光催化材料合成與性能表征。
應聘條件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
2.海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博士畢業生,且一般畢業不超過3年,或者近期內能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3.年齡不超過35周歲,特立博士后年齡不超過30周歲,擬申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者應符合相關國家相關要求;
4.具有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學科背景或具有有機/高分子材料合成與光電器件表征技術等電池相關研究經歷,專業基礎扎實,有上進心,具有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在相關領域已取得代表性成果;
5.符合國家、學校博士后招收的其他要求。
四、薪資待遇與發展平臺
01薪資待遇
1.特立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青年人才,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基本年薪30萬元起。
2.團隊崗博士后:主要面向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較好的青年人才,培養團隊青年骨干,基本年薪20萬元起。
3.根據學校政策,辦理在京落戶和子女入托入學等,出站后,在滿足學校相關規定和標準基礎上,可聘任至相應崗位。
02發展平臺
北京理工大學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博士后研究人員可依托學校化學與化工學院科研工作站以及原子分子簇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光電轉換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海內外青年人才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
五、應聘方式
應聘者請將申請材料(包括個人簡歷、曾參與的重要科研項目及個人貢獻、代表性學術成果)發送至(點擊查看),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注明“應聘博士后+姓名+專業”。
聯系人: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王老師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86wzoX6LLoV7772yYDmv9w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