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于2015年9月由科技部批準建設,2022年11月成功入選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建設名單,山東大學是全國重點實驗室主要共建單位。實驗室建設以服務制造強國、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重大戰略為主線,圍繞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低、作業能耗大等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工程機械數字化設計制造、健康管理與智慧運維、施工智能調控、智能自主作業與協同前沿技術研究,突破高原、高寒、深地等復雜/極限工況下長壽命、高可靠的工程機械設計制造維護關鍵技術。
山東大學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山東大學全重實驗室”)主要面向研發覆蓋隧道與地下工程全工法、全工序、全過程的智能裝備集群與技術服務體系,實現隧道與地下工程智能施工。山東大學全重實驗室主任由國家杰青李利平教授擔任,實驗室人員涵蓋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次,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獲得者5人次,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次,山東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次,泰山學者青年專家9人次,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6人次。自山東大學全重實驗室組建以來,實驗室人員在西部某鐵路、新疆某引水工程、滇中引水、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穿黃盾構等重大工程中勇擔重任,全面建設“產-學-研”示范基地。貫徹山東大學“服務山東戰略”,厚植齊魯,推動與中國中鐵、中鐵五局、中建鐵投、山東高速、山東鐵投、濟南地鐵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始終堅持面向國家戰略及需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因科研工作需要,山東大學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誠聘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優秀青年學者加入,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招收條件
1.身心健康,思想品質優秀,恪守學術規范,具有嚴謹治學態度和良好團隊精神,能獨立或指導研究生開展相關工作;
2.近3年或即將在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或科研機構獲得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
3.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以及符合團隊博士后崗位要求;
4.具有清晰的博士后科研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須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5.具有科技創新、開放開源與共享創新,以及提質、降本、增效相關研究經驗者優先;在國內外高水平刊物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過論文者優先。
二、崗位需求
結合學校發展政策及山東大學全重實驗室建設需求,擬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若干名優秀博士后。
1.專業要求
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2.擬從事研究方向
(1)隧道與地下工程災變分析方法與主動預控技術。聚焦隧道與地下工程重大地質災害防控難題,加強巖土工程、計算力學、軟件工程與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突破以近場動力學與離散單元法為核心的巖土工程災變分析方法與可視化仿真技術,自主研發巖土工程災變分析軟件與可視化復現系統,再現地下工程圍巖災變演化過程與地下水運移規律,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災變預判AI大模型與預控決策智腦平臺,實現重大地質災害由被動防治向主動預控轉變,推動隧道與地下工程防災減災學科發展。
(2)隧道施工地質災害透徹感知與智能預警技術。聚焦高壓突水、高溫突水、大體積塌方等災害前兆信息測不到、虛警難題,加強電子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與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發極端環境(海底腐蝕、高溫高壓等)下高性能無線實時監測元件(應力、位移、滲壓等),開發復雜施工場景下災害及人員的異常行為機器視覺分析技術與裝備。開發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融合分析方法,推演災害發展態勢、監測盲區信息,輔助制定隧道防災決策方案,推動無人化感知、智能預警技術發展。
(3)鉆爆法智能建造機器人與協同作業技術。瞄準地下工程作業模式變革的關鍵任務節點,推進“機器人+智能建造”交叉融合,突破地下工程機器人設計理論、全域感知技術、自主作業與智能控制方法,研制國際領先的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機器人裝備集群,搭建機器人-高端裝備協同的智能建造管控系統,打造智能建造示范樣板工程。
(4)掘進機法智能建造高端裝備與決策支持系統。聚焦掘進機法隧道建造安全風險管控難題,推進“多源數據+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突破超前地質預報、地層界面識別、氣體環境監測、滾刀磨損監測、同步注漿檢測、智能輔助決策等地質-盾構-結構多源異構信息感知關鍵技術,研發掘進機法智能建造高端裝備開發數據-邏輯知識雙驅動的決策支持系統,助力掘進機智能升級、邁向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新時代。
(5)超長定向鉆注一體化智能裝備及關鍵技術。面向地下空間重大地質災害防控與災后應急處置重大需求,開展超長定向鉆注一體化技術研究,研制快速鉆進、隨鉆感知預報、導向糾偏、千米級靶向處置技術,形成鉆進、預報、導向、注漿四位一體的超長定向鉆注一體化技術體系,為地下工程災害防控與處置提供技術及裝備支撐。
(6)隧道與地下工程智慧運維體系。秉承隧道運維信息化、少人化和智能化發展趨勢,融匯巖土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和軟件工程等學科專業,開展理論、技術、材料與裝備研究,突破運維裝備輕量化、病害精準判識與快速治理等核心技術,解決隧道運營期結構病害智能巡檢與高效整治的難題,為隧道智慧運維提供裝備和技術支撐,保障隧道工程安全、高質量運營。
(7)新能源裝備與深地儲能工程關鍵技術。瞄準國家能源安全與雙碳戰略需求,通過智能建造、系統工程理論、控制科學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等學科交叉融合,聚焦深地儲能多場耦合力學機制研究,圍繞深地壓縮空氣儲能硐室穩定性、氣密性與耐久性,建立地下地上一體化系統過程模型,實現多能互補儲-運-用系統協同優化,打造百兆瓦級深地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集成示范工程,形成綠色、高效、經濟的深地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裝備體系,打造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質生產力儲能系統。
(8)隧道與地下工程抗沖擊與防護技術。作為具有重要政治經濟意義的生命線/咽喉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在其服役期內極易遭受軍事打擊、恐怖襲擊或?;芬馔獗ǖ耐{。面向隧道與地下工程服役安全需求,開展極端荷載作用下隧道與地下工程動力響應與韌性提升研究,研發適用于隧道與地下工程的系列韌性材料與結構,重點聚焦隧道與地下工程損傷特征智能感知、圍巖-襯砌-支護體系損傷破壞機理,特色研究包括(1)基于“機器人+人工智能”的隧道韌性評價方法。(2)基于“仿生材料”的隧道韌性提升方法等,為隧道與地下工程服役安全提供技術與裝備支撐。
三、待遇及政策支持
具體支持政策、發展路徑參考山東大學官網通知(山東大學2025年博士后招收公告-人才招聘網(SDU.EDU.CN))。
1.薪酬待遇
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實行年薪制,按招收類別分別提供相應薪酬待遇,最高年薪可達55.6萬。
招收類型 |
卓優博士后支持計劃 |
特別資助類 |
重點資助類 |
項目資助類 |
綜合年薪 (稅前,含屬地生活補貼) |
≥46萬元 |
≥36萬元 |
≥26萬元 |
≥18萬元 |
科研資助經費 |
為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提供每年1萬元科研資助經費,支持2年; 為卓優博士后提供人文社科3萬元/年、自然科學5萬元/年科研經費,至多支持3年。 |
|||
租房補貼 |
不租住博士后公寓且學校駐地無房產的統招博士后(含外籍博士后)可享受每月800元租房補貼,至多支持24個月; 卓優博士后可申請青年教師公寓或享受每月1500元租房補貼,至多支持36個月。 |
|||
學校承擔的社會保險和公積金 |
學校為中國籍博士后按照在職教師同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
|||
遴選方式 |
學校統一遴選(每年一批) |
學校統一遴選(每年三批) |
教學科研單位組織遴選 |
教學科研單位或科研團隊自主遴選 |
2.地方政策(濟南)
(1)對符合條件的全職博士后人員,給予每人每月5000元補貼,最多不超過24個月。
(2)博士后出站后留濟的(符合相關條件的),給予最高25萬元留濟補貼(詳見濟南人才網:RC.JINAN.GOV.CN)。
3.條件保障
優質的科研環境 |
學?,F有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各類平臺基地2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部委級平臺64個,另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190余個。 山東大學全重實驗室擁有國際一流的科研平臺與設備,依托多個國家級、省級平臺,具備堅實的研究基礎和優質的科研環境。 |
高水平的基礎教育資源 |
一貫制附屬中小幼教,為博士后子女提供最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三所幼兒園和一所小小園,均是省級示范幼兒園和省、市雙“十佳幼兒園”。兩所附屬小學、一所合作小學,均為“山東省規范化學?!薄8綄僦袑W為全國教學先進單位、山東省級規范化學校、山東省教學示范學校,在2018中國最具影響力初中排行榜100強名列第2名。 |
設施完善的博士后公寓 |
學校為符合租住條件的統招博士后提供公寓優惠租住。濟南校本部有洪家樓校區和千佛山校區兩處博士后公寓,基礎設施完備齊全。青島、威海校區可為博士后提供教師公寓、高層次人才公寓等租住。 |
四、申請程序
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隨時接收報名并組織考察遴選。其中,2025年度“卓優博士后”支持計劃——海外引才項目現已啟動,招聘條件及支持政策詳見山東大學官網(山東大學2025年度“卓優博士后”支持計劃—海外引才項目招收公告-人才招聘網(SDU.EDU.CN)),報名時間截至為
應聘者請將相關應聘材料發送至郵箱(點擊查看)。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郵件標題注明:“博士后應聘+具體博士后類型+姓名+畢業學校+專業+擬研究方向”。
應聘材料:
(1)個人簡歷(應包括學習和工作經歷、已發表的科研論文列表、所獲榮譽獎勵、照片、聯系方式等);
(2)學歷或學籍/資格證書/獲獎證書復印件;
(3)代表性論文全文(5篇)。
山東大學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sklimacm.sdu.edu.cn/info/1043/1334.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 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