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項目定位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勵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含非華裔外籍人才)回國(來華)工作,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PART 02我們需要這樣的您加入
1.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展潛力;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
(以上申報條件以國家基金委發布指南為準)
2.限項要求
執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支持期內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PART 03我們已為優秀的您準備好
01 高起點的崗位發展
聘任為事業編教授(長聘制);
博士生導師;
通過綠色通道聘任為山東大學杰出中青年學者(第一層次)。
02 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基礎年薪不低于65萬元(不含學校支付的五險一金,約9萬元),另可享受代表性成果獎勵,綜合收入上不封頂。同時,按照省市政策協助辦理個人所得稅減免。年薪中學校提供基礎年薪50萬元,研究院學校年薪基礎上根據業績貢獻疊加業績績效或年薪配套15萬元。
03 優良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提供安家及住房補助250萬元(其中200萬元免稅,稅后240萬元)。根據學校統一安排,可享受優惠價格購買青島校區二期住房一套;可申請學校專家公寓優惠租住,或租房補貼1500元/月;另外符合條件者可額外享受屬地人才補貼等,最高可獲得25萬元。
04 充足的科研經費保障
300-700萬元(含國家和省撥經費)。
05 團隊建設
研究院將供充足的辦公實驗室用房,支持組建研究團隊,首聘期前三年每年由學校單列保障一個博士研究生指標。優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師、博士后及專職科研人員, 學校根據團隊建設需要提供足額博士后指標,其中首聘期內可提供不少于1個重點資助類博士后指標。
06 優越的配套條件
學校充分考慮學科差異,建立薪酬增長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待遇的競爭力;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二醫院等多家附屬醫院為人才提供一流的醫療保健服務;山東大學基礎教育集團為人才子女提供國內領先的基礎教育;
協助解決配偶工作;
符合條件的人才同時可依托山東大學申報省、市頂尖人才(團隊)創新創業一事一議,申領山東惠才卡,可享受出入境和居留、醫療保健、社會服務等29項綠色通道服務。
07 優先推薦
進入會評但最終未入選人員,可簡化程序申報山東大學“齊魯青年學者(第一層次)”等校內人才體系項目。
PART 04我們的優勢
01、優美的環境
實驗室坐落在依山臨海、天姿秀美、氣候宜人的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地處山東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現有8個學院和14個科研機構,設有2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15個,戰略新興專業3個,在校生近1.4萬人。青島校區擁有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大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1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02、廣闊的平臺
實驗室建筑面積達到2.
03、強勢的學科
在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山東大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榜單;生物工程學科在2024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第13位。院屬期刊Engineering Microbiology期刊被PubMed Central數據庫收錄,實時影響因子達6.0。
實驗室成員獲國家科技獎勵6項和國際轉基因技術大獎1項;2007年以來在Cell、Nature、Science發表論文 8 篇,近五年共發表SCI論文1907篇,授權發明專利428項;近十年,實驗室立項經費總額14.7 億,共承擔國家重大重點類項目85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首席單位)11項,NSFC 重大重點項目36項。
實驗室的基因編輯技術、生物質資源利用技術、合成生物學技術、天然藥物挖掘與合成技術、海洋微生物資源利用技術、污染物代謝轉化技術等一大批原創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跑或并跑水平,部分科研成果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影響。
04、優質的人才
實驗室組建了跨學科、跨單位、多元開放和協同創新的人才隊伍。實驗室人員隊伍總數203人,其中,科研人員195人,技術支撐人員5人,管理人員3人。研究人員中教授(研究員)152人,副教授(副研究員)30人。高級職稱占比達 90.64%。其中45歲及以下131人,占比 64.53%,國家級人才74人,占比36.45%。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后備人才隊伍充足。實驗室擁有一大批頂尖領軍人才,包括院士(含國際院士)5人、國家杰青等領軍人才24人、國家四青人才46人。
實驗室一直是中國微生物領域人才培養的高地,實驗室及其前身為新中國培養了 5000 余名科技人員,“山大微生物基因”遍布全國,為中國微生物學科和產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實驗室現有招生團隊14個,博士研究生招生導師60人,碩士研究生招生導師110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613人。近五年累計為社會輸送博士研究生170人,碩士研究生350 人。重點實驗室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同時為生物與醫藥方向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近五年,研究生獲得學術成果相關國家級金獎1項,省級榮譽16項。6位導師獲國家(國際)級賽事金獎指導教師榮譽稱號,19位導師獲省級榮譽稱號。
PART 05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
1950年,王祖農教授在山東大學開設國內首批微生物學專業,招收了我國第一批微生物學專業博士生,成立了高校中的第一個微生物學系。70多年來,山東大學微生物學科薪火相傳、弦歌不輟,一直是中國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代表性和標桿性單位。
1995年,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開放運行。實驗室以科技創新為己任,篳路藍縷、銳意進取,在木質纖維素利用及生物能源煉制、藥用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海洋微生物資源挖掘、大宗化學品生物制備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開發了大片段基因組編輯技術,細胞工廠技術、纖維素乙醇煉制技術、埃博霉素生物合成技術等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生物技術。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實驗室已建設成為國際領先的微生物技術研究平臺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促進了微生物學科發展,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領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實驗室面向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聚焦重大科技問題,開展微生物基因編輯技術、資源轉化微生物技術、微生物綠色制造技術研究。建立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微生物技術,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菌種與關鍵酶庫,構建非糧原料綠色轉化和高值化學品低碳生物制造體系,并用之于規模化生產,推動化工、醫藥、農業等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歡迎聯系我們
聯系人:
電話:0532-58632589;
郵箱:zhanglingjiao@sdu.edu.cn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nw263KxEsqxFKIe-i90Y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