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海洋碳循環、物理-生物地球化學耦合模型等。
二、合作導師簡介
沈淵,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強青年拔尖人才A類。主要從事海洋有機碳循環研究,基于現場觀測與室內實驗,采用分子標志物痕量分析等手段,解析全球變化下海洋溶解有機碳的來源、轉化、歸宿與儲量演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項目B類(原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在Sci Adv、GCA、L&O、GRL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首席科學家(2023年南海中部海盆)、中國 SOLAS青年工作組共同秘書長、國際學術期刊Biogeosciences副編輯。
三、招收條件
1.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具有嚴謹、端正的品德學風;
2.年齡在35周歲(含)以下,身心健康;具有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
3.具備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海洋生態學、微生物學、數值統計、模型模擬等相關背景;
4.具備海洋碳循環研究經驗,能夠開展現場觀測或與地球系統模型相結合的工作;
5.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強,對新技術(化學分析技術或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有較強的鉆研興趣;
6.具備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和材料撰寫能力,能夠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同時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四、崗位職責
1.深度參與課題組科研項目,制定研究計劃、落實研究方案、完成研究目標;
2.獨立分析數據,在領域內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高質量論文;
3.參與或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申報、執行和驗收過程,承擔項目關鍵內容的組織與實施;
4.參加國內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與國內外同行開展深度交流。
五、支持政策
1.薪酬及福利:24-36萬元/年,享受教職工年度醫療體檢、工會福利。如入選MEL杰出博士后,可額外享受8萬/年工作補貼;如落戶廈門,可按規定額外享受廈門市新引進人才一次性補貼8萬元;博士后可另外申請國家、省級項目資助或人才補貼
2.科研經費:由課題組承擔,另可申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8-18萬)
3.住房(補貼):可選擇入住校內博士后公寓,未入住公寓按1000元/月發放租房補貼
4.子女就學:與教職工子女同等享受幼兒園至初中優質教育
5.對外交流:在站期間可根據科研需要申請出國(境)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研究
6.職業發展:在站期間可提前申請教職、申報人才項目
7.其他:將提供良好的辦公條件、實驗空間、儀器平臺、和諧的研究氛圍、課題支撐等。
六、申請材料
1、個人簡歷(含照片);
2、研究介紹(應包含研究方向、過往工作總結、未來研究計劃和目標);
3、兩篇以上的代表性論文。
七、申請方式
1.采用電子郵件方式報名,符合應聘條件者,請將簡歷、代表性論文以及研究計劃發送至(點擊查看),郵件主題注明“姓名+應聘博士后”,報名時間自即日起至招滿為止,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2.材料初審通過者,通知面試,面試合格后按廈門大學博士后入站程序辦理進站手續,詳情請見廈門大學博士后招收網站https://postdoctor.xmu.edu.cn/。
課題簡介:
海洋儲存著大量的溶解有機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儲庫之一,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DOC的組成復雜多樣,并因其微生物可利用性的差異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少部分為活性或易降解DOC,可被微生物快速利用,支撐微生物生長并驅動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循環;剩余大部分為惰性或難降解DOC,難以被微生物利用,形成一個巨大且穩定的碳儲庫。課題組將圍繞海洋溶解有機質開展以下兩項研究,申請人可與合作導師討論后選擇其中一個或兩個:
課題一:海洋活性有機碳與生態系統響應機制研究
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變化顯著影響水體DOC碳庫的活性與組成,其中的過程與機理有待解析與定量。本課題擬通過現場調查與室內實驗,結合單體分子(如氨基酸、中性糖、氨基糖)和穩定同位素分析,揭示活性DOC對生態系統生產力、浮游生物群落、營養鹽等參數的響應過程和機制。
課題二:海洋難降解有機碳庫的儲碳潛力及演變趨勢
本課題擬通過整合現有數據(>1000站位)、開展現場調查、實驗室受控培養實驗、細菌生物標志物分析、模型模擬等手段,厘清海洋難降解DOC的碳儲量上限、探究難降解DOC的生產效率及其關鍵調控因子,預測不同CO2排放情景下海洋DOC碳庫儲量變化。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el.xmu.edu.cn/info/1145/58651.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