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我市教研員隊伍建設,為“復興劍瓷之都、打造品質龍泉”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結合我市教育事業發展實際,經教育局黨委研究,決定面向全市公開選調教研員2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選調原則
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
二、選調崗位
中小學體育教研員1名,中學語文教研員1名。
三、選調范圍
龍泉市范圍內中小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含備案制教師)。
四、選調條件
(一)基本條件
1.熱愛教育事業,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有過硬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遵紀守法、廉潔從教,近3學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等次;
2.有勝任相應職位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有較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善于溝通、協調,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改革創新精神,工作實績突出;
3.工作積極主動,求真務實,思維活躍,為人正派,有奉獻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4.不得報考情形:受過刑事處罰的;處于黨紀、政紀處分所規定的選拔任用使用期限制內的;涉嫌違法違紀正在接受有關專門機關審查尚未作出結論的;其他不宜選拔任用的。
(二)崗位具體條件
1.年齡要求在45周歲以下(1976年11月23日之后出生),特別優秀的年齡可適當放寬;
2.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一級教師及以上職稱,具有10年及以上的相應學科教學經歷;
3.身體健康,能勝任崗位工作;
4.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有論文在本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或在龍泉市級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及以上,并主持過龍泉市級及以上教育科研課題;曾獲龍泉市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及以上等次或獲得龍泉市學科帶頭人、麗水市教壇新秀(2020年及以前獲得)、麗水市教學能手及以上業務榮譽稱號;
5.在本學科教學方面成績顯著,在同行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6.具有教育教學管理經驗,曾擔任或現任教研組組長(備課組組長)、學校中層及以上等職務。
五、選調程序與辦法
按照報名推薦、資格審查、綜合考評、組織考察和調動聘用程序進行。
(一)報名推薦
報名推薦采用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有意申報教師自行下載填寫《2022年龍泉市教育局選調教研員報名表》(附件1),并提供崗位具體條件中的有關佐證材料:用于答辯的代表作(論文或論著)1篇(部)、職稱聘用證書、榮譽證書(如:龍泉市級及以上的獲獎證書、骨干教師榮譽證書、主持課題立項及結題證書、中層任職文件等),要求掃描成PDF文件(其中論文發表掃描件需期刊封面、目錄和正文內容),要求2022年11月30日之前將《2022年龍泉市教育局選調教研員報名推薦表》(附件1、PDF格式)及其有關佐證材料(均須PDF格式)和《2022年龍泉市教育局公開選調教研員擬推薦人員匯總表》(附件2、電子版),以“XXX+申報XX教研員”命名發送到rsk7763727@163.com。所提供的材料必須真實,如提供虛假材料,經查實,取消選調資格。
(二)資格審查
由市教育局負責資格審查,資格審查通過者方可進入綜合考評環節,本次選調因報名資格條件要求較高,不設定開考比例。
(三)綜合考評
綜合考評分兩個環節,由市教育局按照崗位專業要求組織專家考核(100分制)和面試(100分制)兩個環節。專家考核主要根據本人提供的主要業績佐證材料等進行考核,主要包括師德表現、科研和管理能力、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實績等。面試由現場說課和論文答辯兩個環節組成,兩個環節評分均采用百分制并各占面試總分的50%。面試時間與地點另行通知。
專家考核環節完成后,從高分到低分按1:3的比例確定面試對象(報名人數不足3人的按照實際報名人數確定面試對象)。面試環節完成后,按照總成績(專家考核成績的50%+面試成績的50%)從高分到低分按照選調崗位數1:1的比例確定擬入圍考察人選(總成績相同的,面試得分高者優先)并在龍泉教育網上予以公示。總成績合格分為60分。
(四)組織考察
面試結束后,市教育局組織考察組,圍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對擬入圍考察人選進行全面考察,市教育局黨委根據考察情況,集體研究等額確定人選,并在龍泉教育網上予以公示。
(五)調動聘用
公示期滿,對選調對象沒有異議或反映的問題經查實不影響選調的,市教育局將按有關規定辦理調動手續,其中考察環節中出現選調對象放棄等情況的,允許在總成績達到合格線以上人員中進行遞補。調動完成后由龍泉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組織聘用工作。
六、其他事項
(一)公開選調過程中違紀違規行為的認定與處理,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未盡事宜由市教育局黨委另行研究確定。
咨詢電話:0578-7768067監督電話:0578-7111727
附件:1.2022年龍泉市教育局公開選調教研員報名表.docx
2.2022年龍泉市教育局公開選調教研員報名人員匯總表.xls
龍泉市教育局
2022年11月23日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www.longquan.gov.cn/art/2022/11/23/art_1229426512_5913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