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球環境所”)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是中科院知識創新一期工程中唯一升格為研究所的單位。 地球環境所以“探索地球環境奧秘、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為使命,瞄準地球科學科技前沿,開展多尺度氣候環境變化機理研究,致力于為地球系統科學發展做出創新性貢獻,面向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大需求,為黃土高原及我國西部生態屏障建設提供戰略科技支撐。 地球環境所秉承“如履薄冰、奮發圖強”的黃土精神,扎根西部、砥礪前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理論,使中國黃土成為國際公認的全球變化三大支柱之一,不斷引領黃土與全球變化研究。研究成果8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3次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續7次評估優秀,研究所兩次國際化評估中被認定為“世界級的大陸環境變化研究中心,具有世界級研究水平”。 地球環境所現有在冊職工14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2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1人、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10余人,同時還有客座及其他流動人員百余人,形成了一支由固定科學家和國際、國內客座科學家組成的科研隊伍。 地球環境所現有五個研究單元、七個管理部門、四個支撐系統,擁有黃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擬建)、兩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和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是科技部認定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是中國科協認定的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設有地質學博士后流動站,地質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及資源與環境(專業碩士)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 “十四五”期間,地球環境所將面向全球變化應對、黃河戰略等國家重大需求,加強黃土與全球變化相融合的多尺度氣候變化動力學和未來發展趨勢研究,為區域地球系統科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將高水平基礎理論成果應用于黃土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亞太區域地球系統和氣候環境變化影響與適應研究,持續發揮全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