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依托學校冶金工程“一流學科”及有色金屬學科群組建而成,致力于有色金屬資源循環、清潔冶金及先進材料制備的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擁有國內一流的分析檢測研究條件和創新能力,是一個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工程轉化于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具體情況見 http://zyxh.csu.edu.cn/)
現因科研需要,依托中南大學冶金工程A+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招收全職博士后研究人員,歡迎相關專業背景的優秀博士畢業生加入。
一、團隊成員簡介
郭學益,團隊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現任中南大學副校長,資源循環研究院院長,為國務院冶金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等數十項項目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9項。
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屬清潔冶金、資源循環利用及先進材料制備。
田慶華,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資源循環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湖南省重點研發專項等攻關項目1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主要研究方向:復雜資源高效分離、二次資源循環利用、高純金屬及先進材料制備。
資源循環研究團隊主要成員
團隊成員 | 主要研究方向 |
楊英教授 | 太陽能利用與光伏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催化制氫研究 |
王親猛教授 | 冶金過程模擬仿真與智能冶金、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能源金屬清潔冶金 |
于大偉教授 | 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能源金屬(鋰鎳鈷)清潔冶金 |
童匯教授 | 鋰/鈉電池材料及器件、固態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 AI+新能源、廢舊電池等二次資源循環利用 |
李棟教授 | 復雜資源清潔冶金、稀貴金屬資源循環利用、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 |
許志鵬教授 | 稀貴金屬高效提取、高純金屬材料制備 |
范鑫銘研究員 | 鋰/鈉電池材料及全電池設計和開發、電池電化學反應機理、 面向能源存儲的功能材料冶金物理化學 |
張磊副教授 | 鋰/鈉電池硅基、硅碳、硬碳負極材料及 AI+新能源鋰/鈉電負極材料研究 |
孟奎講師 | 鋰/鈉電池材料及全電池設計和開發 |
王松松講師 | 有色金屬高溫智能冶金、能源金屬清潔提取冶金 |
備注:詳情見研究院官方網站 http://zyxh.csu.edu.cn
二、崗位要求
1.年齡與學歷: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2.研究經驗:具有以下研究經驗之一者優先考慮:
1) 清潔治金
2) 有色金屬資源循環利用
3) 難處理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分離與提取
4) 先進材料制備與應用
5)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6) 冶金大數據分析
7) 大語言模型應用
8) 反饋控制系統開發
3.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科研誠信,有較強的相關研究背景,具有獨立科研能力和良好的中英文寫作能力,已發表第一作者(含導師第一學生第二)高水平論文。
4.綜合素質:身心健康,富有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崗位待遇及支持保障
1.薪酬待遇:學校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超出計劃工作量所發表的論文、授權專利,研究院可另行獎勵;
2.住宿安排:學校安排博士后公寓,未安排博士后公寓的,提供租房補貼;
3.科研經費:學校提供基本科研啟動費,研究院實施績效激勵及配套經費支持,支持并協助博士后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各項科研項目資助;
4.福利待遇:享受事業編職工同等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及子女入學入托等福利待遇;
5.職業發展:符合學校新進教師遴選標準的博士后,可在出站前六個月內提出留校申請。其中,入選“博新計劃”及其他高層次博士后專項計劃或獲得“升華博士后”等榮譽稱號,出站后申請留校不受相關條件限制。
四、招聘辦法及要求
個人簡歷和申請書發送至(點擊查看),請【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包含個人基本信息、工作或研究經歷、參與科研項目及個人貢獻簡介、成果發表情況及博士論文詳細摘要,并注明預計能夠進站時間,郵件主題“姓名+應聘博士后”。
五、聯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中南大學資源循環研究院
聯系人:李老師、杜老師
聯系電話:13549646947、0731-88876839
郵箱:(點擊查看)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bsh.csu.edu.cn/info/1071/6781.htm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