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兩部門發文:“強化高中、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圖源:國務院公報《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近年來,高校不僅是眾多碩博畢業生的熱門就業選擇,也在官方政策的推動下積極推進薪酬制度改革。然而,這一改革并未受到大學教師的普遍歡迎,以往大學老師們“高薪、輕松、自由”的職業印象正逐漸被打破。
本文將結合具體高校工資績效的規定,理性探討一下:
1、高校工資績效改革有何特點和趨勢?你所在的高校未來可能會怎么改?
2、這對已經入職的大學老師、高校求職者們分別有哪些影響呢?
這幾年高校工資績效的改革重點在哪里?
高校的工資績效改革通常周期較長,這是由各高校的改革進程和機制所決定的。
01.中國礦業大學:「以崗定薪、績效導向。」
信息來源:中國礦業大學人力資源部
02.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向教學科研一線傾斜,適用事業編和人事代理人員。」
信息來源: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0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輪崗競聘是該單位績效分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來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網
04.天津師范大學:以“限高、穩中、托低”為原則,完善工資組成結構。
信息來源:《天津師范大學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細則》
05.內江師范學院:「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獎勤罰懶。」
學校新實施的關于績效工資規定內容與舊規定的區別對比,可見下圖表。(注:最新信息以學校官網信息為準。)
根據以上內容我們得知——
近幾年,多所高校實行的辦法,更加強調了基本工資不算事兒,完成績效才是重點,學校普遍加大了動態調控激勵部分的比例(包括年度目標考核獎勵、專項獎勵以及社會服務及科研績效等內容),由此達到調動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目的。
高校:“干活嗎?加錢哦!”
除了額外增加的激勵目標,大學老師們全年的工作考核也并不少。往往是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疊加組成。并且這些考核還會進一步細化,將每次考核的工資薪酬分為了“基礎工資+崗位工資+激勵績效”等部分,且考核通過才能全部拿到。
高校:“想偷懶少干活,有的錢你可能拿不到。”
為了體現公平性,以及學校對不同層次人才的投入與看重。高校們還會特別強調不同崗位的補貼額度是不一樣的。各高校都不同,這里列舉一些常見的補貼類型——
"學校關鍵崗位和高層次人才的津補;專職思政課教師、專職輔導員等專項崗位津貼;紀檢崗位辦案補貼;改革性補貼,包括住房公積金、住房改革補貼;評優評先等表彰獎勵;學校重點工作和專項工作的補貼;加班值班補貼;……"
信息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獎勵性績效工資及津貼補貼發放管理辦法》
高校:“想去哪干活?一定提前選好,因為最后到手的錢可能拿得不一樣。”
工資績效大改!對大學老師和高校求職者分別有何影響?
對于大學老師而言,其實際收入無疑會受到影響。然而,這種影響對于不同崗位的教職工而言,利弊各不相同。
01.對在職大學老師的影響
①大多高校的新規定:明確了監督路徑,對一線教職工來說是好事,有糾錯追責的機會。
信息來源:內江師范學院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
很多高校過去所采用的工資績效監管體系,可以說監管效果微乎其微,甚至近乎于“缺乏監管”。比如,十幾年前的老版文件里規定學校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加強教職工收入方面的監管。
但一細問:“哪個部門具體監督的哪一環節?”,沒說清。也可能有些人故意不說清楚。這就導致有的高校績效多少發放得很不公平,發多發少全靠個人良心。
△某所高校在職老師吐槽績效分配不公平
②部分高校明文新規定:領導參與工資績效二次分配的機會變少,但“雙肩挑”人員的績效就高執行。
信息來源:內江師范學院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
③績效改革權限下放到學院,那些標準課時數完成困難的大學老師,工作壓力更大了。
△高校工作量設置“紅線”“綠線”,中間值及以下的老師們都要扣錢
這里先要明確一點:標準課時數完成困難的大學老師≠能力差。完不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其他職責如大量的科研項目或行政工作等。而績效標準下放到二級學院后……學院很可能提高課時要求!
想想是不是這么一回事——每個學院總有幾個“卷王”在帶頭拉高平均值;不同專業不一樣,有的學科需求課時就是多,那些課時設置少的老師,為了完成指標不得不多上其他課;大家專業情況不同,但院里的總課時上去了,于是平均標準最后統一在了一個較高的水平線上……那些原本就標準課時數完成困難的教師,工作壓力更大了。
④下放權限到二級學院后,學院可能執行更嚴格的獎懲機制,來提高大學老師們的工作效率,這也會加劇大學老師們的經濟壓力。
雖然考核標準變透明了,但考核指標也更嚴苛了。同一個學院里,績效工資差距拉大可能引發新的矛盾。
⑤由于學院的自主性增強,學院領導的個人偏好也可能影響考核,使得部分教師處于不利地位。(比如那些不擅長人際關系的、平時工作埋頭苦干的“小透明”、和領導同事不是很合得來的……)
02.對高校求職者的啟示
首先,高校績效改革面向的群體基本是所有教職工,即正式在編教職工、編制外聘用和實行人事代理人員。
所以,如果你想進高校工作,無論哪種聘用方式和崗位,一定要關注目標高校現階段的改革動態,了解目標院校的績效工資制度。一般來說,那些文件公開查詢可得,那些更透明,更公平的制度體系,更有利于保護大學老師們的合法權益。
其次,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類型。由于不同崗位的收入構成不同,選擇了不合適自身發展的崗位,有的錢努力了也拿不到不說,自身還加大了“末位淘汰”的風險。
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全面發展,理性看待績效工資差距,由于高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常言道“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如果現在的單位不適合你,擁有更全面的能力將為你提供更多選擇,幫助你找到更合適的平臺。
“沒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變化總是與機遇相伴而行。”
本文參考資料一覽
1、中國礦業大學《我校教職工薪酬體系構成及績效工資相關概念和執行細節有哪些?》https://hr.cumt.edu.cn/rlzyb/info/1201/4442.htm
2、《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績效工資實施辦法》https://xxgk.gpnu.edu.cn/info/1095/2968.htm
3、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務部:打破績效分配“大鍋飯”,實現教職工“逐頂競爭”》https://wellan.zuel.edu.cn/2023/1019/c1674a346369/page.htm
4、《天津師范大學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細則》https://dw.tjnu.edu.cn/info/1098/1391.htm
5、《內江師范學院關于印發績效工資試點實施辦法的通知》https://rsc.njtc.edu.cn/info/1023/6151.htm
6、《內江師范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績效工資發放管理的暫行規定的通知》https://rsc.njtc.edu.cn/info/1014/102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