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簡介
河南大學地處中原,擁有得天獨厚的武術資源。武術學科歷史悠久,積淀豐厚,成績斐然。目前,是國內綜合性大學中設立的唯一一所武術學院,也是國內較早進行武術人才本碩博一體化培養的武術學院。1960年河南大學體育系建立之初,就設有武術專業教學方向。1988年經原河南省教委批準,成立了河南大學少林武術學院。2019年4月24日,成立河南大學武術學院。河南大學武術本科專業始于1994年。截止目前,共培養了27屆近3000名畢業生,招生范圍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培養了亞運會冠軍李勐凡、全國冠軍柳文龍、程政彪等180余人。2019年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取得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2023年學院學生獲得9個世界冠軍、1個亞運會冠軍、136個全國冠軍;2024年學院學生獲得87個全國冠軍。
武術學院人才培養層次齊全。2001年獲得民族傳統體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開始招收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方向博士研究生。武術專業建設取得豐碩成果,2011年獲批省級特色專業,2019年獲批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武術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教學水平持續提高,學術成果不斷豐富,學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科綜合實力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
武術學院現有教職工31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8名教師具有博士學位,6名教師獲得健將級運動員等級稱號。外聘教授22名,聘請少林拳、太極拳等傳統武術名家為專業技術兼職教師。國家武術研究院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委2人;國際級、國家級裁判5人。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武術研究院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秘書長洪浩教授領銜中原武術研究,是《少林功夫段品制系列教程》執行主編、《中國傳統太極拳系列教程》總主編。
世界武術看中國,中國武術看河南。立足中原深厚中華文化積淀,植根河南武術文化沃土,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優良傳統的河南大學武術學院,必將進一步推動和引領中原地區武術專業學科建設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發展。
二、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
洪浩,男,中共黨員,博士,二級教授,武術學院院長,體育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體育學博士后合作導師,武術國家級裁判,研究方向為傳統體育理論與實踐;創建河南大學武術學院,是河南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負責人,目前是國內武術學科的領軍人物;擔任國家武術研究院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秘書長,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副秘書長;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3項,完成省部級科研教學項目15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論文曾入選奧林匹克科學大會,并連續在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進行專題報告。曾獲得全國武術段位制先進個人、全國武術段位制工作百名先進個人、河南省十大武術杰出貢獻人物、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開封市優秀教師、河南大學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得全國新苗體育獎、河南省本科線上教學優秀課程一等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突出貢獻獎等獎勵,是2024年中國知網高被引學者5%。
郭春陽,男,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武術七段,河南大學武術學院副院長。河南大學中國史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學。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體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余篇,代表作有《歷史的建構:岳家拳精忠報國話語體系流變研究》《絲路文化背景下的古代中西武藝交流與分化》;獲廳級獎勵5項;參與國家級項目1項,主持省級課題2項,參與省部級課題5項;出版獨著2部,參編著作5部。2013年5月,作客河南電視臺新聞頻道傳承欄目,解讀電影《一代宗師》。2014年度獲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資助。2016年獲河南大學教學質量競賽活動特等獎一項。2019年,在全國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河南省委、省政府通報嘉獎。
孫思哲,男,1970年5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河南大學中原武術研究院副院長,武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南省體操運動協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主持完成國家體育總局等省部級項目5項,主持完成河南省體育局等廳局級項目10項,參與完成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6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5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省部級優秀科研二等獎4項,廳局級一等獎10項、二等獎9項;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5次。擔任課程:體操技術與理論、體育舞蹈技術與理論、游泳技術與理論、體育游戲、體育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等。
侯改霞,運動、營養與常見慢性病的防治。
三、招聘條件
1.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思想品德端正,身心健康。
2.博士學位獲得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年,年齡不超過35周歲,恪守學術道德,具備優良的科研素養,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科研潛力。
3.申請人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體育社會學、民族傳統體育等。
4.具備相應業績條件,滿足合作導師和科研團隊提出的其他條件和要求。
5.人事關系檔案須轉入我校,并全職在崗工作。
四、待遇及支持條件
15-30萬元/年,科研經費10或20萬元,提供優良的科研和工作環境;符合省市人才政策的,可享受相應人才待遇;享受子女在附屬學校(幼兒園、附屬小學)入學方面的待遇;優秀者可留校工作。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耿老師
聯系電話:0371—22866977、15837867029
郵箱:wsxyykb@126.com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4cJndWG4IC2b3gVXGzjJsg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資訊請關注:
【高才博士后】網站→https://boshihou.gaoxiaojob.com
【高才博士后】微信公眾號→微信號:bsh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