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今年招新,崗位要求大專,但招來了14個碩士。”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感嘆現在就業形勢艱難。
圖源:小紅書
評論區還有不少相同的情況——倉庫開票、社區儲備干部、車間崗……這些以前都是招聘本科、大專畢業生來干的工作,如今卻紛紛迎來研究生的涌入↓
01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擴招,每年畢業的碩士、博士數量不斷增加。然而,與此同時,就業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有大量高學歷人才在尋找工作,但崗位需求并沒有相應增長。
找不到工作,并不是你能力不足,而是市場需求沒有與教育水平同步增長。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即使是高學歷的求職者也可能不得不降低期望,接受較低級別的職位。
近年來,高材生賣豬肉、名校畢業生下基層、博士進小學等新聞層出不窮,不禁讓人思考:難道碩博們真的只能走“下沉式”就業的道路了嗎?
首先,我們應當認識到,每個人的職業選擇都是多方面的,包括個人興趣、市場需求、職業發展等。對于部分碩博生來說,選擇這樣的職業道路,可能是出于對現實情況的理性考慮。
一方面,這可以看作是一種務實的選擇。在當前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果短期內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那么接受一份起點較低的工作,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過渡策略。
特別是對于那些缺乏實踐經驗的求職者,這樣的工作機會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積累職場經驗,還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發展方向。
而且,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他們的學歷背景和實踐經驗相結合,將使他們在求職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獲得更高級別的職位。
另一方面,這種選擇體現了對個人興趣和熱情的追求。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都不盡相同,高學歷人才選擇"下沉式"就業,同樣也是基于他們對個人發展和生活意義的深刻理解。
有些人可能發現,盡管他們的學術背景很高,但他們卻不想繼續學術道路,反而對特定行業產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工作,不僅能帶來工作滿足感,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潛能。
還有些高學歷人才選擇基層工作,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改善基層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這種選擇還體現了對社會責任感的擔當,不僅有助于個人的成長,也有助于行業和社會的發展。
02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高學歷似乎自然而然地與高職位和豐厚的收入畫上了等號。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觀念正在逐漸被打破。
社會的發展告訴我們,就業市場應該更加包容,職業選擇也應該更加豐富多彩。學歷,不應該成為限制我們的枷鎖,而應該是開啟更多可能性的鑰匙。
高學歷人才選擇"下沉式"就業,是他們基于個人價值觀、生活目標、興趣熱情、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的理性選擇。我們應該尊重這種選擇,因為每個人的職業道路都是獨一無二的。
更重要的是,職業選擇沒有固定的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無論是選擇在高樓大廈中工作,還是在基層崗位上奮斗,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
當然了,主動下沉和被動下沉還是不一樣的,有的求職者可能會想:“不是我想選擇這樣的職業道路,而是現實讓我別無選擇。”對于那些仍在就業市場摸索的求職者,有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 找準職業方向
找工作,首先得知道自己要往哪兒走,明確你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至關重要。同時,了解哪些技能和經驗是當前最吃香的,或者哪些是你所追求崗位的必備條件,進而針對性地提升自己,讓自己在職場上更有競爭力。
2. 打磨專業技能
持續學習,掌握與你職業目標緊密相關的專業技能,這不僅能讓你在求職時更受青睞,還能讓你在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特別是獲得行業內認可的證書和資格認證,這些都是你專業能力的有力證明。如果你還在學校,那么抓住機會,通過實習、兼職或參與項目合作來積累實戰經驗。
3. 優化簡歷和面試技巧
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其實并不是自己不夠出色,而是不會“吹噓”自己。優化你的簡歷,確保它能夠突出你的優勢和成就,并且與你應聘的職位是匹配的。同時,提高你的面試技巧,在面試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別忘了,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領導力等軟技能同樣重要,它們在職場中的價值不亞于專業技能。
最后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的普及和高學歷人才的涌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就業市場的面貌。對于正在求職的人來說,找準機遇,把握時機,變得尤為關鍵。
求職者需要更加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積極擁抱變化,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同時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拓寬就業視野,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每一個可能。
畢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往期內容
>>《41人考上事業編被集體清退,怎樣避開招聘“蘿卜坑”?丨高才情報局第137期》
>>《碩士進高校的真實現狀,看完你還敢來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36期》
>>《有編制,文科可報……黨校真的是體制內“神仙單位”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