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同事小張,剛放暑假都收到了讓她喜憂參半的消息。喜的是盡管沒有收到正式通知,但她已經確定試用期肯定是通過了,以后可以全額領工資了。原因就是讓她憂的部分:“經學院領導慎重決定,以后你就是學院黨建組織員了。”
01.
什么是黨建組織員?
黨建組織員的提法最早見于《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其中規定:“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應當在編制內配足,總數不低于全校師生人數的1%,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至2名黨建組織員。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
從這條規定里可以看出3點:
一是條例由中共中央印發,這也就意味著條例適用于全國所有的普通高校,也就是說,全國普通高校,都要設置黨建組織員。
二是綜合條例內容來看,黨建組織員從事的是黨務工作,屬于專職黨務工作人員。而專職輔導員和專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屬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員。
三是根據條例規定,專職黨務工作人員應當在編制內配足,也就是說,黨建組織員是有編制的。
不過,由于高校編制收緊,高校是否有足夠編制配備黨建組織員是存疑的,而且現實中大部分黨建組織員由輔導員兼職。也就是說,小張很有可能兩項工作一把抓,屬于是另類“雙肩挑”了。
02.
黨建組織員主要工作是什么?
黨建組織員,顧名思義就是負責黨建工作。不過,黨建兩個字看似簡單,卻內涵廣泛,工作不可謂不多。
首先是指導學院各個黨支部開展發展黨員工作。盡管發展黨員的程序已經有明文規定,照章辦事即可,然而現實卻是,越是有明確規定的事越不好干。比如,每個班級都只有幾個入黨積極分子名額,如何產生?誰來產生?發展黨員看似是一件小事,卻和就業求職息息相關,自然是學生和學院領導關注的重點。
在發展黨員工作中,黨建組織員負責收取并審核各個支部上交的發展黨員材料。往往有問題的材料是絕大多數,有時甚至還要反復溝通,手把手地教。總算把材料都審核完成,還要指導各個支部接收預備黨員、撰寫給學院黨委的請示簽報、組織學院班子投票表決、向學校組織部匯報工作情況。每一個步驟都意味著極大的溝通成本。
其次是協助開展黨建考核。只要是考核,就關系到每個人的年底績效,凡是涉及個人切身利益的事都不好干。而黨建考核往往是年底整體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黨建考核往往是學院關注的焦點。
在黨建考核工作中,黨建組織員主要負責制定考核指標、審核各支部黨建工作材料、組織述職評議考核會、核算考核結果、考核結果反饋等,各個工作間還穿插著各類部署會、報告會,各種請示報告等文字材料。總之,黨建組織員既要溝通具體業務,還要寫各類文稿,屬于筆桿子嘴皮子一把抓了。
最后是日常黨建活動的組織。比如學院黨委的例會、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的組織和記錄;學院層面整體黨建工作報告、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支部書記述職、意識形態工作總結等撰寫;“三會一課”及主題黨日活動等組織生活制度的執行;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安排;黨員組織關系轉接;黨內統計等工作。
03.
黨建組織員VS專職輔導員
盡管文件明確要求每個院(系)至少配備1至2名專職組織員。但是不少高校還是由輔導員兼任黨建組織員,換句話說,專職輔導員和黨建組織員在工作職責上是有不少重疊的,現實中很難涇渭分明。
不過,黨建組織員和專職輔導員還是有些差異。
從身份屬性上看,黨建組織員屬于管理崗,部分高校規定管理崗不做教師資格認定,因此黨建組織員不具備教師身份。而輔導員則是納入思政教師管理,原則上必須進行教師資格認定,因此輔導員才具有雙向晉升的優勢。
從工作層級上看,黨建組織員向上直接對接學校黨委班子和學校組織部門,向下對接學院各個黨支部,工作層級比較簡單。而專職輔導員的工作層級就多得多了,除了要向上對接學校領導班子外,學校各個職能部門都能和專職輔導員形成工作對接關系。向下專職輔導員至少要對接200名學生。由此可見,黨建組織員相對比較輕松。
(圖源:筆者根據相關資料自制)
從工作難度上看,黨建組織員主要負責黨建工作,政治性和程序性要求高,也正因為此,各項工作可借鑒的工作流程和經驗就有很多,往往可以舉一反三。而專職輔導員面對的工作就更為復雜多樣,且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從這個角度上看,黨建組織員相對簡單。
(圖源:筆者根據相關資料自制)
從工作前景上看,黨建組織員和專職輔導員職業上升通道并沒有太大差別,都是走職務路線或者職稱路線。職務路線的不確定性太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們的意見,因此并沒有比較的可能性。不過,根據《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黨員擔任院系負責人原則上要有基層黨務工作經歷。”從這一點上看,黨建組織員在職務晉升上有一定優勢。
而職稱路線方面,在高校不論處在什么崗位,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對于晉升是有很大幫助的,黨建組織員的局限在于政治性較強,創新空間不大,且關于黨建工作方面的期刊較少,科研成果產出上比較受限。而專職輔導員的科研空間比較大,局限在于工作過于繁忙,科研時間上難以保證。
(圖源:筆者根據相關資料自制)
從工作待遇上看,高校非教師崗位的收入基本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獎勵性績效構成,二者差別不大。專職輔導員可參加的競賽多一些,獲得獎勵性績效的可能性也就比較高。而黨建組織員雖然也可以參加各類競賽,但由于參加的是黨的活動,獎勵應從黨費列支,往往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較少。從這一點來看,專職輔導員的收入可能略高些。
寫在最后
對于職場“牛馬”來說,大多數情況下工作和崗位并不匹配,不同崗位在現實里很難區分孰優孰劣。有時候,政策往往只是一段文字,崗位的區分也只不過是自我安慰的方式。從來都沒有什么事少錢多離家近,有的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