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的通知”。
圖源:教育部官網
根據公告內容,該項教師計劃的目標任務在于5點:1、支持普通高等教育行動;2、支持職業教育行動;3、支持基礎教育行動;4、支持終身教育行動;5、支持民辦教育行動。
高校、職教、基礎教育、終身教育、民辦教育……范圍涵蓋之廣,不少網友表示“這是官方背書,教師行業依舊越老越吃香,未來老了也不怕沒有工作的意思嗎?”“銀齡教師計劃,會影響年輕老師的工作機會嗎?”
筆者在此整理了一些讀者問題和資料,可供參考。
01.
什么是銀齡教師?
此前,國家一直在實施“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這些計劃針對的群體,主要是以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為主的退休教師。我國教師的退休年齡一般是男老師60歲,女老師55歲,且要求具備十年工齡。
- 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 主要招募一些社會上退休的校長及教師,年齡要求一般在65(含)歲以下;
- 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 主要從各個高校,選派退休教授、副教授,到西部高校支教支研。線下老師70歲以下,線上老師75歲以下,身體素質好的,年齡還可以放寬。
那么問題來了,老教師們都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好不容易騰出了位置,年輕人也可以繼續發光發熱,國家為什么要鼓勵已經領退休金的老教師們再就業呢?
02.
為什么要實施銀齡計劃?
有些網友認為,現階段年輕老師太多,師范畢業的找不到工作,不是師范畢業的也紛紛考取教師資格證,誰都想來教師行業“分一杯羹”。
“這樣的情況下,還給退休的老師找工作,這不是擠占年輕人的空間嗎?”其實不然。
我國現階段教育資源有著極度分配不均的矛盾。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師資力量匱乏,人才不斷外流,即便各地區政府和學校常常以“高待遇”作為吸引高學歷人才的籌碼,但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去定居發展。
更不用說一些貧困及偏遠地區了,地區經濟決定了發展上限,財政收入也決定了老師待遇上限。
當然,也會有“銀齡教師”被派往東部地區的學校。但他們的“再就業”主要工作內容,并非是類似退休前的教學生,而更多是教老師——課堂教學、聽課評課、公開課、研討課、專題講座……“以老帶新”的做法,能夠更快幫助青年教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03.
對年輕教師的就業會有哪些影響?
很多人認為“銀齡教師”會影響年輕教師的工作,仔細了解以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①“銀齡教師”的標準不低,和年輕新老師的崗位不是同一賽道。
「中級及以上職稱,以高級教師為主。講學教師服務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學年等。」滿足以上條件,才有申請“銀齡教師的”資格,再加上年齡和身體素質的限制,注定了老教師們在工作崗位和未來發展的時間是有限的。
從接收學校的角度看,歡迎有經驗的教師蒞臨指導,更多是希望對方在校期間,把學校自己的年輕老師隊伍盡快培養出來。而且已經評過了高級職稱的教師們,也不存在用了年輕老師評聘職稱的名額問題。
②“銀齡教師”數量少,不存在競爭關系。
官方宣稱的目標任務是,三年時間,全國銀齡教師隊伍總量達12萬人左右。那教育行業的所有老師有多少呢?根據中國教育部7月5日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專任教師的數量是1880.36萬人。
這個比例是相當懸殊的,幾乎不存在競爭關系。
然后具體到學校層次,高校的“銀齡教師”人數就更加稀少,一個學校僅有個位數與兩位數之間的“鳳毛麟角”。
信息來源:教育部官網
③“銀齡教師計劃”反而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輕人,傾向教師工作。
從另一個角度看,“銀齡教師”的政策反而是告訴年輕人,教師這碗飯是不會受到年齡限制的。
根據《關于做好2023—2024學年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有關實施工作的通知》一文的規定,銀齡教師的待遇具備以下保障。
- 現享受的退休待遇不變,探親假、寒暑假、必要的教學科研設備和食宿條件等,按照標準,不會打折。
- 正高級別的長期銀齡教師,10萬元/年;副高級職稱的,8萬元/年,按月發放;短期也可以做,正高8000元/月,副高6400/月。
- 學校想要多給教師錢也行,多的費用由省里和學校出。
- 不想做線下,也可以選擇只做線上授課,按照課時費計算等。
可見,和一些雖然高薪但“吃年輕飯”的行業相比,教師行業本身豐富的教育經歷、教學經驗、高級職稱、專業知識等并不會受到年齡限制。在就業選擇時,只要自身優秀,“教師越老越吃香”的情況放到今天也依舊存在。
回想當初選擇教育行業,常常疲憊與滿足感并存。多年以后,如能在歲月里得到價值的驗證,為教育領域再盡一份微薄的力量,或許也是欣慰的吧。
